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被关押在阴暗潮湿的大牢里,四周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墙壁上偶尔有老鼠窜过,发出悉悉索索的声响。但这些都无法扰乱苏瑶的思绪,她坐在干草堆上,大脑飞速运转,试图从这重重迷雾中找出破局之法。
她深知,自己若不能尽快找出幕后主谋,不仅性命堪忧,整个苏家也必将受到牵连。而目前看来,赵康和苏柔的嫌疑最大。只是,他们行事谨慎,想要找到确凿证据谈何容易。
“得想办法联系外界,让父亲帮忙寻找线索。”苏瑶暗自思忖。可大牢守卫森严,想要传递消息并非易事。
就在苏瑶一筹莫展之时,一个狱卒走了过来。这狱卒看起来年纪不大,眼神中透着一丝机灵。他偷偷打量着苏瑶,见四周无人,轻声说道:“苏姑娘,我知道您是被冤枉的。我妹妹曾受过苏将军的恩惠,一直感恩在心。您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苏瑶心中一喜,忙说道:“兄弟,多谢你。我想请你帮我送个信给我父亲,告诉他务必找到证明我清白的证据,尤其要留意赵康和苏柔的动向。”
狱卒点了点头:“苏姑娘放心,我定会将信送到。”
苏瑶从头上拔下一根金簪,递给狱卒:“这根簪子你拿着,算是我的一点心意。此事万分紧急,还望你尽快办妥。”
狱卒推辞一番后,收下金簪,匆匆离去。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因苏瑶之事掀起了轩然大波。支持文治改革的大臣们认为,苏瑶与山贼勾结谋反,是武勋集团对改革的公然反抗,要求萧御严惩苏瑶及苏家,以儆效尤。而武勋集团的将领们则坚信苏瑶是被陷害的,力劝萧御彻查真相,还苏瑶和苏家清白。
萧御坐在龙椅上,看着群臣争论不休,心中烦闷不已。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必将引发朝堂动荡。一方面,他对苏瑶的忠诚本就有所怀疑,毕竟苏瑶身为武勋之首苏烈的女儿,在改革触动武勋集团利益的情况下,难保不会心生异心;另一方面,苏烈在朝中威望极高,若贸然处置苏家,恐会寒了武将们的心。
这时,丞相林渊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苏瑶与山贼勾结一事目前尚无确凿证据,仅凭山贼一面之词,难以定案。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彻查此事,还朝堂一个公正,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
萧御微微点头:“丞相所言极是。只是,该如何彻查?”
林渊思索片刻,说道:“陛下,可派朝中重臣组成调查组,从山贼入手,追查幕后主使。同时,对苏瑶被劫一事的相关细节进行详细调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萧御采纳了林渊的建议,当即下令成立调查组,由林渊亲自负责。
赵康得知此事后,心中有些慌乱。他担心调查组会查出真相,牵连到自己。于是,他暗中找到苏柔,商议对策。
“苏姑娘,如今陛下成立了调查组,这可如何是好?万一他们查出是我们指使山贼,我们都得死。”赵康焦急地说道。
苏柔却显得较为镇定:“赵将军,事已至此,我们不能自乱阵脚。王麻子那伙山贼都是些贪财之辈,只要我们多给些银子,让他们咬死是苏瑶勾结他们,不要松口,想必调查组也查不出什么。”
赵康觉得苏柔说得有道理,便说道:“好,我这就去办。苏姑娘,你在府中也多留意苏烈的动向,看看他有没有发现什么。”
苏柔点头道:“赵将军放心,我会留意的。只是,我们得尽快想个万全之策,万一事情败露,也好有个退路。”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才各自散去。
苏烈回到将军府后,立刻召集心腹家丁,让他们暗中调查赵康和苏柔的行踪,寻找他们陷害苏瑶的证据。家丁们领命后,纷纷行动起来。
而苏瑶在大牢里,度日如年。她一方面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的消息,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回忆着被劫前后的细节,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线索。
时间一天天过去,调查组在林渊的带领下,对山贼进行了反复审讯。王麻子等人在赵康的重金贿赂下,始终坚称是苏瑶勾结他们谋反。调查组虽然觉得此事疑点重重,但一时之间也找不到确凿证据。
就在众人都感到一筹莫展之时,苏烈的心腹家丁终于发现了一些线索。他们打听到,在苏瑶被劫前几日,苏柔曾与一个混混模样的人频繁接触,而这个混混与王麻子所在的山贼团伙关系密切。
苏烈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一喜。他觉得这很可能就是证明苏瑶清白的关键线索。于是,他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林渊。
林渊听闻后,意识到此事重大,当即下令将那个混混抓来审问。混混在严刑拷打下,终于招供,承认是苏柔指使他联系王麻子,策划了劫持苏瑶并诬陷她谋反的阴谋。
林渊得到口供后,立刻进宫向萧御禀报。萧御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