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的余温尚未褪去,陈屿和林微的生活却悄然被新的挑战笼罩。某天,陈屿收到一封来自国际青年艺术家协会的邀请函,对方盛情邀请他前往纽约参加新锐艺术家交流活动,行程长达三个月。这意味着陈屿将不得不暂时离开林微,奔赴异国他乡。
“我拒绝。”陈屿几乎想都没想,就准备回复邮件。林微却拦住了他,她的眼神里带着鼓励与不舍交织的复杂情绪:“这是你一直梦寐以求的机会,我不想因为我,让你错过。”
“可我舍不得你。”陈屿将林微紧紧拥入怀中,声音里满是眷恋,“我怕距离会让我们之间产生隔阂。”
林微抬起头,在陈屿的额头上轻轻一吻:“还记得你画里的星空吗?再遥远的距离,只要我们抬头望向同一片天空,心就不会分开。而且,我们可以每天视频,分享彼此的生活。”在林微的劝说下,陈屿终于决定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
启程那天,机场里人来人往,陈屿与林微紧紧相拥。“等我回来。”陈屿在林微耳边低语。林微强忍着泪水,笑着点头:“我会照顾好自己,你也要好好的,在那边多学点东西。”飞机缓缓升空,带走了陈屿,也带走了林微生活中的一部分阳光。
起初,两人每天都会按时视频。陈屿兴奋地分享纽约街头的艺术氛围,讲述自己与各国艺术家交流的趣事;林微则跟他说学校里的新鲜事,展示自己新完成的画作。然而,随着陈屿在纽约的行程日益繁忙,时差和高强度的活动逐渐让他们的联系变得不那么规律。
一次重要的创作研讨会上,陈屿的手机突然响起,是林微的视频邀请。看着满场期待的目光,陈屿只能匆匆挂断,发了条“在忙”的消息。林微握着手机,看着黑掉的屏幕,心里泛起阵阵失落。她努力安慰自己,陈屿是在为梦想拼搏,可夜深人静时,思念与不安还是如潮水般涌来。
而在纽约的陈屿,也被压力和思念折磨着。他在艺术理念上遭遇瓶颈,对林微的愧疚感也与日俱增。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头遇到一位华裔画家,对方得知他的困扰后,意味深长地说:“真正的爱情,就像调色盘上的颜料,需要不同的色彩碰撞,才能调出最动人的色调。距离或许会带来挑战,但也能让彼此更清楚对方在心中的分量。”
这番话让陈屿豁然开朗。他决定用行动弥补对林微的疏忽,每天无论多晚,都会给林微写一封长长的邮件,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念。林微收到这些充满温度的文字,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她也重新投入到创作中,用画笔记录下等待的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归国那天,林微早早来到机场。当陈屿从通道走出,两人隔着人群对视,眼中只有彼此。陈屿快步上前,将林微拥入怀中:“我回来了,再也不分开。”林微靠在他肩头,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襟:“欢迎回家。”
回到校园,陈屿迫不及待地向林微展示他在纽约的收获。他的画技更加成熟,还带回了许多独特的创作思路。而林微也拿出自己这段时间的作品,那是一本画册,里面记录着她等待时的心情、对未来的憧憬,还有一幅幅以星空为主题的画作。
看着林微的作品,陈屿眼中满是惊喜与感动。他牵起林微的手,走到校园那棵最古老的银杏树下:“经历过这次分别,我更加确定,你就是我想要共度一生的人。等我们毕业,就结婚吧,让这片星空永远见证我们的爱情。”
林微的脸颊泛起红晕,她轻轻点头,靠在陈屿肩头。此时,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他们的爱情欢唱。在星辰的见证下,他们的爱情,正朝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