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赭,钟玉繁,放学后留一下。"
数学课结束,陈老师的声音让正在收拾书包的薛赭手指一顿。他抬头看向讲台,正好对上钟玉繁投来的疑惑目光。薛赭迅速移开视线,把最后两本笔记塞进书包。
等教室里其他同学都离开后,陈老师走到两人桌前,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通知。
"下个月有全省高中生数学竞赛,学校要派两名代表。"陈老师推了推眼镜,"我决定让你们两个去。"
薛赭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他去年参加过这个比赛,拿了个人银奖,但学校团体成绩不理想。今年居然要他和这个刚转学来的家伙一起...
"谢谢老师信任。"钟玉繁已经笑着应下,"我会努力的。"
陈老师点点头,又看向沉默的薛赭:"你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薛赭简短地回答,心里却涌上一股不服。凭什么是他和这个看起来只会耍帅的转学生一起?虽然不得不承认钟玉繁在数学上确实有两下子,但竞赛需要的是严谨和专注,不是花哨的技巧。
"好,那就这么定了。从明天开始,每天放学后到数学教研室进行特训。"陈老师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这次我们学校要冲击团体金奖,就看你们的了。"
走出教室,薛赭加快脚步,想甩开跟在后面的钟玉繁。但对方三两步就追了上来。
"嘿,你走那么快干嘛?"钟玉繁与他并肩,"关于竞赛,我们是不是该商量一下分工?"
薛赭停下脚步,冷冷地看着他:"没什么好商量的。竞赛不是课堂练习,需要的是系统训练和严谨思维,不是灵光一闪的小聪明。"
钟玉繁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如常:"哇,你对我评价这么高啊?才认识一天就觉得我只会小聪明?"
"两天。"薛赭纠正道,继续向前走,"而且你的解题方式确实缺乏严谨性。"
"但效率更高,不是吗?"钟玉繁不依不饶地跟上,"数学不是只有一种正确解法。你的方法像精密的瑞士手表,我的像——"
"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薛赭打断他,"看起来很炫,但一不小心就会摔得很难看。"
钟玉繁突然大笑起来,笑声清脆爽朗,引得路过的几个女生频频回头。"薛赭,你比我想象中有趣多了。"他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好吧,我接受你的挑战。训练时见分晓。"
薛赭没再回应,转身走向图书馆。他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准备明天的训练,而不是在这里和一个自大的转学生浪费时间。
然而第二天放学后的第一次特训,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薛赭的预期。
数学教研室里,陈老师给他们发了一套往年的竞赛真题。"今天先摸摸底,"老师说,"你们两个独立完成前五题,然后一起讨论最后两道综合题。"
薛赭立刻埋头解题。这些题目对他来说不算太难,但他依然一丝不苟地写下每一个步骤。四十分钟后,他完成了前五题,抬头发现钟玉繁早就停笔了,正百无聊赖地转着铅笔。
"都做完了?"陈老师走过来,收走他们的答题纸。快速浏览后,他点点头:"正确率都不错,但方法差异很大。现在来看最后两道题,这次你们要合作完成。"
最后两道是证明题,难度明显提升。薛赭扫了一眼第一题,立刻有了思路,但刚拿起笔,钟玉繁就开口了。
"我觉得可以用反证法,"他指着题目说,"假设不成立,然后构造一个特殊序列..."
"那样太绕了。"薛赭打断他,"直接应用柯西收敛准则会更简洁。"
"但题目条件不够强,柯西准则不一定适用。"
"如果加上一个约束条件就可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越来越激烈。薛赭发现钟玉繁虽然方法跳跃,但直觉惊人地准确;而钟玉繁也逐渐意识到薛赭的严谨不是死板,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
争论了二十分钟,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结合两人思路的解法——先用钟玉繁的反证法缩小范围,再应用薛赭的收敛性分析。当完整的证明呈现在纸上时,两人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不错,"陈老师满意地点头,"这就是团队合作的力量。你们两个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但恰好互补。继续下一题。"
第二道题更难,涉及薛赭最近研究的数论领域。他刚想说自己来主导解题,钟玉繁却突然冒出一句:"等等,这个模形式的结构很特别..."
薛赭惊讶地看着他:"你懂模形式?"
"略懂一点,"钟玉繁挠挠头,"我叔叔是数学教授,去年暑假跟他学过一些。"
就这样,两人又一次陷入激烈的讨论。这一次,薛赭发现自己竟然开始欣赏钟玉繁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那些看似随意的联想往往能打破思维定势,开辟新的解题路径。而钟玉繁也渐渐学会适应薛赭的严谨,在关键步骤上更加注重逻辑的严密性。
当陈老师宣布训练结束时,窗外已经暮色沉沉。薛赭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解决了所有题目,而且最后两道综合题的解法连老师都称赞"有创意"。
"很好,保持这种状态。"临走前,陈老师鼓励道,"还有三周时间,你们要多交流。"
收拾书包时,钟玉繁突然问:"你每天都这么晚回家吗?"
"嗯。"薛赭简短地回答。
"不饿吗?我看你中午也没去食堂。"
薛赭的手停顿了一下。他确实经常为了做题错过午饭,但没想到钟玉繁会注意到这种细节。"我带了面包。"他含糊地说。
钟玉繁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的训练渐入佳境。尽管解题风格依旧迥异,但他们开始学会利用这种差异,而不是对抗它。薛赭负责确保证明的严谨性,钟玉繁则提供创造性的思路。有时他们还是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目标已经从"证明自己是对的"变成了"找到最优解法"。
周五中午,薛赭像往常一样独自留在教室做题。同学们都去食堂了,教室里安静得只有他的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突然,一阵钢琴声从远处飘来,打断了他的思路。
那旋律时而如溪流潺潺,时而如暴雨倾盆,情感丰沛得不像是在练习,而像是一场真正的演奏。薛赭不由自主地放下笔,循着琴声走去。
音乐教室的门虚掩着,从门缝中可以看到钟玉繁修长的背影。他坐在钢琴前,十指在黑白琴键上飞舞,完全沉浸在音乐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边。薛赭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一幕。
这是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一首技术难度极高的曲子。 "薛赭,钟玉繁,放学后留一下。"
数学课结束,陈老师的声音让正在收拾书包的薛赭手指一顿。他抬头看向讲台,正好对上钟玉繁投来的疑惑目光。薛赭迅速移开视线,把最后两本笔记塞进书包。
等教室里其他同学都离开后,陈老师走到两人桌前,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通知。
"下个月有全省高中生数学竞赛,学校要派两名代表。"陈老师推了推眼镜,"我决定让你们两个去。"
薛赭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他去年参加过这个比赛,拿了个人银奖,但学校团体成绩不理想。今年居然要他和这个刚转学来的家伙一起...
"谢谢老师信任。"钟玉繁已经笑着应下,"我会努力的。"
陈老师点点头,又看向沉默的薛赭:"你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薛赭简短地回答,心里却涌上一股不服。凭什么是他和这个看起来只会耍帅的转学生一起?虽然不得不承认钟玉繁在数学上确实有两下子,但竞赛需要的是严谨和专注,不是花哨的技巧。
"好,那就这么定了。从明天开始,每天放学后到数学教研室进行特训。"陈老师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这次我们学校要冲击团体金奖,就看你们的了。"
走出教室,薛赭加快脚步,想甩开跟在后面的钟玉繁。但对方三两步就追了上来。
"嘿,你走那么快干嘛?"钟玉繁与他并肩,"关于竞赛,我们是不是该商量一下分工?"
薛赭停下脚步,冷冷地看着他:"没什么好商量的。竞赛不是课堂练习,需要的是系统训练和严谨思维,不是灵光一闪的小聪明。"
钟玉繁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如常:"哇,你对我评价这么高啊?才认识一天就觉得我只会小聪明?"
"两天。"薛赭纠正道,继续向前走,"而且你的解题方式确实缺乏严谨性。"
"但效率更高,不是吗?"钟玉繁不依不饶地跟上,"数学不是只有一种正确解法。你的方法像精密的瑞士手表,我的像——"
"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薛赭打断他,"看起来很炫,但一不小心就会摔得很难看。"
钟玉繁突然大笑起来,笑声清脆爽朗,引得路过的几个女生频频回头。"薛赭,你比我想象中有趣多了。"他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好吧,我接受你的挑战。训练时见分晓。"
薛赭没再回应,转身走向图书馆。他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准备明天的训练,而不是在这里和一个自大的转学生浪费时间。
然而第二天放学后的第一次特训,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薛赭的预期。
数学教研室里,陈老师给他们发了一套往年的竞赛真题。"今天先摸摸底,"老师说,"你们两个独立完成前五题,然后一起讨论最后两道综合题。"
薛赭立刻埋头解题。这些题目对他来说不算太难,但他依然一丝不苟地写下每一个步骤。四十分钟后,他完成了前五题,抬头发现钟玉繁早就停笔了,正百无聊赖地转着铅笔。
"都做完了?"陈老师走过来,收走他们的答题纸。快速浏览后,他点点头:"正确率都不错,但方法差异很大。现在来看最后两道题,这次你们要合作完成。"
最后两道是证明题,难度明显提升。薛赭扫了一眼第一题,立刻有了思路,但刚拿起笔,钟玉繁就开口了。
"我觉得可以用反证法,"他指着题目说,"假设不成立,然后构造一个特殊序列..."
"那样太绕了。"薛赭打断他,"直接应用柯西收敛准则会更简洁。"
"但题目条件不够强,柯西准则不一定适用。"
"如果加上一个约束条件就可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越来越激烈。薛赭发现钟玉繁虽然方法跳跃,但直觉惊人地准确;而钟玉繁也逐渐意识到薛赭的严谨不是死板,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
争论了二十分钟,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结合两人思路的解法——先用钟玉繁的反证法缩小范围,再应用薛赭的收敛性分析。当完整的证明呈现在纸上时,两人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不错,"陈老师满意地点头,"这就是团队合作的力量。你们两个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但恰好互补。继续下一题。"
第二道题更难,涉及薛赭最近研究的数论领域。他刚想说自己来主导解题,钟玉繁却突然冒出一句:"等等,这个模形式的结构很特别..."
薛赭惊讶地看着他:"你懂模形式?"
"略懂一点,"钟玉繁挠挠头,"我叔叔是数学教授,去年暑假跟他学过一些。"
就这样,两人又一次陷入激烈的讨论。这一次,薛赭发现自己竟然开始欣赏钟玉繁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那些看似随意的联想往往能打破思维定势,开辟新的解题路径。而钟玉繁也渐渐学会适应薛赭的严谨,在关键步骤上更加注重逻辑的严密性。
当陈老师宣布训练结束时,窗外已经暮色沉沉。薛赭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解决了所有题目,而且最后两道综合题的解法连老师都称赞"有创意"。
"很好,保持这种状态。"临走前,陈老师鼓励道,"还有三周时间,你们要多交流。"
收拾书包时,钟玉繁突然问:"你每天都这么晚回家吗?"
"嗯。"薛赭简短地回答。
"不饿吗?我看你中午也没去食堂。"
薛赭的手停顿了一下。他确实经常为了做题错过午饭,但没想到钟玉繁会注意到这种细节。"我带了面包。"他含糊地说。
钟玉繁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的训练渐入佳境。尽管解题风格依旧迥异,但他们开始学会利用这种差异,而不是对抗它。薛赭负责确保证明的严谨性,钟玉繁则提供创造性的思路。有时他们还是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目标已经从"证明自己是对的"变成了"找到最优解法"。
周五中午,薛赭像往常一样独自留在教室做题。同学们都去食堂了,教室里安静得只有他的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突然,一阵钢琴声从远处飘来,打断了他的思路。
那旋律时而如溪流潺潺,时而如暴雨倾盆,情感丰沛得不像是在练习,而像是一场真正的演奏。薛赭不由自主地放下笔,循着琴声走去。
音乐教室的门虚掩着,从门缝中可以看到钟玉繁修长的背影。他坐在钢琴前,十指在黑白琴键上飞舞,完全沉浸在音乐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边。薛赭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一幕。
这是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一首技术难度极高的曲子。钟玉繁的演奏虽然算不上专业水准,但情感表达极为到位,激昂处让人血脉贲张,柔美处又令人心弦颤动。
最后一个和弦余音袅袅,钟玉繁的手悬在空中,仿佛不舍得离开琴键。薛赭下意识地后退一步,却不小心碰到了门口的扫把。
"谁在那里?"钟玉繁转过头。
被发现了。薛赭只好推开门:"我...路过。弹得不错。"
钟玉繁的眼睛亮了起来:"你会弹钢琴?"
"不会。"薛赭老实承认,"但能听出好坏。"
"来试试吗?"钟玉繁往旁边挪了挪,拍拍琴凳。
薛赭摇头:"我还要做题。"
"就五分钟。"钟玉繁不依不饶,"我可以教你最简单的曲子。"
不知是被他的热情感染,还是被刚才的音乐打动,薛赭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在琴凳上坐下。钟玉繁立刻笑了,拉起他的右手放在琴键上。
"这是中央C,这是D..."他引导薛赭的手指按下几个单音,"现在试试这个简单的旋律。"
薛赭僵硬地模仿着,弹出的音符断断续续,毫无音乐性可言。钟玉繁却鼓励道:"不错!再来一次。"
第二次尝试稍微流畅了一些。钟玉繁突然说:"等等,我们试试二重奏。你继续弹这个旋律,我加伴奏。"
还没等薛赭反对,钟玉繁的左手已经在他右手旁边落下,弹出一串和谐的和弦。简单的旋律顿时丰满起来,仿佛从黑白变成了彩色。
"看,我们合作得多好。"钟玉繁得意地说,他的肩膀紧贴着薛赭的,体温透过校服传来。
薛赭突然意识到两人的距离近得能闻到对方身上的气息——钟玉繁身上有种清新的柑橘味,混合着淡淡的墨水香。他猛地站起来:"我该回去了。"
"等等,"钟玉繁叫住他,"明天周六,要不要一起训练?可以去市图书馆,那里资料更全。"
薛赭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上午九点。"
第二天,薛赭如约来到市图书馆,却发现钟玉繁已经在门口等他,手里还提着两个纸袋。
"早餐,"钟玉繁递给他一个纸袋,"我猜你没吃。"
纸袋里是一个还温热的鸡蛋三明治和一杯豆浆。薛赭愣了一下,低声道谢。他确实没吃早餐,家里冰箱空空如也,父亲昨晚又没回来。
他们在图书馆的角落找到一张桌子,开始刷题。钟玉繁做题时喜欢小声哼歌,有时还会用铅笔打节拍。换了以前,薛赭一定会觉得这很烦人,但现在他竟然觉得这声音...挺让人安心的。
中午时分,薛赭去洗手间回来,发现自己的笔记本不见了。他顿时脸色煞白——那本子里不仅有竞赛笔记,还有他多年来积累的数学灵感和私人思考。
"看到我的笔记本了吗?"他急切地问钟玉繁。
"没有啊,你不是一直放在桌上吗?"
薛赭的心跳加速,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那本笔记对他来说太重要了,里面有些想法他都没来得及整理成正式笔记...
"别急,"钟玉繁站起身,"我们去问问管理员。"
他们找遍了整个图书馆,都没有发现笔记本的踪影。薛赭的手指开始微微发抖,一种熟悉的窒息感涌上心头——就像小时候弄丢母亲留给他的那本数学书时一样。
"你最后一次用它是什么时候?"钟玉繁问。
"去洗手间前,我在看第35页的引理..."
"等等,"钟玉繁突然眼睛一亮,"你平时习惯把笔记本放在书包哪个口袋?"
"左侧内袋,但今天没带书包,就放在桌上..."
"跟我来!"钟玉繁拉着他的手腕快步走向借阅区。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正低头看着什么。
钟玉繁走过去,友好地问:"小同学,在看什么这么入迷?"
男孩抬起头,手里拿着的正是薛赭的笔记本!薛赭差点冲上去抢回来,但钟玉繁轻轻按住了他的手臂。
"我、我在那边桌子上找到的,"男孩怯生生地说,"以为是别人落下的,就想看看是谁的..."
"这是我们的。"钟玉繁温和地说,"谢谢你保管它。以后捡到东西要第一时间交给管理员哦。"
拿回笔记本,薛赭如释重负,迅速检查了一遍内容。完好无损。他长舒一口气,转向钟玉繁:"你怎么想到来这里找?"
钟玉繁笑了笑:"你提到在看第35页,我注意到那个男孩手里翻开的页数差不多。而且..."他指了指角落的桌子,"这里是离我们座位最近的隐蔽角落,如果有人想'借用'一下笔记,很可能会选这里。"
薛赭惊讶地看着他。钟玉繁表面看起来大大咧咧,观察力却如此敏锐。
"谢谢。"他真诚地说。
钟玉繁摆摆手:"小事一桩。不过..."他凑近看了看笔记本上的内容,"这些符号和公式...天哪,你已经在研究这种级别的数学了?"
薛赭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笔记本:"只是些业余兴趣。"
"业余兴趣?"钟玉繁瞪大眼睛,"这里面有些内容我连见都没见过!薛赭,你简直是个天才!"
这句直白的赞美让薛赭耳根发热。他不习惯被人夸奖,尤其是被一个自己曾经轻视的人。"你...你也懂不少。"他小声回应。
钟玉繁大笑:"得了吧,我那是三脚猫功夫。走,为了庆祝找回笔记,我请你吃午饭!"
"可是题还没做完..."
"数学也需要燃料啊,大学者。"钟玉繁已经拽着他往外走,"我知道附近有家超棒的牛肉面。"
被拉着走在阳光下,薛赭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像以前那样抗拒这种突如其来的社交。钟玉繁就像一束光,不由分说地照进他封闭已久的世界,而他...似乎开始习惯了这种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