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余威如同海啸,瞬间席卷网络。马嘉祺的强硬声明和毫不掩饰的愤怒,震惊了所有人。支持者欢呼雀跃,痛斥无良媒体;造谣者噤若寒蝉,相关热搜被迅速撤下;参与围堵的媒体迫于压力纷纷撤走。
药学院实验楼终于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林溪的实验室里,导师李教授将一份打印出来的工作室官方声明和律师函公告放在她桌上,脸色缓和了许多
李教授学校方面已经收到了对方工作室的正式致歉函和情况说明,也看到了马先生的…直播。
他顿了顿,语气复杂
李教授这件事,处理得很…强硬。但确实,还了你一个清白。系里也明确表态了,会严肃处理内部泄露信息的问题,加强安保。
林溪看着声明上措辞严厉的句子,以及直播回放里马嘉哲那双燃烧着冰冷怒火的眼睛,心口像是被什么重重地撞了一下,酸涩又滚烫。他把她护在了他的“根系”之后,用最决绝的方式。
林溪谢谢李老师。
她轻声说,目光落在实验台上那个被她小心粘好的苯环模型上。断裂的连接处留下了一道细微的疤痕。
李教授不过
李教授看着她,语气严肃中也带着一丝探究
李教授林溪,我还是想问一句。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你给一个流行音乐人做‘结构顾问’,用你的药学知识?这…真的有意义吗?不会耽误你的正业?
林溪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她拿起那个修复好的苯环模型,指尖轻轻抚过那道疤痕。
林溪李老师
她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
林溪药学研究分子结构,探索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如何打破平衡产生新的活性。音乐,也有它的‘分子’——旋律、节奏、和声。它们如何组合、碰撞、产生情感或能量的‘反应’?
她将模型放在桌面上,让它稳稳立住。
林溪马嘉祺先生追求的,不是表面的爆点,而是音乐内在的结构性力量和生命力。这就像我们寻找一个药物分子的核心药效团,或者理解一个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路径。他需要跳出固有的框架,找到那个能打破‘稳定封闭环’、让能量真正流动起来的‘键’或者‘催化剂’
她的眼神亮了起来,那是属于科研者的光芒:
林溪我的‘顾问’工作,就是尝试用结构化学和系统生物学的逻辑,去‘翻译’他感受到的音乐困境,提供一种不同的‘拆解’和‘重构’思路。这个过程本身,对我而言,是一种思维训练。它让我学会用更抽象的、跨界的眼光去审视‘结构’和‘系统’,这反而…启发了我对目前手性药物拆分中那个关键平衡点的新想法。
她指了指电脑屏幕上复杂的色谱数据和分子模拟图。
李教授看着眼前的学生,看着她眼中那份超越年龄的清醒、执着和对知识的纯粹热爱,又看了看桌上那个带着伤痕却依旧稳固的苯环模型,沉默了许久。最终,他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近乎无奈又带着点欣赏的笑意。
李教授罢了。看来你这‘结构顾问’,倒也没白当。
她摆摆手
李教授行了,赶紧把你那个新想法整理成报告,下周组会讨论。外面的风雨,既然有人替你挡了,你就给我安安心心扎在实验室里,把根扎得更深点!别辜负了…这份‘宁静’。
最后两个字,他说得意味深长。
林溪是,李老师!
林溪郑重地点头。
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低沉的运行声。林溪重新坐回HPLC前,屏幕上,代表目标手性化合物的两个峰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正努力地、清晰地分离着。她握紧了笔,目光沉静。
风暴的喧嚣被隔绝在外,但这场风暴留下的印记——那道模型的疤痕,那份来自远方的、沉甸甸的守护,以及她自己心中更加坚定的内核——都已悄然融入这片来之不易的宁静之中,成为她根系深处新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