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与云儿一步三回头地朝雍正的方向望过去,可雍正只是合着眼假寐,没再搭理他们。弘历朝着熹贵妃使了个眼神,示意她进偏殿,自己则带着云儿回到正殿跪下守候。
弘历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商量的味道:“云儿啊,要不让小路子先把你送回永寿宫歇着?这儿有我守着就成了,你怀着身子呢,这么跟我一块儿跪着,我怕你身子吃不消啊。”
云儿的眼神倔强得很,她看向弘历道:“皇阿玛,眼下这情形,我实在是不能走的。回了永寿宫我也睡不安稳。四哥,你莫要担心我,我自己个儿的身体,我心里有数,你就让我在这儿陪着你吧!”弘历拿她没办法,只得不再勉强,横竖他在一旁能随时照看着她的情况。
熹贵妃轻步踏入偏殿,走到床前微微施了一礼,道:“皇上唤臣妾进来,是有何吩咐吗?”雍正听到熹贵妃的声音,缓缓睁开了眼睛,目光落在她身上。他伸手拉过熹贵妃的手,让她在床边坐下,而后说道:“嬛儿,朕恐怕是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你要好好过日子,照顾好自个儿。云儿有了身孕,你也得多照看着些。后宫险恶,云儿这孩子心善,容易心软,以后怕是要受不少委屈哟。还有弘历那儿,你也得多劝劝他。嬛儿,朕累得很,想歇歇了。”说着,雍正的手慢慢从她的手里滑落,眼睛也缓缓闭上了。
半个时辰之后,偏殿里传来了熹贵妃带着哭腔的声音:“皇上,皇上!您醒醒啊,再和臣妾说说话呀,皇上……”
守在正殿的太医、大臣、太监们赶忙快步走进偏殿,弘历和云儿也急忙朝偏殿奔去。还没踏入偏殿,就听到了一声悲呼:“皇上驾崩了——”
随着皇帝的驾崩,天下缟素一片。在雍正皇帝的葬礼上,熹贵妃宣读了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拿出的木匣子里那黄纸密封的遗诏,正式将皇位传给了弘历。
新帝登基,事务繁杂,百废待兴。除了要督办诸多事宜外,还得为先帝守丧。
云儿已经有三个月的身孕了,长久地跪着守灵是万万不行的。弘历心里很是心疼,可云儿却说:“我身为皇阿玛的女儿,也是儿媳,不管怎样都得为皇阿玛守丧啊。”
大行皇帝的棺椁从紫禁城迁入了皇陵,大丧过后,便是新帝即位的时候了。
清晨,第一缕阳光费力地穿过厚重的云层,洒在紫禁城那宏伟的宫殿之上。太和殿,这座代表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建筑,在金色光芒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庄严而肃穆。殿外的汉白玉台阶上,早早站满了穿着朝服的文武百官,他们的神情各不相同,有的满是恭敬与期待,有的眉头轻皱,似乎在琢磨着这场新朝会给自己带来的命运转折。
卯时三刻,一阵悠扬又庄重的钟声在紫禁城内回响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大家都明白,新皇要登场了,这是一个可以改写历史的时刻,也是他们命运的新开端。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这个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皇子,在太监总管小路子那尖细又悠长的“皇上驾到”的声音中,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走进太和殿。他穿着一身华丽的明黄龙袍,袍上绣着九条金龙,活灵活现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那金龙就像是活过来了一样,张牙舞爪的,皇家威严尽显。他的腰间系着一条明黄色的腰带,上面镶嵌着无数珍贵的宝石,每走一步,宝石就闪出耀眼的光。他的头上戴着一顶庄重的皇冠,皇冠上垂下的珠帘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在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乾隆面容英俊而又坚毅,剑眉星目,眼神里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睿智。他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带着一丝自信的笑容,仿佛在向大家宣告他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切挑战,决心把大清王朝推向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乾隆的出现,殿下的大臣们整齐地跪在地上,高呼万岁。那声音震耳欲聋,好似要冲破紫禁城的天际,传遍整个天下。
乾隆稳步走上台阶,坐在那象征皇权的龙椅上。他微微低下头,示意大臣们起身。随后,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每一位大臣,眼神里既有威严,又有一丝亲切。
“众爱卿,朕今日继承大统,全靠祖宗庇佑,上天恩赐。从今日起,朕将与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同治理这大清江山,开创我朝前所未有的盛世。”乾隆的声音低沉且有力,在太和殿内回荡着,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千钧之力。
“皇上圣明!”大臣们再次跪地高呼,声音充满了敬畏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