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宫门之困
顾十七身姿挺拔,缓步走到庭院中间,清冷的面容看不出太多情绪;顾十八则带着几分慵懒,慢悠悠地走到左侧;顾十八的王妃举止端庄,莲步轻移,站在了右侧;顾宁怯生生地跟在母亲身后,一双大眼睛满是好奇与不安。
就在这时,沉重的宫门缓缓开启,吱呀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清晰。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宫外密密麻麻全是文臣,里三层外三层,将宫门围得水泄不通,连一只苍蝇都难以飞过。
顾十七心中“咯噔”一下,暗叫不好:“完了,这明显是冲我来的!”文臣们见宫门打开,小殿下立于眼前,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参见小殿下!”那声音整齐划一,震得人耳膜生疼。
顾十七看着眼前这阵仗,心中百般无奈,强压下心中的烦躁,上前一步,声音冷冽如冰:“你们这是干什么?难不成要造反不成?”
为首的文臣连忙赔笑,脸上堆满了讨好:“小殿下,我们哪敢啊!只是有些疑难之事,想请小殿下解惑罢了。”
顾十七双手摊开,满脸的不耐烦:“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在这等着吧,我还有急事,先走一步。”说完,转身便想离开。
文臣们哪肯轻易放他走,见小殿下要走,立刻一拥而上,将顾十八一家推搡到宫墙边,又迅速将顾十七团团围住。顾十七彻底无语了,气得双手叉腰,大声质问道:“你们到底要干什么?这宫里宫外,有才华的谋士数不胜数,为何非要揪着我不放?”
文臣们却七嘴八舌地嚷开了,这个说小殿下智慧超群,那个说只有小殿下能解难题,吵得顾十七头疼欲裂。被挤在文臣圈子外的顾十八一家,满脸无奈又尴尬。顾宁看着被围住的叔公,心中竟生出一丝同情:“我那个叔公也太惨了吧,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找他麻烦。”不过,这一丝同情,依旧没能改变他对顾十七的看法。
顾十七实在受不了这嘈杂的场面,猛地大喝一声:“够了!都不要吵了!不就是一道题吗?至于这样吗?”说着,他怒气冲冲地从袖子里掏出一本书,用力递给文臣,“自己看吧,我还有事,恕不奉陪!”随后,他用力拨开人群,一边走一边喊:“十八,侄媳妇,咱们快走!”
(第二十一章)宫门再遇
暮色如纱,将整个皇城笼罩其中。顾十七带着顾十八一家在宫外尽兴游玩了整整一日,此刻正踏着夕阳的余晖,朝着宫城南边走去。一路上,众人欢声笑语不断,全然忘记了早晨宫门被堵的不愉快。
然而,当他们走近宫门时,眼前的景象让顾十七瞬间僵住了脚步。只见那群早晨堵路的大臣,依旧守在宫门处,一个个眼神热切,仿佛一群等待投喂的麻雀。还没等顾十七反应过来,文臣们便蜂拥而上,将他们团团围住。
“小殿下!”为首的文臣满脸堆笑,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与讨好。
顾十七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满心的无奈与烦躁几乎要溢出来。他强压着怒火,转头看向文臣,语气冰冷:“又怎么了?”
文臣连忙将手中的书举起,脸上满是为难之色:“小殿下,这书中所言晦涩难懂,我等实在看不明白,还望小殿下不吝赐教。”
顾十七听完,只觉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他伸手用力揉着额头,气得破口大骂:“你们真是......真是岂有此理!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这般浅显的道理都看不懂,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喂了狗不成?你们就不会拿着书去找那些大儒一同探讨、自行分析吗?”顾十七骂得酣畅淋漓,文臣们却只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可奇怪的是,待顾十七骂完,文臣们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纷纷拱手行礼,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多谢小殿下点拨!”
顾十七被他们这副模样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没好气地问道:“好了好了,你们还有别的事吗?”
文臣们连连摇头:“没什么了,小殿下。多亏您的指点,我们这就告辞!”说罢,众人对着顾十七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这才转身退去。
看着文臣们离去的背影,顾十七长舒一口气,整了整衣袍,继续向前走去。他侧头看向顾十八,语气恢复了平日里的随意:“走吧。对了十八,你这次来京城,到底所为何事?”
就这样,一行人慢悠悠地朝着宫内走去,一路上,顾十七与顾十八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方才的不快早已抛诸脑后,只留下阵阵谈笑声在暮色中回荡。
(第二十二章)秦都留踪议奇缘
凤来客栈大堂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的脸庞。赵文帝环视围坐在四周的皇子公主、大臣家眷,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声线沉稳:“此番秦国之行,诸位也尽兴赏玩了些时日。是时候该筹备返回赵国了。朕初来之时,还不信世上竟有秦国这般国度,如今想来,倒真是一场奇妙际遇。”
话音刚落,太子赵文天急忙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眼中满是期盼:“父皇!儿臣恳请您恩准,再留一日可好?秦国的风土人情、市井新奇,儿臣与弟妹们实在流连忘返。”
“老爷!”一位白发苍苍的文臣颤巍巍站起,胡须随着话语微微抖动,“老臣也尚未尽兴。更何况,那位替老臣解开难题的少年至今未能再见。老臣心有憾事,实在难以就此离去啊!”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纷纷附和,七嘴八舌诉说着对秦国的不舍。大臣王浩宇更是恳切道:“老爷,依下官之见,不如我们暂且留下?多些时日,或许还能寻到那位少年。”
赵文帝思忖片刻,颔首应允:“既如此,便再留些时日。”皇子公主们顿时欢呼雀跃,几个年幼的小皇子甚至跳起来拍手。
“孔夫子!您说那少年真能一眼解开您的难题?快带我们去见见他!”小皇子们簇拥着先前那位文臣,眼中满是好奇与崇拜。
被唤作“孔夫子”的老臣苦笑着摇头,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那上头密密麻麻写满算式:“千真万确!那日他只瞥了一眼,便三言两语将困扰老夫多日的难题解得明明白白。若能再遇,老夫定要拜他为师!”
“哈哈哈!孔夫子,人家肯收您这把老骨头才怪!您平日里总说自己学富五车,这下倒要拜师,传出去可要闹笑话啦!”皇子们嬉笑着打趣,惹得老臣涨红了脸,连胡须都跟着微微发颤。
“老孔,你究竟在何处遇见那少年?快细细道来!”又有大臣忍不住问道。
孔夫子清了清嗓子,将那日在市集偶遇少年,对方如何轻松解题的经过一一道来。末了,还感叹:“此子天赋异禀,实乃百年难遇的奇才!”
“老孔啊,你这可是天大的机缘!”其他大臣纷纷艳羡,“若能与他结交,定能获益匪浅。”
姜皇后也忍不住开口询问:“老孔,你既见过那少年,可曾问得他的姓名?”
孔夫子闻言,满脸懊恼地叹了口气:“说来惭愧。当日难题得解,老臣欣喜若狂,竟忘了询问他的名字。待回过神来,少年早已没了踪影。”
“糊涂!糊涂啊!”大臣们纷纷跺脚,“这般良机竟白白错过,可惜!实在可惜!”
烛火忽明忽暗,众人的议论声在客栈大堂内回荡。谁也不曾想到,这场因不舍与好奇而起的留秦之议,会让他们与那位神秘少年,乃至秦国皇室,产生更多千丝万缕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