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绘心予你
本书标签: 校园 

裂痕上的光与数字的壁垒

绘心予你

梧桐巷17号的小屋仿佛成了风暴眼中唯一宁静的孤岛。暴雨冲刷着窗棂,却无法侵入屋内被暖黄色台灯笼罩的方寸之地。空气里弥漫着松节油、水彩颜料和纸张混合的独特气息,沉静而专注。

林溪伏在宽大的书桌前,灯光将她纤细的身影投在墙壁上。她全神贯注,画笔在纸上轻盈游走,发出沙沙的、令人心安的细微声响。面前的画稿上,那道象征着伤痕的墨色裂痕已被彻底融入画面——它成了老街青石板上一条被岁月冲刷、被风雨侵蚀的深邃沟壑。沟壑边缘,不再是几簇象征性的青苔,而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一丛丛蓬勃生长的野草和不知名的、开着细小黄花的藤蔓植物。它们在粗粝的石缝间顽强扎根,枝叶舒展,黄花点点,在画面上方倾泻而下的、被稀释得近乎透明的金色晨光中,散发着蓬勃的、不容忽视的生命力。

《裂痕上的光》——这是她为这幅画取的名字,也是“拾光印痕”系列的核心灵魂。不再是单纯记录老街风物,而是将内心的伤痕、挣扎与重生,具象化为视觉的语言。

手机放在桌角,屏幕偶尔亮起,是杨老板发来的关于画展筹备进度的消息,或是苏晴咋咋呼呼分享着沈清澜案件的最新进展(韩雅雯在审讯中彻底崩溃,将所有罪责推给沈清澜和王锐;沈清澜聘请了顶级律师团,但警方掌握的证据链非常扎实;顾氏集团股价大跌,董事会内斗加剧……)。林溪只是匆匆扫一眼,便重新将心神沉入画布。外界的喧嚣和风暴的余波,此刻都无法撼动她内心的专注与平静。

陈松年教授给予的信任和舞台,如同定海神针。她要用最完美的作品,回报这份沉甸甸的期许,也为自己在苏城、在艺术界,真正筑起一道不可摧毁的壁垒。画笔是她的武器,画布是她的战场,而“拾光印痕”,是她浴火重生后的宣言。

“叮咚。”

一条新的信息提示音,带着不同于以往的清脆。

林溪的画笔微微一顿,没有立刻去看。她完成了藤蔓上最后一朵小黄花的点染,才轻轻放下画笔,拿起手机。

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加密号码,没有署名。信息内容只有一行字:

「画展筹备顺利?‘深瞳’古镇AR项目已启动攻坚,可提供沉浸式布展技术支持。陈老已知晓意向。」

深瞳?

古镇AR项目?

沉浸式布展技术支持?

林溪的心猛地一跳!是顾深!他通过这种方式,在告诉她他的动向,也在……提供帮助?用他公司的项目,来支持她的画展?陈教授已经知道了?

一股复杂的暖流涌上心头。他还在风暴中心挣扎,却还记得她画展的事情,甚至主动提出用他核心的技术项目来协助?这不仅仅是一份帮助,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承诺和连接——他们各自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战斗,却又以这种方式,悄然靠近。

她看着那条简洁的信息,指尖悬停在回复框上方,犹豫了片刻。最终,她没有回复文字,而是拿起手机,对着桌上那幅刚刚完成主体描绘的《裂痕上的光》,找了一个最能体现裂痕与生机交织的角度,按下了拍摄键。

图片发送成功。

依旧没有文字。

这是她的回答:她很好,她在战斗,她的“光”正在裂痕上顽强生长。

苏城CBD,“深瞳科技”顶层。

巨大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气氛却如同绷紧的弓弦。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咖啡因、熬夜的疲惫和一种高强度工作下特有的、压抑的亢奋。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算法公式、AR渲染节点和古镇建筑的结构参数。

顾深坐在主位,脸色依旧苍白,眼下的青黑浓重得如同晕开的墨迹,薄唇紧抿,透着一股透支般的疲惫和病态的冷硬。他右手手背上的留置针已经拔掉,只留下一片青紫的淤痕和微微的肿胀,此刻正被他不甚在意地搭在冰冷的会议桌边缘。左手则握着一支激光笔,红点稳稳地落在白板上一处标红的难点区域。

“……渲染精度和实时交互的延迟必须控制在毫秒级!古镇石板路的肌理、雨水滴落的痕迹、光影在飞檐斗拱间的流转,要让人能‘触摸’到那种时光的包浆感!用户体验部上周的反馈报告明确指出,现有demo在沉浸感和‘真实触感’上存在巨大差距!这就是我们攻坚的核心!”顾深的声音嘶哑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目光锐利地扫过下方同样疲惫却强打精神的团队成员。

“顾总,”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头发乱糟糟的技术骨干举手,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要达到您要求的精度和实时性,现有算力模型和渲染引擎的瓶颈很难突破,需要……”

“需要什么?”顾深打断他,眼神冰冷,“需要时间?需要资源?需要奇迹?”他猛地将激光笔点在白板上那个刺眼的红叉上,“我们没有时间!三个月!只有三个月!我要的是结果!不是困难报告!算法组,今晚之前,给我拿出优化方案A和B!引擎组,重新评估底层架构,压缩冗余!算力不够?去跟云服务商谈!溢价也要拿到最优资源!成本不是你们现在考虑的问题!我要的是能打动人的demo!听懂了吗?!”

冰冷的命令如同重锤,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空调运作的低鸣。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顾深身上那股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价的决绝压力。三个月,是顾总在家族风暴中用巨大代价换来的喘息期,也是“深瞳”项目生死存亡的倒计时!

“是!顾总!”短暂的死寂后,技术骨干咬牙应道,眼中也燃起了破釜沉舟的火焰。其他成员也纷纷应和,疲惫被一种背水一战的亢奋取代。

会议继续,围绕着一个个技术难点展开激烈的讨论和碰撞。顾深全程参与,思维敏捷,一针见血,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刚从生死高烧中挣扎出来、身体极度虚弱的病人。只有他偶尔端起水杯时,指尖那不易察觉的颤抖,和眉宇间无法掩饰的浓重疲惫,泄露了他此刻的真实状态。

就在这时,他放在会议桌上的私人手机屏幕,无声地亮了一下。

顾深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屏幕上弹出一条新信息的预览——一张图片。发件人:林溪。

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了一下。他面上不动声色,继续听着技术主管的汇报,左手却极其自然地拿起手机,指尖划过屏幕。

图片加载出来。

是她的画。

那幅《裂痕上的光》。

墨色的沟壑,蓬勃的野草藤蔓,金色的晨光……粗粝与生机交织,伤痕之上,光芒绽放。

没有文字。只有画。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混合着更深沉的酸涩,瞬间冲散了会议室内令人窒息的冰冷和压力。顾深的目光在那充满生命力的画面上停留了几秒,指尖无意识地拂过屏幕上那温暖的金色光晕。

她在告诉他:她看到了他的战场,她在她的战场上,同样在战斗,在绽放。

他缓缓放下手机,重新将目光投向白板上复杂的技术难题。眼底深处的疲惫依旧浓重,但似乎被注入了一丝微弱却坚韧的力量。他拿起激光笔,红点再次精准地落在核心难点上,声音依旧嘶哑冰冷,却仿佛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

“继续。刚才说的渲染节点优化,具体方案是什么?我要细节。”

会议室里的技术骨干精神一振,立刻投入更细致的讲解。没有人注意到,他们那位如同冰山般冷硬的总裁,在刚才那短暂的瞬间,眼底掠过的一丝名为慰藉的光芒。

苏城老街,“拾光”画廊。

暴雨初歇,空气清新。画廊的木门敞开着,阳光重新洒满光洁的地板。杨老板正指挥着两个工人小心翼翼地挪动一组沉重的画架,为即将到来的新系列腾出空间。她的脸上带着忙碌的汗水,眼神却充满了久违的干劲和希望。

林溪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个速写本,快速地勾勒着工人们搬动画架时充满力量感的动态线条,作为“拾光印痕”中记录老街日常的素材。她的神情专注而平和,眉宇间沉淀着一种经历风暴后的沉稳。

“小溪,”杨老板擦着汗走过来,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压低声音,“刚才……陈教授那边又打电话来了!”

林溪停下画笔,看向杨老板。

“是关于顾先生公司那个AR技术的!”杨老板眼睛发亮,“陈教授说,‘深瞳科技’的人主动联系了美术馆,提出了一个特别大胆的构想!说可以用他们的数字古镇AR技术,为你的‘拾光印痕’系列打造一个沉浸式的、虚实结合的主题展区!观众不仅能看画,还能通过手机或者AR眼镜,‘走进’你画里的老街,触摸那些光影,感受四季晨昏的变化!陈教授听了特别感兴趣,说这可能是未来艺术展览的新方向!他让我问问你的想法?”

虚实结合?沉浸式体验?

林溪愣住了。她想起顾深那条信息里提到的“沉浸式布展技术支持”。原来,他提出的,是如此大胆而创新的构想!这不仅仅是将画挂在墙上,而是将她的艺术世界,用最前沿的技术,拓展成一个可进入、可感知的时空!

一股强烈的悸动和前所未有的创作兴奋感攫住了她!她的“拾光印痕”,记录的是时光在老街留下的痕迹,是生命在裂痕中绽放的光芒。如果……如果观众能真正“走进”她描绘的那个世界,去触摸那些斑驳的墙壁,感受晨雾的湿润,聆听黄昏的市声……那将是怎样震撼的体验?这将彻底打破传统画展的边界!

“杨姐,”林溪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眼神亮得惊人,“告诉陈教授,我……非常期待!这太棒了!这会让‘拾光印痕’活起来!”

“太好了!”杨老板拍手笑道,“我就知道你会喜欢!陈教授说了,只要你同意,美术馆技术部会全力配合‘深瞳’那边!哎呀,这要是做成了,咱们‘拾光’可就在全国艺术圈都露大脸了!”

林溪用力点头,心潮澎湃。她看向窗外雨后初晴的老街,阳光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顾深用他的方式,为她打开了通往更广阔舞台的大门。而她,要用最完美的作品,来回应这份跨越风暴的助力。

她重新拿起速写本,笔尖落在纸上,却不再仅仅是勾勒眼前。她的思绪,已经飞向了那个由画笔和数字共同构筑的、虚实交融的“拾光”世界。在那里,裂痕与光芒并存,过去与未来交织,艺术的生命将以最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新的篇章,在雨后初晴的苏城,悄然开启。

上一章 暴雨将至与画展的邀请 绘心予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画笔与代码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