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源心情低落地点开【远程救援小队】的群,开始吐苦水。
张桂源【GY】:他回我了......就八个字加一个逗号,一个句号......比机器人还冷......😭😭😭我感觉我的7.38%又跌回原点了......
消息刚发出去,左奇函几乎秒回。
左奇函【ZQH】:哦,正常。他这会儿估计正忙着跟周铭学长“探讨”云南菜系呢。😊😊😊
张桂源......
左奇函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他气得想摔手机,但忽然注意到,左奇函回消息的速度快得有点反常。而且这语气......怎么好像带着点莫名的烦躁?
张桂源【GY】:?你怎么知道他在探讨云南菜?你看见了?
左奇函【ZQH】:没,猜的。直觉。心理咨询师的直觉都很准。😁
这时,杨博文也冒泡了。
杨博文【BOWEN】:缺乏数据支持的主观臆测,可信度低。根据张函瑞过往工作习惯,此时更大概率是在处理稿件或开会。
左奇函【ZQH】:哦?那杨博士你现在又在干嘛?这个点,你不是应该在观察你的宝贝菌株有没有跳芭蕾吗?
杨博文【BOWEN】: 菌株进入稳定增殖期,无需持续观察。目前在进行一项无关紧要的感官实验记录。
左奇函似乎来了兴趣。
左奇函【ZQH】:感官实验?什么实验?你不会又把实验室的奇怪东西带回我家了?
杨博文没立刻回复。
过了一会儿,他发了一张照片到群里。
照片背景是左奇函家的厨房流理台,上面摆着几个透明的玻璃杯,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液体,旁边还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一些难以辨认的数据符号。
杨博文【BOWEN】:【实验记录:样本01-05】测试不同糖度与酸度配比对味觉感知的影响。尝试寻找最优化配比。
左奇函的消息立刻炸了过来:
左奇函【ZQH】:杨博文!!!你又用我的厨房做你那些奇怪的实验?!上次那个测试不同食用油烟点的实验差点把我报警器搞响!还有上上次那个研究面包霉菌生长速度的!
左奇函那些杯子里是什么?能喝吗?!你不会又给我下什么奇怪的药吧?!
杨博文【BOWEN】:严格来说,那可以是我的厨房。我搬出去的时候你说,“想来随时来,当自己家”,实验液体为可食用材料合成,安全性经过计算,但口味无法保证。不建议你尝试。
张桂源看着群里突然歪掉的楼,愣住了。这什么情况?左奇函和杨博文......他们不是分手后还互相寄回剪断了手链吗?怎么听起来还住在一起?!而且这对话......怎么那么像老夫老妻吵架?
张桂源【GY】:......等等,你俩还住一起?!@ZQH @BOWEN 说好的分手后老死不相往来呢?!说好的黑玛瑙手链都剪断了呢?!
左奇函和杨博文同时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左奇函才发了一条:
左奇函【ZQH】:没有住在一起,只是分手的时候,我和杨博文说,这里可以随时欢迎他回来,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好像真的很适合杨博文的各种实验数据成长😑
杨博文【BOWEN】:是的。我们没有住在一起,只不过我偶尔会把我的实验放他家里,我会付房租的,但是情感互动为零。😁
张桂源【GY】:所以你们......就这样一直拉拉扯扯了三年?!不别扭吗?!
左奇函【ZQH】:别扭什么?当对方是空气就行了。而且有个现成的、智商凑合的实验对象(指杨博文偶尔会抓他试菜/试药),也挺方便。
杨博文【BOWEN】:同理,有个现成的、情绪不稳定且擅长自我分析的心理观察样本(指左奇函),对我的行为学研究也有助益。况且,我又不是住在那,也不天天去,我只有有钥匙,为什么会别扭?
张桂源......
张桂源忽然觉得,自己和张函瑞那点酸涩纠结,在这两位大神面前,简直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
左奇函【ZQH】:别说我们了。@GY 你那边后台窥探得怎么样?除了那八个冰冷的字,还有什么发现?
张桂源这才想起自己的正事,把注意力拉回电脑屏幕,下意识地又刷新了一下后台。
突然,他发现【内容管理】里多出了一篇新的文章草稿,标题是:《数字时代的情感物语:那些被代码定义的爱情》。
作者:张函瑞。
张桂源的心猛地一跳,像做贼一样点开了那篇草稿。
文章还在撰写中,只开了个头,但内容......似乎是在探讨现代人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点赞、评论、私信)、共享密码、甚至共同使用的APP来维系和定义感情关系。
张桂源的目光死死盯在“共享密码”那几个字上。
密码是你生日......密码是你生日......
他觉得自己又行了!他又可以了!
他兴奋地在那条冰冷的“收到,有问题会反馈。”下面,斟酌了半天,回复了一条:
张桂源【GY】:文章标题很有趣,期待成品。😊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