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夜深人静,只传来蛐蛐的叫声
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悄无声息地绕过侍卫,用劲一跃,翻上了围墙。他皮肤白净,双眉如剑,双眼炯炯有神,似乎如鹰眼一般锐利,刚才翻那四米高的围墙对身手矫健的他显得格外容易,那少年正是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朱棣正叼着一根狗尾巴草,在围墙上潇洒地坐了一会,又转身爬上了屋顶
“嘿!殿下!三更半夜不睡觉,起来干什么啊?是不是又要去掏鸟蛋?”
这一声喊将正把手伸向房顶的鸟巢的朱棣吓了一跳,差点从房顶上摔下来
“徐……徐达叔叔……我……我没干什么……”朱棣结结巴巴地向眼前这个名为徐达的武将回答
“殿下啊,”徐达拍了拍刚从屋顶上跳下来的朱棣,问道“睡不着了吗?”
“是……”朱棣的声音小得像蚊子
徐达起身,看了看天空,对朱棣说:“时辰正好!殿下,我带你去个地方。”
徐达带着一脸茫然的朱棣,走出王府,翻身上马,消失在茫茫黑夜中,朱棣立刻反应过来,也骑上一匹马,跟在徐达身后……
长城,宛如一条灰色的苍龙,盘绕在座座山峰之上,屹立于条条峡谷之间。长城上的烽火台如一头头雄狮巨虎般蹲在上头,守卫着身后的中原大地,此时正值清晨,晨雾缭绕,给这灰色的苍龙和雄狮几乎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威严感。
徐达在一座烽火台前勒住了马,招手示意朱棣跟上,朱棣下了马,跟着徐达一同翻上了这座高耸的烽火台。
“殿下,咱们脚下的这座宏伟的建筑,叫做长城,是当年秦始皇嬴政组织修筑的,秦始皇的暴政虽然引来了民众的不满,甚至引来了起义,但长城确实守卫了我们中原大地几千年,秦始皇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做错的。”徐达顿了顿,继续开口“虽然五代十国的后晋皇帝石敬塘认契丹人作父,送出了燕云十六州,但后续几千年,收复失地始终是我们华夏民族不变的目标,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抗金明将辛弃疾和岳飞……许许多多的英雄都在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前赴后继。”
朱棣听得入迷,然后自豪的说:“直到我爹爹赶走了元人,建立了大明!”
徐达点了点头,转过脸,对朱棣笑了一下,然后慢悠悠地开口说话了:“是的,殿下,但真正的长城可不在这里,守卫了华夏几千年的也不止我们脚下的这座长城。”
“那在哪?”朱棣蒙了
“在这,”徐达指了指自己,也指了指每座烽火台,“在那儿,也在那儿,那儿也有,”他的手指划过了长城上的每一座烽火台,又停在了朱棣的胸口,“当然,这儿也有。”
烽火台上,许多士兵持着兵器,笔直的站立在上面,他们的目光严肃且威严的眺望远方。
“哦!我明白了!守护中原大地的长城其实不光是我们脚下的这座长城,还有那些古往今来的英雄和士兵们,对不对?”朱棣两眼放光的抬头盯着徐达。
“当然,”徐达欣慰地笑了,“将来,殿下你也会和我一样,守卫背后的大地。”徐达深吸了一口气,郑重且缓缓的开口,“你要记住:你在哪里,长城就在哪里,你就是大明的万里长城。”
“我在哪里,长城就在哪里,我就是大明的万里长城……”朱棣握紧了拳头,将这句话重复了几遍,牢牢地刻在心里,他严肃地抬起头,望着远处升起的太阳、洒满金光的长城和背后慢慢被金光普照的中原大地……
“殿下?,您还好吧?”
朱棣被这一声喊给拉回了现实,他四周看看才发现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而是一位经历了浴血战场和岁月风霜的30多岁的藩王,他茫然的扶了扶额:“啊,本王还好,有什么事吗?”
“殿下,我们今天要不先扎营休息吧,兄弟们都已经累了,明天再打行吗?”
朱棣思考了一会儿,想了想:“也好,传令下去!扎营休整!”
他刚一回头,三个孩子和一只白色的长翅膀的小老虎突然从天而降,砸断了他的大旗,还特别狼狈地摔成了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