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永闯诗集
本书标签: 轻小说 

《游独墅湖》

永闯诗集

《游独墅湖》其一

独墅湖边景色幽,白鹭紫燕舞沙洲。

高树参天云影淡,青草如茵水波柔。

教堂巍峨钟声远,长堤蜿蜒柳丝稠。

往来尽是陶然客,胜景入怀意不休。

《游独墅湖》其二

潋滟波光映碧天,独游湖岸意悠然。

风摇翠柳千丝乱,云卷清波万籁绵。

鹭影翩跹寻浅渚,渔舟唱晚入寒烟。

此中佳境情难尽,沉醉不知夕照边。

临江仙·独墅湖有感

独墅湖光如练,粼粼波映晴空。

栈桥人语乐声融。

苇摇思意远,林静韵情浓。

闲坐石边心逸,遥观楼影朦胧。

清风徐送意无穷。

此中寻雅趣,沉醉画图中 。

作者:永闯

春日游湖记

岁在乙巳,时维春日,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吾与友相邀游于独墅湖。

至湖畔,见嘉木成荫,虽未繁花似锦,然新绿初萌,亦饶有生意。浅草铺地,若绒毯覆地,其上人影错落,或坐或行,皆为赏景而来。

沿径徐行,见水杉林立于碧波之中,枝干挺拔,虽叶未丰茂,却自有一股苍劲之姿。旁有顽石罗列,游人坐卧其上,观水鸟嬉戏,听水波轻拍,悠然自得。

复前行,至一高台,凭栏远眺,但见水天相接,浩渺无垠。阳光洒落,湖面波光粼粼,如碎金闪耀。对岸高楼林立,与湖光相映,别有一番景致。

时有歌者于阶前展喉,歌声悠扬,随风飘散,闻者皆为之驻足。众人或倚栏凝听,或席地而坐,沉浸于这湖光乐韵之中。

日暮西斜,余晖洒湖,波光潋滟,美不胜收。虽兴犹未尽,然亦知归期已至,遂踏归途。此春日游湖之乐,观自然之秀色,聆悦耳之歌声,心甚愉悦,常萦吾心,难忘矣。

今得游此湖,于草木间窥春之萌动,于湖波上感风之轻柔,于喧嚣中品心之宁静。心有所悟,尘世扰攘,暂置不顾。

是游也,景之秀,趣之浓,情之挚,皆深镌吾心。恐时光易逝,记忆蒙尘,遂援笔而记,以作长念 。

作者:永闯

《游独墅湖》组诗及词译解与赏析

一、《游独墅湖》其一

原诗

独墅湖边景色幽,白鹭紫燕舞沙洲。

高树参天云影淡,青草如茵水波柔。

教堂巍峨钟声远,长堤蜿蜒柳丝稠。

往来尽是陶然客,胜景入怀意不休。

诗意译写

独墅湖畔,景致清幽静谧。白鹭舒展着洁白的羽翼,紫燕灵动地穿梭其间,共同在沙洲之上翩然起舞。高大的树木直指云天,淡薄的云影在树梢间若隐若现;湖畔青草如柔软的绒毯铺展,湖面水波轻漾,温柔缱绻。远处,巍峨的教堂矗立,悠扬的钟声穿透长空;蜿蜒的长堤上,柳丝密密匝匝,随风轻摆。往来的游人皆陶醉于美景之中,这般秀丽的风光映入心怀,令人意兴盎然,流连忘返。

赏析

1. 动静交织的清幽画卷

首联以“景色幽”奠定基调,“白鹭紫燕舞沙洲”则以动态打破静谧,白与紫的色彩对比、鹭的优雅与燕的灵动相映成趣,瞬间赋予画面生机。颔联“高树参天”写静态之巍峨,“云影淡”增添缥缈感;“青草如茵”绘草地之柔美,“水波柔”摹湖水之温婉,从视觉与触觉双重角度,勾勒出独墅湖的清幽秀丽。

2.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颈联“教堂巍峨钟声远,长堤蜿蜒柳丝稠”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物巧妙融合。教堂的庄严与钟声的悠远,赋予画面历史与宗教的厚重感;长堤柳丝的柔美,则延续自然之韵。两者一刚一柔,既展现独墅湖的多元风貌,又暗含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3. 游赏意趣的直白抒发

尾联“往来尽是陶然客,胜景入怀意不休”直抒胸臆,以游人的陶醉状态侧面烘托景色之美。“陶然”二字点明游赏的愉悦心境,“意不休”则强调美景带来的持久震撼,使情感表达质朴而真挚。

二、《游独墅湖》其二

原诗

潋滟波光映碧天,独游湖岸意悠然。

风摇翠柳千丝乱,云卷清波万籁绵。

鹭影翩跹寻浅渚,渔舟唱晚入寒烟。

此中佳境情难尽,沉醉不知夕照边。

诗意译写

独墅湖波光潋滟,与澄澈的蓝天交相辉映。我独自漫步湖岸,心境悠然闲适。微风拂过,万千柳丝随风摇曳;天上云朵翻卷,倒映在清波之中,天地间一片静谧祥和。白鹭轻盈地掠过水面,在浅滩处寻觅栖息之所;暮色渐浓,渔舟唱着晚歌,缓缓驶入朦胧的寒烟之中。这般美妙的景致令人情难自禁,我沉醉其中,竟未察觉夕阳已悄然西下。

赏析

1. 光影声色的多维渲染

首联“潋滟波光映碧天”以光与色开篇,湖面的闪耀波光与蓝天的澄澈相互映衬,营造出开阔明亮的视觉效果。“独游”点明诗人的主体视角,“意悠然”奠定闲适心境。颔联“风摇翠柳”从听觉与视觉切入,柳枝摇曳之声与动态之姿跃然纸上;“云卷清波”则将天空与湖水相连,以云朵的舒展衬托水波的绵长,凸显万籁俱寂的清幽氛围。

2. 动态细节的诗意捕捉

颈联“鹭影翩跹寻浅渚,渔舟唱晚入寒烟”堪称神来之笔。“鹭影翩跹”以细腻的动态描写,展现自然生灵的悠然自得;“渔舟唱晚”则融入听觉元素,渔歌与寒烟交织,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暮色归舟图。“寻”与“入”二字,赋予画面故事性与空间纵深感。

3. 忘我境界的情感升华

尾联“此中佳境情难尽,沉醉不知夕照边”以“沉醉”收束,诗人完全沉浸于美景之中,忘却时光流逝,将对独墅湖的喜爱推向高潮。“不知夕照”的细节,既暗示游览之久,又暗含对美景的流连忘返,余韵悠长。

三、《临江仙·独墅湖有感》

原词

独墅湖光如练,粼粼波映晴空。栈桥人语乐声融。苇摇思意远,林静韵情浓。

闲坐石边心逸,遥观楼影朦胧。清风徐送意无穷。此中寻雅趣,沉醉画图中。

诗意译写

独墅湖的波光如同洁白的绸缎,粼粼水色映照晴空。栈桥上,游人的欢声笑语与悠扬乐声交织相融。芦苇随风轻摆,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林间静谧清幽,韵味与情思愈发浓郁。我闲适地坐在石边,心境悠然自在,遥望着远处朦胧的楼影。清风缓缓吹拂,带来无尽惬意。在此间寻觅高雅意趣,仿佛沉醉在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

赏析

1. 凝练意象的意境营造

上阕以“湖光如练”起笔,将湖水比作绸缎,既写其平滑如镜,又暗喻纯净之美;“粼粼波映晴空”进一步强化光影效果,天地交融的开阔感扑面而来。“栈桥人语”以声音打破静谧,增添生活气息;“苇摇”“林静”则从动与静的对比中,延伸出思绪的悠远与情感的深沉。

2. 闲适心境的细腻刻画

下阕“闲坐石边心逸,遥观楼影朦胧”直写诗人的游赏姿态,“闲”“逸”二字点明心境的悠然;“楼影朦胧”既描绘远景的朦胧美,又暗含一种诗意的含蓄。“清风徐送意无穷”以触觉与心境的联动,将自然之趣与闲适之情融为一体。结句“沉醉画图中”以比喻收束,将独墅湖比作画卷,既呼应前文的美景描写,又深化了“景中有我,我融于景”的意境。

3. 词牌韵律与情感的契合

《临江仙》词牌节奏舒缓,适合抒情。本词平仄协调,韵脚和谐,如“空”“融”“浓”等平声韵,读来悠扬婉转,与独墅湖的静谧、诗人的闲适心境高度契合。语言简洁凝练,却通过“苇摇”“林静”“清风”等意象,将景、情、思巧妙融合,尽显词的含蓄之美。

组诗及词的整体评析

1. 主题统一与视角多元:三首作品均围绕独墅湖展开,或写全景,或绘暮色,或抒闲情,从不同角度展现独墅湖的风光与意趣。前两首诗以游览行踪为线,铺陈景色;词作则聚焦片刻感悟,以细腻笔触勾勒心境,共同构成对独墅湖的立体赞美。

2. 自然与人文的交织表达:诗与词中既有白鹭、柳丝、清波等自然意象,也融入教堂、栈桥、渔舟等人文元素,体现独墅湖兼具自然灵秀与人文底蕴的特质,暗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3. 艺术手法的多样呈现:组诗及词综合运用动静结合、视听交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白鹭紫燕舞沙洲”的动态鲜活、“湖光如练”的形象比喻;同时注重情感递进,从景的描绘到情的抒发,层层深入,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独墅湖的独特魅力。

《春日游湖记》译文与深度赏析

译文

乙巳年的春天,风和日丽,天空澄澈明净。我与友人相约,一同游览独墅湖。

抵达湖畔,只见葱郁的树木枝叶交叠,虽未到繁花盛放的时节,但嫩绿的新芽已悄然萌发,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柔嫩的小草铺满地面,宛如一条柔软的绒毯,游人的身影错落其间,或静坐休憩,或漫步赏景,皆是为了领略春日的湖光山色而来。

沿着小径缓缓前行,水中的水杉笔直挺立,树干高耸入云。尽管枝叶尚未繁茂,但挺拔的姿态中透着一股苍劲坚韧的气势。岸边散布着形态各异的石头,游人或坐或躺,观赏水鸟嬉戏,静听水波轻拍堤岸,悠然自得,惬意非常。

继续向前,行至一座高台,凭栏远眺,只见湖水与天际相接,广阔无垠。阳光倾洒而下,湖面波光粼粼,闪烁的光芒如同碎金般耀眼。湖对岸高楼林立,与波光潋滟的湖水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都市与自然交融之美。

此时,有歌者在台阶前放声歌唱,悠扬的歌声随风飘荡,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聆听。众人或倚靠栏杆凝神细听,或席地而坐,沉醉在这湖光与乐声交织的美妙氛围之中。

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湖面,波光荡漾,景色美得令人心醉。尽管意犹未尽,但暮色已至,不得不踏上归途。这次春日游湖的经历,让我饱览了自然的秀丽风光,聆听了悦耳的歌声,内心无比愉悦,这段记忆时常萦绕心间,难以忘怀。

此次游湖,我在草木萌发中窥见春天的生机,在湖波荡漾间感受春风的轻柔,于喧嚣之中寻得内心的宁静。由此感悟:尘世纷扰虽多,但若能暂抛烦恼,便能寻得一方清净天地。

这场游历,秀丽的景色、浓厚的雅趣、真挚的情怀,都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唯恐时光流逝,记忆渐渐模糊,于是提笔写下这篇游记,以作长久的纪念。

赏析

一、传统游记的结构范式与时空铺展

文章沿袭古典游记“起承转合”的结构范式,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层层推进。开篇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句式,点明游览的时节与天气,奠定闲适愉悦的基调,此为“起”;继而依循“至湖畔—沿径徐行—复前行—日暮西斜”的行踪,依次描绘独墅湖的草木、水杉、湖面、歌声等景致,此为“承”;“心有所悟,尘世扰攘,暂置不顾”一句由景入情,实现从叙事到哲思的转折,此为“转”;结尾以“援笔而记,以作长念”收束,点明写作目的,此为“合”。时空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既有移步换景的动态感,又暗含情感与思考的递进。

二、细腻入微的景物描写与意境营造

作者善用比喻与白描手法,将春日独墅湖的景致刻画得生动鲜活。如“浅草铺地,若绒毯覆地”以日常之物喻春草,既写出草地的柔软平整,又暗含对自然的亲昵之感;“水杉林立于碧波之中,枝干挺拔”则以简洁的白描勾勒水杉的形态,“苍劲之姿”四字赋予树木人格化特质,使其挺拔坚韧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光影与声音的处理上,文章亦颇具匠心。“阳光洒落,湖面波光粼粼,如碎金闪耀”以视觉比喻强化阳光与湖水的交融之美;“歌者于阶前展喉,歌声悠扬,随风飘散”则从听觉切入,将歌声与湖景融合,营造出视听交织的沉浸式体验。尤其“闻者皆为之驻足”的侧面描写,更凸显歌声与景色的吸引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三、情景交融的情感递进与哲思升华

文章情感表达自然真挚,从“心甚愉悦”的直观感受,逐步深化为“于喧嚣中品心之宁静”的哲思。游湖过程中,作者不仅陶醉于“自然之秀色”与“悦耳之歌声”,更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尘世扰攘,暂置不顾”一句,既是对现实压力的短暂抽离,也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暗合中国文人“寄情山水以涤荡心灵”的传统。这种从赏景之乐到内心澄明的转变,赋予游记超越表层叙事的精神内涵。

四、语言风格的古朴雅致与现代气息

全文语言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清新感。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与散句结合,如“嘉木成荫,新绿初萌”“水天相接,浩渺无垠”,节奏明快,朗朗上口,颇具骈文对仗之美;用词则简洁凝练,如“徐行”“凭栏”“窥”“感”等动词,既保留文言的典雅,又贴合现代阅读习惯。此外,文中“高楼林立”“席地而坐”等表述,巧妙融入现代元素,使古典笔法与现实场景自然衔接,展现出独特的语言张力。

五、以文存忆的创作动机与人文价值

结尾“恐时光易逝,记忆蒙尘,遂援笔而记”点明写作动机,体现中国文人“以文载道,以文存忆”的传统。游记不仅是对独墅湖春日之美的记录,更是对一段珍贵时光与心境的定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作者通过文字将游湖的片刻宁静与感悟留存,既为个人留下精神印记,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方逃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灵栖所,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与现实意义。

《春日游湖记》以精巧的结构、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独墅湖的春日之美,同时也传递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的向往以及对生命体验的珍视,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上一章 《病中抒怀》 永闯诗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长歌行·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