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冷宫弃妃?王爷读心后独宠我一人
本书标签: 穿越  微虐  爽文打脸     

第187章 王爷,这天下是咱们的诊室!

冷宫弃妃?王爷读心后独宠我一人

那种奇异的骚动自我心底升起,仿佛与京城地底深处的某种脉动合而为一。

它不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这片土地上所有压抑着、期盼着的灵魂。

旧的秩序,那坚硬而冰冷的外壳,正在我眼前一寸寸地龟裂。

“娘娘!不好了!”秋月几乎是滚着进来的,一张小脸煞白,手中的信报被她攥得变了形,“宫里来旨,陛下……陛下他要亲临守心书院!”

我正在临摹新一批的《童谣集》插图,闻言,笔尖在纸上微微一顿,洇开一小团墨迹,像一朵不祥的乌云。

我没有抬头,只是轻轻吹了吹那墨迹,淡淡地问:“说下去。”

“陛下说要‘体察民瘼’,观摩书院立祠之礼。还……还点了名,要您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诊治三名太医院都束手的重症患儿。”秋月的牙齿在打颤,声音里带着哭腔,“若是治不好,便要以‘妄立私祠,惑乱纲常’的罪名,将咱们……将咱们一网打尽!娘娘,这分明是鸿门宴!”

药婆婆端着一碗安神汤走进来,拐杖笃笃地敲着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她将碗重重放在我案上,冷哼一声:“何止是鸿门宴,这是天子设下的断头台。我刚得了消息,那三个孩子,都被人动了手脚,刻意用药物扰乱了脉象和症状,混淆视听。他们就是要逼你失手,要让你在天下人面前颜面尽失,然后跪下来,求他们高抬贵手。”她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洞悉一切的冷光,“他们要你跪着求恩,不许你站着定规。”

我终于放下笔,慢慢站起身,一手扶着腰,一手轻抚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腹部。

腹中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外界的紧张,不安地动了一下。

我望向窗外祠堂的方向,那里供奉着无数夭折孩童的牌位,也供奉着我那未曾见过天日的孩儿。

那里是我的起点,也是我的战场。

唇边,却绽开一抹轻浅的笑意。

“既然是天子亲自出题,那我这应考之人,请全天下的父母师长一同来做个见证,也不算逾矩吧?”我回过头,眼里的光芒让惊慌失措的秋月和一脸凝重的药婆婆都为之一怔。

“那就……让天下人一起开方。”

那一夜,守心书院东院灯火通明,仿佛将半边天都燃亮了。

京城十七处分堂的主事、自发成立的家长会代表、以及从小医使中选拔出的骨干,近百人齐聚一堂。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决绝,他们知道,这一夜的谋划,将决定所有人的生死。

我站在人群中央,面前铺着一张巨大的宣纸。

“诸位,”我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陛下要考我沈青黛一人,我却想借此机会,考一考我们共同建立的这套‘守心之法’,究竟能不能经得起天问。”

我提起笔,在宣纸上画出一个巨大的九宫格。

“此为‘群诊九宫局’。”我指向格子,“我们将天下童子之疾,以《童谣集》中的常见描述为纲,归为九大类:‘热、咳、斑、惊、泻、喘、厥、疹、眠’。明天的三位患儿,无论症状多么复杂,都离不开这九个范畴。届时,每一类病症,将由三组熟悉此症的家庭代表共同商议,将孩子的表现与我们平日总结的验方对应。你们的讨论结果,会立刻汇总到这里。”

我顿了顿,看向药婆婆:“最后,由药婆婆与几位经验最丰富的民间大夫组成的‘核验堂’,对所有验方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万无一失。”

青鸾上前一步,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娘娘放心,贡院外墙的‘灯讯台’已经备好。九宫局的每一格讨论有了初步进展,我们就亮一盏对应的灯笼;若有争议,则灯笼明灭不定;若达成共识,则灯火长明。城中百姓,抬头可见,人人皆可为参谋。”

我环视着一张张或激动、或紧张、或坚毅的脸庞,深深吸了一口气,腹中的悸动也渐渐平息。

“记住,这一诊,不是我沈青黛在看病,”我一字一句,重重说道,“是这京城的万家灯火,在为我们的孩子把脉。”

吉时,观礼之日。

皇帝的仪仗如同一条金色的巨蟒,盘踞在守心书院之外。

问心台上,香烟缭绕,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神情各异。

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窒息。

三名病童被抬了上来,躺在软榻上,面色灰败,呼吸微弱。

一个浑身滚烫,一个咳喘不止,另一个则遍体红疹,神志不清。

太医院令上前一步,正要按惯例代述病情,我却抬手制止了他。

“启禀陛下,”我朝龙椅上的天子福了一福,声音清朗,“敢问陛下,治病之人,可否先听病人自己说?”

满场哗然。让三岁小儿自述病情?简直是天方夜谭!

皇帝的面容隐在冕旒之后,看不真切,只听他沉声道:“准。”

我无视了太医院令铁青的脸色和周围惊愕的目光,径直走到第一个发热的孩子面前,蹲下身,用最轻柔的声音,仿佛在哼唱一首童谣:“宝宝乖,告诉姨姨,你是不是‘夜里发热像小炉,脚心出汗不肯哭’?”

那孩子原本迷迷糊糊,听到这熟悉的话语,竟缓缓睁开眼,虚弱地点了点头。

台下,人群中一个妇人瞬间泪崩,捂着嘴泣不成声:“这句……这句是我平日哄他睡觉时教他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站起身,朗声道:“秋月,将《自察歌单》发下去。”

早已准备好的数百份歌单被迅速分发到场内上百名带着孩子的家长手中。

那上面印着的,尽是些“我家娃娃怎么了”的大白话问题,诸如“舌苔是白还是黄?”“大便是稀还是干?”“爱出汗是头顶还是后背?”……简单明了,一看就懂。

“请诸位家长,对照自家孩子平日的状况,填写这份歌单。半炷香为限。”

百官们面面相觑,看着眼前这闻所未闻的“问诊”方式,从最初的鄙夷,渐渐变为惊疑。

他们看到,那些原本手足无措的父母,此刻却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个个仔细地回忆、填写,那专注的神情,竟带着一种神圣的仪式感。

半炷香后,歌单收回,九宫局前,各组代表早已等候多时。

信息被飞快地归类、比对、讨论。

贡院外墙上,灯笼一盏盏亮起,时而闪烁,时而长明,将无声的辩论昭告全城。

最终,所有的信息汇聚到我面前的九宫图上。

三名患儿看似迥异的病症,在万千家庭的经验映照下,露出了共同的根源。

我执笔,在众人瞩目下,于九宫图的核心写下诊断:

“三童皆为‘湿热蕴毒,误用寒凉致陷’。”

此言一出,太医院首席御医霍然站出,厉声反驳:“一派胡言!三子症状天差地别,岂能一概而论!且依你所言,当用辛散透达之法,我倒要看看你开出什么虎狼之药!”

我从容不迫,提笔写下药方:“甘露消毒丹,化裁。”

“此方过于峻猛,小儿脏腑娇嫩,如何受得!”首席御医抓住把柄,不依不饶,“若有差池,你担待得起吗?”

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那压力几乎要将人碾碎。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而坚定的声音响起。

“本王来担待。”

萧凛不知何时已从席间起身,缓步走到我身边。

他看都未看那御医,径直从腰间解下一枚象征他摄政王身份的龙纹玉佩,在所有人惊骇的目光中,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正在煎药的陶罐之中。

“本王以摄政之血为引,”他的声音如金石掷地,震慑全场,“若药有差,唯我是问。”

再无人敢发一言。

药汁很快煎好,呈深褐色,散发着复杂的草药气息。

我亲自盛起一勺,在众人面前,先尝了一口,细细品味药性,确认温和无误。

然后,才在三位母亲的注视下,一勺一勺地喂给她们的孩子。

整个过程,由家长会选出的代表轮流在旁监督,不容任何猫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问心台上一片死寂。

两个时辰后,奇迹发生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三名病童齐齐发出了一阵透汗,那滚烫的体温、急促的咳喘、骇人的红疹,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消退。

最先那个发热的孩子,甚至缓缓睁开了眼睛,含混地唤了一声:“娘……”

皇帝在龙椅上沉默了许久,久到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就此拂袖而去。

然而,他终是站起了身,一步步走下御阶,来到案前。

他没有看我,也没有看萧凛,只是拿起一方早已备好的铜印,亲手将其重重地顿在我的方子旁边。

印章上,刻着四个古朴的篆字——“民医通鉴”。

“从今日起,”天子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守心书院所录医案,等同太医院案卷。凡经守心书院汇编、三年三效之民间验方,即可录入国典,颁行天下。”

礼毕归府,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刚刚松懈,一股剧烈的绞痛便从腹部猛然袭来,瞬间席卷全身。

产房的灯火彻夜通明。

我躺在床上,汗水浸湿了鬓发,每一次阵痛都像是要将我的骨头拆散。

药婆婆紧紧握着我的手,她的手苍老而温暖,声音沉稳得像一座山:“别怕,青黛。你肚子里这个,是听着千万人说话长大的,是个有福的。”

子时整,当满城归于寂静之时,一声嘹亮至极的婴啼,如利剑般划破了夜空。

“生了!生了!是个小公子!”接生婆喜极而泣的声音传来,“娘娘您快看,小公子眉心一点朱砂痣,像极了咱们书院门口那盏心灯!”

萧凛抱着被襁褓裹好的孩子,小心翼翼地送到我跟前。

我费力地睁开眼,看见那小小的婴孩,竟也睁着一双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当他的目光与我的相接,他竟咧开没牙的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仿佛认得我们每一个人。

青鸾悄悄推开了窗。

刹那间,一片璀璨的光海涌入眼帘。

没有磷粉,没有歌谣,满城的百姓,竟家家户户自发地点燃了门前的灯笼。

那一点点的光,汇聚成河,汇聚成海,将整个京城的夜空照得亮如白昼。

秋月含着泪,展开一张刚从街头巷尾传抄来的纸条,用哽咽的声音读出那首最新的童谣:

“爹娘讲,守心话,小娃娃,接下了。”

我靠在萧凛温热的肩头,望着窗外那片由万千信任与守护汇成的星河,轻声说道:“你看,这天下……终于成了我们的诊室。”

晨曦微露,第一缕阳光照进房内,落在那枚曾伴我多年的铜哨上。

那铜哨上的裂痕不知何时已遍布全身,此刻在晨光中,竟无声无息地,化作了一捧细微的灰烬。

风自窗外吹入,将那灰烬卷起,吹散,融入了京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清晨的呼吸里。

旧世的枷锁,终究是碎了。

上一章 第186章 娘娘,您家祠堂要改名了! 冷宫弃妃?王爷读心后独宠我一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88章 这孩子,生来就是个“医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