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梁仪生性温良,他敬重裴氏一族,故而对裴月胧十分尊重,颇为宠爱,夫妻二人婚后三载,裴月胧不曾有孕,他亦未曾娶侧妃,亦不曾纳妾室。
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六皇子已经是一位,非常令人羡慕的好夫君了。
可对裴月胧而言,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
裴月胧生自将门,裴氏又是一个信念感与信仰并重的家族。
自小受着裴氏族训长大的裴氏女,又怎么能甘于一生困于后宅呢?
可父兄与母亲祖母对她最大的期望,便是要她躺在裴氏满门荣光之上受人尊重,平安喜乐地过完这一生。
北梁皇室对裴氏一族,或许是因为如今的国家格局缘故吧,一直也未曾进行良弓藏之举。
泰安帝更是对裴氏这三代唯一的女孩十分之用心,认真为她挑选了他那秉性温良,无不良嗜好,洁身自好的嫡次子为夫婿。
届时太子登基,六皇子作为太子胞弟,不仅不会被清算,还会被封王,裴月胧今后所出子女,皆为小郡主与小郡王。
这样的人生,若是没有这场战事,可以说就是极为圆满的一生了。
可是偏偏,起了战事。
偏偏,她是个生了心肝肺的,无法没心没肺的面对这一切。
裴月胧这个令人羡慕又尊重的六皇子妃,虽然经历种种,在太子继位后,如泰安帝所想的那样,成为了地位崇高,有人庇护,生活富足安康的御王妃。
至此为止,她的人生除了夫君的身体问题,其他的都是十分顺遂的。
可太子即位时,北梁朝堂已经因为细作参与的夺位之争,被搅成了一盘散沙。
即使太子励精图治,大量吸收人才,可在如此外忧内虚的情况下,从函月关突破的草原十八部在其首领的带领之下,一路从函月关朝着北梁内地不断攻入。
扈北的战争被西境拉长,导致裴家军没办法抽身去支援函月关,镇守西南边城的布防军又不可轻易撤离,且距离过远,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裴老将军拖着年迈还一身旧疾的身躯,带着北梁皇城守军支援去函月关时,函月关周围,已经接连失了三座城池了。
裴老将军原本可以在皇城荣养天年,顺带教导小曾孙长大的。
可这场蓄谋已久的兵戈,最终成全了老将战死沙场的宿命,也一并断送了裴氏与北梁。
裴月胧贵为王妃,却在年华正好的那些年里,披麻戴孝了三年又三年,一连守了二十九年的孝,最后送走了她的幼弟,和三位侄子。
看着裴氏满庭丧白,白色灵幡,挂了一年又一年。
往往是才撤去不到一年,便又被挂了上去。
从青春美貌,到满头霜白。
她身上的尊荣,一层接着一层,厚重的她背也背不动。
如果可以选择。
她想,她最不愿再做的,便是裴氏女。
这份尊荣,她背负了一生,被人尊敬的每一天,她都心如刀绞。
为何偏偏,却叫她生作女儿身了呢?
曾祖父可是还曾感慨过,胧姐儿习武根骨极佳,心思沉静安然,若为男子,定可为一军主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