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训练中心的室内泳池,空气里永远弥漫着浓重的水汽、消毒水味和一种紧绷的、属于速度与耐力的独特气息。
巨大的穹顶之下,碧蓝的池水被分割成一道道笔直的泳道,水面被运动员们强劲的划臂和打腿搅动得波光粼粼
水声、教练的哨声、出发台的电子提示音交织成一片充满力量感的喧嚣。
林疏墨站在池边稍高的观赛台上,墨玉般的眸子沉静地掠过下方翻腾的水花。
并非特意前来,而是应国家队运动康复中心一位资深理疗师的邀请
,观察几位顶尖游泳运动员水下核心稳定性和流线型姿态
为花滑跳跃落冰的冲击力缓冲研究提供交叉参考。
她的目光习惯性地带着冰上的精准,扫描着每一道水线中穿梭的身影
分析着他们蹬壁转身的爆发力、水下蝶泳腿的连贯性、以及划臂时肩背肌肉的延展轨迹。
就在这时,她的视线被第三泳道牢牢攫住。
那是一个正在进行混合泳训练的身影。
不同于其他选手专注于单一泳姿的极致速度
混合泳需要流畅地在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之间切换
对技术全面性和身体协调性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他正在游仰泳段。
水面之下,他修长有力的身体伸展成一条近乎完美的流线
如同沉入碧波的古玉,温润而内敛。小麦色的肌肤在清澈的池水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水流滑过他紧实流畅的肌肉线条,勾勒出雕塑般的力量感
他的划水动作并不像蝶泳那般充满爆炸性的力量感,也不似自由泳那样追求高频,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充满韵律的优雅
每一次划臂,肩背宽阔的肌肉群如同精密的齿轮般协同运作,推开水流,带动身体平稳而迅捷地前进。
水花极小,效率极高。
更吸引林疏墨注意的是他的
表情
水面上,他微仰的面容在粼粼波光中若隐若现
那是一张轮廓深邃而成熟的脸庞,鼻梁高挺,下颌线条清晰有力,带着岁月沉淀下的沉稳气质
他的眼睛微闭着,浓密的睫毛上挂着细小的水珠,神态竟是
……近乎安详
仿佛不是在进行高强度的竞速训练,而是在碧波中享受一场沉静的冥想
这份在激烈运动中展现出的、深海般的沉静,与周遭的喧嚣形成了奇异的反差。
他,就是汪顺。泳坛的传奇老将,技术全面、经验丰富、以稳定和强大的后程能力著称。
林疏墨的墨玉眸子微微眯起。
这份沉静,并非懈怠,而是源于对身体和技术的绝对掌控与自信。
如同深海,表面平静无波,内里却蕴藏着无尽的能量和复杂的洋流
这份气质,与她在冰面上追求的那种摒除一切杂念、将身体与韵律融为一体的“冰之心境”,竟有某种微妙的契合。
很快,他切换到了蛙泳。动作标准得如同教科书,每一次蹬夹都充满力量
推动身体如离弦之箭般破水而出,换气时下颌线条绷紧,带着一种沉稳的锐利
最后冲刺的自由泳,划频陡然加快,水花飞溅,展现出与仰泳段截然不同的爆发力,但那份核心的稳定和身体的协调感始终如一,如同磐石。
训练结束,汪顺双手一撑池壁,利落地跃出水面。
水珠顺着他宽阔的肩膀、紧实的胸腹和壁垒分明的腹肌线条滚落,在明亮的灯光下闪烁着碎钻般的光芒
他摘下泳镜,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眸——并非王昶那种慵懒的琥珀色
也不是潘展乐阳光般的浅琥珀,而是接近墨玉般的深褐色
沉静、内敛,如同深潭,一眼望不到底,却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