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黎的工位隔板上贴满了便签,荧光色的字迹像星星般闪烁:"李女士孕期护肤品禁忌""张阿姨老花镜度数需确认""宠物毛发过敏客户跟进"。这些在同事眼中"多管闲事"的记录,成了她客服工作的独特坐标。
"小贺,3021号客户又打过来了。"组长敲了敲隔断,语气里带着三分无奈,"还是上周那个投诉赠品少发的。"
贺黎戴上耳麦,听筒里传来尖锐的电流声。"你们就是故意欺负人!"中年女声带着哭腔,"我女儿好不容易给我买的面霜,连个小样都舍不得给!"
她扫了眼工单记录:客户王女士,62岁,独居,女儿在外地工作。上周确实补发了赠品,但物流显示签收后又被退回。"阿姨,您先喝口水。"贺黎放缓声音,"我看到您家地址是老小区,是不是快递员没联系上您?"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贺黎调出地图,发现配送地址附近有个菜鸟驿站:"这样好不好?我联系驿站,让他们下午五点半等您下班,您亲自去取。要是赠品有问题,我马上给您再补一份。"
挂断电话时,窗外的梧桐叶正被风吹得沙沙响。贺黎点开客户档案,在王女士名下新增了一条备注:"每周五下午推送健康小贴士"。她想起做美容师时,总有老客户拉着她聊家长里短,那些藏在面霜和面膜背后的孤独,此刻又在电波里重逢了。
午休时,贺黎收到了前美容院同事的消息。她们正在讨论新到的仪器,配图里王店长笑得眼角细纹都堆起来了。贺黎盯着照片里熟悉的美容床,突然听见邻座传来争执声。
"这不是我的订单!"年轻女孩举着手机,声音带着哭腔,"我要找你们主管!"
贺黎下意识起身,却被组长拦住:"别管闲事,她已经换了三个客服了。"但女孩泛红的眼眶让她想起自己第一次被客户骂哭的场景,那时候王店长悄悄塞给她一颗水果糖。
"我能试试吗?"贺黎蹲在女孩身边,屏幕上显示着错发的商品。她没有急着解释,而是打开备忘录:"我们先把问题列出来,您看这样解决行不行?"十分钟后,女孩破涕为笑,甚至主动提出帮忙宣传新推出的会员服务。
组长看着她们击掌的样子,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你这方法......有点意思。"
傍晚,贺黎收到王女士的短信:"丫头,赠品拿到了!驿站的人说你特意叮嘱要等我,晚上给你煮了八宝粥,明天放前台。"配图里,褪色的瓷碗里盛着浓稠的粥,撒着几粒亮晶晶的冰糖。
地铁上,贺黎翻看着当天的工作记录。那些曾经被她视为"麻烦"的客户,此刻都变成了鲜活的人:失恋后疯狂购物的姑娘、给老伴挑礼物的老伯、凌晨三点咨询退货的宝妈。她突然意识到,客服工作就像隔着屏幕的美容师,只不过这次修复的不是肌肤,而是情绪的褶皱。
推开家门,月光透过纱帘洒在书桌上。贺黎打开台灯,在笔记本扉页写下:"倾听不是任务,是让每个声音都有回声。"她摸出包里的旧工牌,轻轻放在新工牌旁边——"客户关怀专员贺黎"的字样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手机震动起来,是新客户的留言:"小贺,听了你的建议,我老公的敏感肌好多了。周末能带他去线下店看看吗?"贺黎笑着回复,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她知道,明天又会有新的故事在电波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