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站在一旁,看着病床上失去双手却依旧如同定海神针的陈焰,看着肩膀上打着沉重支架却眼神重新亮起的林晚,又看看那个捧着笔记本、眼中充满星辰大海的小姑娘,这位历经沧桑的老教练,眼眶第一次不可抑制地湿润了。
废墟之上,新的轨迹正在悄然勾勒。
康复中心训练房。
镜子前,林晚穿着特制的康复训练服,左肩的支架已经换成了更轻便的功能性护具。她的动作缓慢而艰难,每一次抬手都伴随着明显的滞涩和疼痛,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
她面前架着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陈焰病房的实时画面。陈焰坐在病床上,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扫描仪,透过屏幕,紧紧锁定林晚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角度。
林晚吃力地抬起右臂,做一个模仿高低杠摆动的动作。
屏幕里,陈焰的眉头极其轻微地蹙了一下,嘴唇无声开合:“低…了…3…厘…米…”
林晚咬着牙,忍着痛,将手臂再抬高一点点。
陈焰的眼神这才略微软化,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
没有声音的呐喊,没有嘶哑的指令。只有眼神的交流,口型的传递,和一种跨越了伤痛与瘫痪的、无声的托举。
汗水顺着林晚的下颌滴落,砸在训练地板上。她的肩膀痛得钻心,每一次坚持都像在刀尖上行走。但她的眼神,却越来越亮,越来越坚定。镜子里,她仿佛看到陈焰那双燃烧的眼睛就在身后,也看到那个叫李小燕的女孩,正捧着笔记本,站在不远处的未来,仰望着天空。
火种,从未熄灭。
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更年轻、更坚韧的骨头上,重新点燃。
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体能训练馆。空气里不再是汗水与橡胶的酸气,而是仪器低鸣与电流脉冲的嗡响。林晚站在一面巨大的落地镜前,镜中的身影已与一年前大不相同。左肩的功能性护具取代了沉重的支架,勾勒出紧实但依旧带着脆弱感的线条。她的动作不再有高低杠上的凌厉翻飞,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精确到毫厘的控制练习——核心稳定、单腿平衡、躯干旋转…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康复动作,都在挑战着受损神经与肌肉重建的极限。
汗水顺着她紧绷的下颌线滑落,砸在光洁的地板上。镜子里,除了她自己努力维持平衡的身影,还映照着旁边平板电脑屏幕上,陈焰那双沉静如渊、却锐利依旧的眼睛。
林晚小心翼翼地抬起右臂,模仿着平衡木上单足转体的初始姿态。肩胛骨深处传来熟悉的酸胀和细微的刺痛。
屏幕里,陈焰的目光如同精密的激光尺,瞬间捕捉到林晚右肩胛下沉了微不可察的半度。她的嘴唇无声开合,通过眼动追踪系统转换成冰冷的文字,显示在屏幕一角:
「右肩胛下沉0.5度。核心代偿过度。重来。」
没有责备,没有鼓励,只有精准到冷酷的指令。
林晚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头的腥甜感,强迫几乎麻木的深层核心肌群再次收缩,将下沉的肩胛骨艰难地提回原位。疼痛让她眼前发黑,但她死死咬住牙关,镜中的眼神却亮得惊人。她知道,陈焰的“看”,是比任何嘶吼都更沉重的托举。
“林晚姐!你看这个!”一个清脆又带着点急切的声音打破了训练的凝滞。
李小燕像只轻盈的小鹿般跑过来,手里举着一个平板,屏幕上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力学模拟动画。小姑娘这一年个子窜高了不少,眼神里的怯懦被专注和一种初生牛犊的锐气取代。她开发的“雏燕初鸣”动作,经过陈焰远程指导和林晚的实践打磨,已经日趋成熟。
“陈指导,林晚姐,”李小燕指着动画里一个单杠倒立接空翻的连接点,“这里,如果落地缓冲的膝盖角度再内收2度,是不是能减少15%的半月板冲击力?”她兴奋地看向平板屏幕和陈焰。
屏幕里,陈焰的目光扫过动画,眼珠极其缓慢地移动,光标在模拟数据的几个关键参数上停留、圈画。片刻后,冰冷的文字浮现:
【理论可行。需实测肌电数据支撑。明日晨训,加测该角度变体。】
“耶!”李小燕小小地欢呼一声,随即又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看向林晚,“林晚姐,明天早上五点,力量房,你能来帮我压一下角度吗?我总感觉发力点怪怪的…”
林晚看着李小燕眼中纯粹的、对更高处的渴望,仿佛看到了永不熄灭的火种。她忍着肩上的酸痛,用力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