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颁奖典礼结束后,神秘小组几人组还没来得及庆祝,便收到一封神秘邮件——某科技公司邀请他们设计一座“能感知情绪变化的机械迷宫”,用于测试人工智能的情感识别系统。邮件附带的视频中,冰冷的钢铁通道里,被困的测试者脸上布满绝望。
“这简直是机械艺术与科学的终极实验!”陶然推了推眼镜,数据面板在眼前展开,“但对方要求装置必须同时具备逻辑谜题与情感互动模块。”
汪葵皱眉:“程玛的团队也收到了邀请,邮件显示他们是竞争对手。”
墨川与林小满站在工作室的白板前,草稿本摊开,雏菊与向日葵的剪影旁新增了迷宫结构图。“核心难题是如何让机械结构‘感知’人类情绪。”墨川用铅笔敲击齿轮模型,“小满,还记得我们的心跳共振装置吗?或许可以反向设计——用机械运动引导情绪变化。”
林小满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胸针:“如果每个谜题关卡对应一种情绪频率,解开谜题时的情绪波动能触发下一关的机械变化……”
林小满突然将胸针嵌入齿轮模型,叶片展开成精密的传动结构,“比如,焦虑会让齿轮转速降低,而兴奋能激活隐藏通道。”
陶然迅速记录参数:“需要建立情绪-机械反应的映射模型。”汪葵举起程玥团队的情报截图:“他们正在研发面部微表情识别模块,我们必须找到差异化优势。”
墨川突然撕掉草稿本上所有公式,重新画下迷宫通路:“科学计算无法覆盖所有人类情感变量,但艺术可以——比如直觉。”
深夜调试装置时,林小满发现墨川的草稿本新增一页:迷宫中央画着一朵闭合的向日葵,花瓣上标注“解谜者的勇气值”,下方雏菊旁写着“等待被唤醒的共鸣”。
林小满心跳加速,却听见墨川低声说:“这次设计必须打破规则——机械迷宫不该是冰冷的测试,而是与人类共生。”
次日,程玛带着艺术社成员加入神秘小组工作室,金属工具与颜料箱碰撞出火花。“我的团队负责情感引导模块,你们负责机械逻辑。拜托,请继续这份委托吧。”
汪葵看着程玛:“不会吧?我还认为委托已经结束了呢。”内心这样想着,但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不满。
程玛展示的装置令人惊叹——机械手臂能根据音乐节奏绘制动态壁画。墨川却将草稿本摊开:“共生计划的核心是融合,不是拼凑。”
四人组陷入前所未有的理念碰撞:程玛主张用明确的数据流控制艺术表达,墨川坚持保留人类直觉的不可预测性。林小满突然将胸针拆解成信号发射器,嵌入迷宫控制台:“让机械同时接收数据和情感波动,比如——解谜者的犹豫会触发随机谜题,而果断选择能激活捷径。”
陶然同步编写算法,汪葵调试传感器,墨川在草稿本上疯狂涂改,雏菊与向日葵的图案逐渐交织成迷宫的脉络。三天后,装置完成:钢铁通道内,齿轮转动随解谜者的情绪实时变化,折纸花瓣在焦虑时闭合,在兴奋时绽放成向日葵的形状。
科技公司测试当天,程玛的装置因过度依赖数据分析导致体验者情绪压抑,而神秘小组的迷宫却让参与者随着机械的反馈自发调整情绪。当最后一位测试者走出迷宫,脸上挂着释然笑容时,监控屏显示情感识别准确率达前所未有的92%。
庆功宴上,墨川将新绘的向日葵胸针别在林小满领口,声音别扭却坚定:“共生计划的下一个目标——设计一座没有谜题的迷宫,让机械与人心自然共振。”林小满望向草稿本上重叠的花瓣,终于鼓起勇气问:“墨川,雏菊和向日葵到底代表什么?”
墨川耳尖发烫,却将草稿本翻至最初那页——齿轮与向日葵的共生结构图旁,用铅笔写着:“雏菊是等待被理解的频率,向日葵是追逐光明的共振。而你的心跳,是我设计里永远无法公式化的变量。”
不过显然,林小满只看到了前面的一句话,后面的那一句话,林小满并没有看到。
陶然在远处记录下这一幕,汪葵突然收到陶然传来的加密信息:“心跳共振仪显示,此刻她的情感波动与我的程序匹配度……”
夜色渐深,程玛走到林小满身边:“我承认,机械艺术真正的灵魂是你们这种共生思维。”他展示的新设备令人震撼——能实时将机械振动转化为诗歌的打印机。
几人的笑声在月光中回荡,齿轮与花瓣的影子在地上交织,仿佛一幅未完成的共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