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精密机器,在消毒水的气味和翻飞的书页中高速运转。
林晚的生活被切割成泾渭分明的两块:医院和学校。
在医院,她是沉默的守护者。江辰大部分时间在药物作用下昏睡,偶尔清醒,也虚弱得无法多言。林晚就守在他床边,抓住他清醒的、状态稍好的短暂片刻。他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固执地要求“教”她,似乎也明白了自己身体的极限。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微微侧过头,目光沉静地看着她摊开在膝盖上的书本或卷子。
当林晚遇到卡壳的难题,眉头紧锁,咬着笔头,发出细微而焦躁的吸气声时,江辰会极其缓慢地眨一下眼。那便是信号。
林晚会立刻将题目指给他看,或者低声说出自己卡住的地方。
然后,江辰会用那种依旧嘶哑、却比之前稍微连贯一点的破碎语言,点出最关键的一步:
“方向……反了……”
“漏了……摩擦力……”
“能量……不守恒……这里……”
言简意赅,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入她思维的盲区。每一次点破,都伴随着他沉重的喘息和额角细密的冷汗。林晚的心每次都揪紧,迅速记下,然后立刻让他休息,不敢让他多耗费一丝心神。
他的目光,成了她黑暗中摸索时,那道微弱却至关重要的灯塔。
在学校,林晚则化身为一台高速运转的学习机器。地震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但高考倒计时的压力已经如同实质的巨石,压在每个高三学生的头顶。教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压抑,试卷如同雪片般落下。
林晚成了所有老师办公室和物理教研组的常客。她不再满足于听懂课堂,而是追着老师问更深、更刁钻的问题,尤其是竞赛级别的思维拓展。她的问题常常让经验丰富的老师也需思索片刻。课间十分钟,别人趴在桌上补觉,她抓着物理课代表或者成绩好的同学讨论难题,眼神锐利,语速飞快。
“林晚,你最近……是不是有点太拼了?” 同桌苏晓晓看着林晚餐盘里几乎没动的饭菜,再看看她眼下浓重的、化妆品都遮不住的黑眼圈,忧心忡忡,“黑眼圈快掉到下巴了!你当自己是铁打的啊?”
林晚正对着摊开的电磁学错题本发呆,上面红笔标注的“复合场粒子轨迹临界分析”几个字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她闻言抬起头,眼神有点发直,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不拼不行啊,晓晓。” 她叹了口气,用筷子戳着盘子里的米饭,“感觉脑子快被那些公式搅成浆糊了,离江辰……还差得远。”
“可你也不能这样熬啊!” 苏晓晓抢过她的错题本,指着上面一处推导,“你看你这里,微元法积分的方向又错了!还有这里,有效切割长度你少算了边界条件!你这样死磕,效率太低!”
“那怎么办?” 林晚有些烦躁,“问老师?老班讲得太快,跟不上。问课代表?人家也忙。” 她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斜前方那个空着的座位——江辰的位置。
苏晓晓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又看看林晚布满血丝的眼睛和额角那圈虽然拆了线却依旧明显的淡粉色疤痕,突然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喂,听说没?年级里在组织物理竞赛冲刺小组,请了外校的金牌教练!专门针对保送和强基的!名单这两天就要定了!”
竞赛冲刺小组?金牌教练?
林晚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这无疑是一条通往目标的捷径!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她的成绩,虽然在努力下有所提升,但在卧虎藏龙的年级里,尤其面对那些早已在竞赛圈摸爬滚打的尖子生,她的102分……实在不够看。
“我……我这成绩,能进吗?” 她的声音带着不确定。
“不试试怎么知道?” 苏晓晓鼓励道,“名单是老王(物理教研组长)定的,听说还要参考最近几次模考和竞赛潜力评估。你去找老王磨啊!拿出你堵江辰的气势来!”
林晚被她说得心思活络起来。是啊,不试试怎么知道?为了那个承诺,为了病床上那个沉默的注视,她必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