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妃禁足期间,甄嬛却在胤禛的怜惜下愈发得宠。她表面温婉大度,屡次为年妃求情,背地里却开始搜集年羹尧的不法证据。一日在养心殿侍墨时,她"无意"中发现几份弹劾年羹尧僭越礼制、结党营私的密折。
"皇上..."甄嬛欲言又止。
胤禛抬眼:"怎么了?"
"臣妾不该过问朝政,只是..."她咬唇,似下定决心,"年大将军在外如此行事,年妃娘娘在宫中又...臣妾实在担心皇上..."
胤禛眼神一暗。自甄嬛小产后,他对年家的忍耐已到极限。如今前线战事平定,是时候清算年羹尧了。
雍正四年春,年羹尧被革职查办,锁拿进京。消息传来,年世兰在翊坤宫发疯般砸烂所有能砸的东西,最后瘫坐在满地狼藉中,双目空洞。她忽然想起皇后给的那个香囊,颤抖着取出来想要焚香静心,却在恍惚间将香囊整个扔进了熏炉。
浓郁的香气瞬间充满内室。年世兰深吸几口,忽然腹中一阵绞痛,鲜血顺着腿根流下。她这才惊觉,自己竟不知何时有了身孕!而现在,这个未及察觉的孩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
"啊——!"撕心裂肺的惨叫响彻翊坤宫。当太医赶到时,年世兰已陷入半疯癫状态,满嘴胡言乱语,说是自己的孩子没有死。
宜修闻讯,亲自带着玲珑前来探望。小玲珑看到额娘这般模样,吓得哇哇大哭。年世兰听到女儿哭声,才稍稍清醒,挣扎着想要抱孩子,却被宫人拦住。
"年妹妹病糊涂了。"宜修叹息,示意太医好生照料,自己则抱着玲珑离开。转身那一刻,她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满意。
次日,圣旨下:年氏跋扈专横,诅咒皇嗣,着废为庶人,终身禁足冷宫。其兄年羹尧,大逆不道,赐自尽。
——
冷宫破败的殿门被推开时,年世兰正对着铜镜梳头。昔日乌黑亮丽的长发已变得干枯分叉,她却固执地想要梳成最时兴的发式。
"年答应别来无恙。"甄嬛一袭素衣,站在门口逆光处。
年世兰手一抖,梳子落地摔成两半。她缓缓转身,忽然大笑:"熹嫔?不,现在该称你熹妃了吧?怎么,来看本宫笑话?"
甄嬛缓步入内,示意侍女放下食盒:"故人一场,特来送行。"
"送行?"年世兰冷笑,"皇上要杀我了?"
"皇上仁慈,怎会杀你?"甄嬛轻笑,"只是...年大将军已在狱中自尽,年氏一族,男子流放宁古塔,女子没入官妓..."
"你胡说!"年世兰猛地站起,又因虚弱跌坐在地,"我哥哥是功臣!皇后姐姐答应过会保他!"
甄嬛俯身,在她耳边轻声道:"皇后?你可知那日害你小产的香料是谁给的?你可知为何偏偏在你焚香那日,皇上就收到年羹尧谋反的密报?"
年世兰瞳孔骤缩,浑身发抖:"不可能...皇后姐姐她..."
"对了,还有玲珑。"甄嬛继续道,"皇后娘娘待她如亲生,教她喊自己'母后',如今那孩子,怕是早忘了你这个生母了。"
"啊——!"年世兰发出野兽般的嚎叫,猛地朝甄嬛扑去,却被太监死死按住。
甄嬛整理衣袖,淡淡道:"话已带到,告辞。"转身离去时,她听到身后"咚"的一声闷响,接着是宫女的尖叫——年世兰撞柱自尽了。
——
年氏死后,甄嬛晋为熹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胤禛因连年操劳国事,又经年家变故,龙体日渐衰弱。他开始沉迷丹药,脾气越发暴戾,只有甄嬛的温柔小意能稍加安抚。
景仁宫内,宜修看着铜镜中自己,面容精致,丝毫未有衰老之感,她抬头问剪秋:"皇上近日如何?"
"回娘娘,皇上昨夜又服了张道士进献的丹药,今早咳血了。熹妃一直伺候在侧。"
宜修唇角微扬:"告诉太医院,按之前方子给皇上进补。"那"补药"实则与丹药相克,会加速毒性发作。
转眼到了雍正十三年冬。胤禛已病入膏肓,却仍强撑病体批阅奏折。这夜,甄嬛照例在养心殿伺候,为他奉上一碗参汤。
"皇上,该用药了。"她柔声道。
胤禛抬眼,忽然盯着她的脸看了许久,喃喃道:"小宜..."
甄嬛手一抖,参汤差点洒出。她强笑道:"皇上认错了,臣妾是甄嬛。"
胤禛却猛地抓住她手腕,眼中迸发出骇人的光芒:"甄嬛,是你...是你...害死了世兰...害死了朕的孩子..."
甄嬛大惊失色,慌乱间打翻参汤。胤禛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黑血喷在奏折上,随即抽搐倒地。
"皇上!皇上!"甄嬛吓得魂飞魄散,正要唤人,却见皇后带着弘晖和太医匆匆赶来。
宜修看了一眼地上打翻的参汤和奄奄一息的胤禛,厉声道:"熹妃谋害皇上,给本宫拿下!"
甄嬛这才明白自己中了圈套,绝望大喊:"我没有!是皇后!是皇后一直给皇上下药!"
宜修冷笑:"信口雌黄!皇上龙体一向由你照料,太医院都有记录。来人,拖下去!"
当夜,雍正帝驾崩,遗诏命皇长子弘晖继位。熹贵妃甄氏因弑君大罪,被赐白绫自尽。
——
新帝登基大典上,永安帝弘晖身着龙袍,英姿勃发。珠帘之后,圣母和母后皇太后为一身的乌拉那拉氏宜修端坐凤座,面容沉静。
"儿臣叩谢母后养育之恩。"大典结束后,弘晖单独来到慈宁宫,郑重跪拜。
宜修扶起儿子,眼中满是欣慰:"晖儿,起来吧。这江山,母后终于完完整整交到你手上了。"
她缓步走到窗前,望着巍峨的紫禁城。这里,埋葬了太多人的野心与性命。这辈子,柔则、年世兰、甄嬛...一个个都成了她权力之路的垫脚石。
"母后,"弘晖轻声道,"儿臣定当励精图治,不负母后期望。"
宜修转身,为儿子整了整衣领:"记住,为君者,当以江山社稷为重。有些事...该狠心时就要狠心。"
"儿臣谨记。"弘晖郑重点头,眼中闪烁着与母亲如出一辙的冷静与决断。
窗外,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照耀在慈宁宫的金顶上,熠熠生辉。属于乌拉那拉·宜修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