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帘外阿三倒是不知里面发生了什么,只听先生难得开玩笑地与他装样喊道,他便也装模作样地接话
阿三“是是是,为了先生,以后阿三定要站在洛神阿姊这边的。”
甄宓眼里带着戏谑地看着孔明,轻哼了一声以后,从他怀里挣脱,坐到对面的矮榻上,拉开了距离,看着孔明道,“先生好口才!哼!”
不知过了多久,倚着扶手,沉沉睡去了。孔明听闻对面传来均匀的呼吸声。幽深的目光掠过那女子,搁下书卷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了。
两个时辰以后,马车停在了一座深宅府邸门口。
帘外阿三喊道,“先生,到了!”
马车外喧嚣鼎沸的人声,早早就将甄宓从梦乡唤醒。她轻柔地掀开被子,优雅地坐起身来。与孔明一同准备下车时,她从一旁拿起披风,缓缓披在肩上,随后莲步轻移走下马车。
下车前,孔明递给甄宓一方面纱。甄宓心领神会,毕竟以她那举世无双的容貌,若不戴上面纱,他们二人必定会成为这场宴会万众瞩目的焦点。
走近府邸的门槛,守门人也是认识孔明的,立马让开了路来,恭敬道
“先生请。”
甄宓隐隐记得这庞德公还算是个名士,至于他和孔明的关系历史上是否曾经记载过,甄宓就不得而知了,她虽是考古学家,但是对于这么细的细节还是没办法涉及的。
一行人穿过曲折长廊,沿途假山林立,石路铺就,可见主人是个惬意风物的人。
不久,他们又穿过了两道垂花拱形门,绕过一片小小的清澈碧湖,经过的侍女奴仆都恭敬地朝孔明屈身行礼。
甄宓觉着孔明对这里似乎非常熟悉,跟着孔明阿三终于停在了一处类似后花园的垂花门前,里头已经是儒袍翩跹,果香四溢,身姿窈窕的侍女忙着来回端盘,公子贤士高谈阔论的腔调迭起。
年轻公子一袭蓝布衣衫,自信而立,朗朗开口,“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正是分崩离析之态……”
儒袍青衫一老者提问道,“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座的诸位满腹乾坤,才堪日月,可都有出山谋取功名的心思?”
一人起身端了一杯酒饮尽,冲着那老者摇首日:“此时出山,为时尚早,且待局势鲜明之后再下注不迟。”
旁边意气风发的青年一声嗤笑,“局势鲜明?”接着开口,“哪个雄伟英主不是依靠谋臣武将建功立业的?仅仅是卧在深山,何时才是时机成熟?难道还要等这天下一统之后再出山么?可笑至极!”
孔明在门口立了片刻,当先一步踏了进去,甄宓随后,几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还没正式开始,众人依旧叙旧的叙旧,谈论的谈论。
映入甄宓眼帘的场景让她不由得咋舌,没想到这个后花园还挺大的,矮案排成两排,中间的顶头是主人座位。
甄宓正仔细端详着,忽然听闻一声清朗的男音朝他们趋近,好不悦耳,“今日热闹非凡,孔明却迟来,我和元直,公威可都等你好久了,该罚酒一杯!咦?这位是?”
说完这男子用惊奇的目光将带着面纱的甄宓上下打量了一番,甄宓心想这人是谁,看样子和孔明似乎很熟,方才提到的元直和公威想必就是徐庶和孟建了,这两位都是孔明的好友。
孔明轻笑出声
诸葛亮(孔明)“广元依旧如此爱作趣谈。亮且为二位引见一番,这位乃是广元;这位则是洛神甄姑娘;此位乃亮之交好石韬。”
话音刚落,石韬便朝甄宓拱手,“原来姑娘就是传闻中的洛水甄娘子。在下颍川石韬,字广元。幸会幸会”
甄宓也拱手笑道
甄宓(洛神).“在下无极甄氏,甄宓。”
石韬见甄宓这温婉知礼、虽不见传闻中的倾世容颜但遮住容貌依旧气质出众模样,被狠狠惊艳了一番,拍了拍孔明的肩,看着他笑问,“孔明,我从前可不知道你还认识一位如此才情出众的甄姑娘,快说,怎么认识的?”
甄宓掩唇轻笑,想这石韬此刻一脸八卦的模样真叫人忍俊不禁。
孔明摆手舞开石韬搭上来的手,无奈摇头一笑
诸葛亮(孔明)“路遇昏迷,亮岂能见死不救?”
石韬“喔”了一声,颇为赞同地点头,正待开口再问,孔明已经带着甄宓朝主座那边迈去,同时对身后甄宓说“随吾来。”
石韬见孔明和甄宓走远,赶忙拉住了正要跟上的阿三,笑得像只狐狸一样:“小阿三,这么久不见好像长高了不少啊。来来来,孔明不说,你快与我讲讲怎么一回事儿?这等英雄救美的事怎就让他这个无心之人给遇上了呢?”
阿三苦着脸看着石韬,又笑又哭道,
阿三“公子若想知道我家先生的事,一会儿得了空一问便知,何苦在此为难阿三。还有,我家先生哪里是无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