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嘉祺刚踏出峰峻附中灯火通明的大门,口袋里的手机便震动起来。他接通电话,宋亚轩的声音传来:
宋亚轩“马哥,虞辞的背景资料整理好了,发你邮箱了。”
马嘉祺“嗯。”
马嘉祺应了一声,挂断电话,点开手机邮箱。一份详尽的报告弹出。他快速浏览,眉头却随着阅读的深入而几不可察地蹙起。报告的核心内容,竟出乎意料地……简单,甚至关键部分显得刻意模糊。
虞辞,女,17岁。
出生及幼年:无任何官方记录。调查显示,十岁前经历成谜,推测为长期流浪。无父母或监护人信息。
十岁转折点:关键信息来源于阮家及有限旁证。记录显示,虞辞约十岁时流落M城街头,被当时九岁阮芷发现。阮芷出于善意,将饥寒交迫、伤痕累累的虞辞带回家中求助。阮氏夫妇(阮正宏、林婉)见其可怜且聪颖,在阮芷的强烈恳求下,最终决定正式收养她。
收养后:身份被重新登记,转入峰峻附小,后直升峰峻附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理科近乎满分。性格冷淡内敛,戒备心强,社交圈极其狭窄,唯一全身心信任并亲近的人是养父母的女儿阮芷。无任何官方不良记录,生活轨迹规律。
阮家背景: 阮氏集团,M城本地知名企业,主营地产和连锁酒店,资产雄厚但远未达到顶级财阀级别。阮正宏夫妇社会风评良好,热心公益。阮芷性格活泼开朗,善良单纯,与虞辞关系极为亲密,情同姐妹。
报告备注:虞辞对阮芷的保护欲极强,有迹可循。
报告末尾附了几张阮家公开的家庭合影。照片中的虞辞,在初入阮家的合影里,眼神依旧带着流浪生活留下的警惕与疏离,像一头刚被捡回、尚未卸下防备的幼兽。
而在后期的合影中,虽然站在笑容灿烂、总是试图贴近她的阮芷身旁,那份深入骨髓的沉静与周遭的温馨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唯独看向阮芷时,眼底深处会掠过一丝极淡的暖意。
马嘉祺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手机屏幕。这份资料在“收养后”的部分逻辑清晰,链条完整。
但它巧妙地规避了最关键的问题——她十岁前究竟是谁?经历过什么?一个流落街头、无根无凭的孩子,如何能拥有后来展现出的惊人智力和那绝非街头斗殴能练就的身手? 这看似合理的“流浪儿被善良家庭收养”的故事,其开端的模糊性,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
手机再次震动,是宋亚轩的来电。
宋亚轩的声音带着点疑惑,
宋亚轩“查完了,收养后的记录很干净。就是十岁前……完全空白,像被人刻意抹掉了。阮家那边口风也很紧,只说是可怜孩子带回家养了。你为啥突然要查她?”
马嘉祺“干净?空白?”
马嘉祺的声音低沉而肯定,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锐利,
马嘉祺“越是刻意的空白,越说明她不简单。”
就在刚才绿茵场上那番短兵相接的试探,虞辞瞬间爆发出的反击速度、力量以及那精准狠辣的意图,带着一种在极端环境中淬炼出的、近乎本能的残酷效率,远超一般格斗训练。那更像是在生死场中摸爬滚打出的生存技能。
然而,这份报告里,关于她十岁前如何生存、如何获得这种能力的部分,却是一片刻意留白的迷雾。
马嘉祺“关于她流浪时期,一点线索都挖不到?”
马嘉祺沉声追问,指尖敲击屏幕的节奏加快。
宋亚轩“能查的都查了,”
宋亚轩的语气带着无奈和挫败,
宋亚轩“七年前,也就是她被阮家收养前后,M城相关的流浪儿童救助记录、街头目击报告,凡是可能涉及一个十岁左右、特征符合的女孩信息,要么缺失,要么语焉不详。接触过底层信息的几个关键线人,要么搬离不知所踪,要么对那段时期讳莫如深。”
宋亚轩“感觉……像是有一只手,在她被阮家带走的同时,就把她过去的痕迹清理得干干净净。”
马嘉祺“七年前……痕迹清理……”
马嘉祺重复着这几个词,眸色深沉如夜,翻涌着冰冷的锐利。他唇角勾起一抹洞悉一切的弧度,
马嘉祺“有意思。”
这绝非巧合。这是一场精心的“格式化”。这份看似“合理”的报告,此刻在他眼中,其刻意模糊的开端和收养后刻意维持的“普通学霸”轨迹,更像一份精心编排的剧本。而虞辞这个主角,她身上隐藏的秘密,远比一个单纯的“流浪儿”要沉重和危险得多。
马嘉祺“继续查。”
马嘉祺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穿透夜色的寒意,
马嘉祺“动用暗网深层渠道,悬赏也好,威胁也罢。重点查七年前M城地下世界有无异常,特别是涉及儿童失踪、人口贩卖或秘密训练的传闻。同时,盯紧阮氏集团,尤其是阮正宏夫妇在收养虞辞前后半年的所有动向、资金流动、接触的可疑人物。我要撕开这片空白,看看下面到底埋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