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右相府发出讣告,老祖宗最为疼爱的千金,被萧青迟残忍杀害,抛尸荒野,合府挂白灯笼哀悼七七四十九日。
于此同时,右相本人在朝廷中将矛头对准了当初庇护过萧青迟的官员们,声称若不是他们极力庇佑,那歹人怎会逍遥法外至今,自己的孙女也不会有此无妄之灾!
那些官员也是怎么都无法想象,那萧青迟竟然能够做出这样胆大包天的事情,如今证据确凿,无可抵赖,他们面对右相的指责都是面色讪讪,说不出半句狡辩的话来。
此时传到民间,更是引起一阵轰动。
不久前相府才对外发布了寻人启事,没想到才过去几天,便已经传来了那位小姐的死讯!
右相府在京城算是权势滔天了,府中侍卫警备几乎是里三层外三层,外人想闯进去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身板,这样森严的戒备,竟然还能有人将府中的千金掳走杀害,凶手到底是何许人也?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对杀害相府千金的凶手燃起了极大的好奇。
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此人竟然只是一个书生。
还是日前登上过科举榜首的探花郎,后来因为舞弊一事失去了功名,贫困潦倒,走投无路。
这样的人,到底有什么能力,又为何要残忍杀害相府的千金呢,难不成只是为了泄愤吗?
类似的疑惑在百姓中间传开,像是一层一层汹涌的浪花,不断引起百姓们的讨论。
有好事者不怕死地深入调查了一番,艰难得到了不少内幕,每一个消息,都让人惊掉下巴,事情重大,他们也不敢瞒着,将这些搜到的证据统统宣扬了出去。
原来那位前探花郎还与叛党勾结,企图通过救驾一事走上仕途,事迹败露之后还不死心,掳走下相府小姐企图霸王硬上弓,想以此逼迫右相府上贼船。
奈何相府小姐宁死不屈,那歹人恼羞成怒,气急之下将相府小姐残忍杀害!
这等消息一出,便是群情激愤,右相在京中声望极高,支持他的人不必四王少多少,如今相府千金竟然这样死去,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城中搜寻杀人凶手。
相府也是顺水推舟,在京城及周边各州郡发布了寻人令,凡是能给出凶手相关行踪的,都有重赏!
关注此事的人多了,很多事情便渐渐暴露出来。
一位与萧家有些亲戚关系的人上京来做生意,也听闻了此事,有些不可思议道,那萧家一家三十口,早已经死于非命,早就已经死了的人怎么可能出来做恶?
有人说可能是同名同姓,那位生意人却摇了摇头,道相府下发的画像,与他认识的萧公子一模一样。
此言一出,在百姓之间再度掀起了一阵不小的讨论。
有人说萧青迟是侥幸逃脱一命,也有人说现在这个萧公子是被人冒名顶替的,也有人说是那位生意人记错了的。
京城中热闹非凡。
这些说法也渐渐传进了朝廷中,引起了皇帝和重臣们的重视。
眼见着事情发酵得差不多了,右相顺势引出了当年乐逸政的事。
有人不明白右相在这个关头为何会提起一个与此事毫不相关的人,但是对乐逸政一事有所了解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种可能,面色染上了些许骇然。
右相也不藏着掖着,直接道:“当初那位假冒乐公子的人死得突然,并且面目全非,而萧青迟却在那时候突然出现,如今想来,偷天换日移花接木的事情,已经再度发生,我们所知的那位萧青迟,或许就是当初苟且偷生的乐逸政。”
有人对此不敢相信,尤其是因为乐逸政而毁了一个女儿的顾王,更是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他站出来道:“不可能,一个早就应该死了的人,怎么可能这般逍遥法外!”
对此,右相摇了摇头,道:“当初那尸体面目全非,根本看不清楚是谁,也没有人想过验明正身,更何况,在此之后的一个月,萧家三十口一夜之间离奇死亡,萧青迟孤身一人出现,这其中未免太过巧合。”
右相的话说完,一时间朝堂中议论纷纷。
毕竟冒名顶替接近皇上,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图谋不轨。
不管事情是不是真的,都要将下落不明的萧青迟找到,验明正身,消除隐患!
龙椅上的皇帝思考许久,发布了一条命令:即刻起全国搜捕萧青迟,并核对全国户口,对黑户进行登记或者全面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