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私设黄子在国内读大学,作者看过一个片段虽然是黄子用开玩笑的口吻讲述在国外读大学时的事情,说实话有点让人心疼所以我就改了一下。】
北京深秋的下午,阳光吝啬地穿过音乐学院厚重玻璃窗,在光洁的枫木地板上投下几道斜长的光斑。
穆今安坐在琴凳上,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株努力汲取养分的幼竹。
指尖下的琴键冰凉,触感熟悉得如同延伸出去的骨骼。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C大调前奏曲清澈如泉水的音符瞬间流淌出来,填满了这个小小的空间,暂时隔绝了门外的纷扰。
她的眼睛紧盯着谱架上复杂如迷宫般的赋格曲谱,眉头微蹙,手指在黑白键上编织着精密的声部线条,仿佛一位解构数学公式的学者。
专注。
唯有绝对的专注,才能在这座天才与野心交织的殿堂里,不被喧嚣淹没。
她把自己沉入巴洛克时期严谨的复调宇宙,每一个音符的解决,每一个声部的走向,都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咔哒。”
一声轻微的、与音乐格格不入的机械响动。
穆今安指尖一顿,一个和弦的余音悬在半空,戛然而止。她像被惊扰的鹿,猛地抬起头。
琴房门口,不知何时悄然立着几个人。
为首的是个中年男人,穿着与学院艺术气息格格不入的冲锋衣,眼神锐利得像探照灯,正饶有兴致地透过镜头观察着她。
他旁边,一个扛着沉重摄像机的年轻人正调整着角度,黑洞洞的镜头毫不客气地对准了她瞬间僵硬的脸。
空气凝滞了。
巴赫构筑的秩序世界瞬间崩塌,只剩下被窥视的窘迫。
“Perfect!”
冲锋衣男人猛地一拍手,声音洪亮得吓了穆今安一跳,他脸上堆起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同学!刚才那个眼神!绝了!就像…就像在拆解巴赫赋格里最精妙的对位法!”
穆今安的手指还悬在琴键上方,冰凉。
她张了张嘴,大脑一片空白,只下意识地想把那本摊开的巴赫曲谱合上,藏起来。
“我们《名侦学院》节目组的,正在各大高校选拔人才”男人大步流星地走进来,带着一股室外的凉气,不由分说地递过一张名片。
“同学贵姓?有没有兴趣来我们节目玩一期?就冲你刚才那个解谜一样的专注劲儿!我们需要你这种‘学术型’气场!”
名片上烫金的节目LOGO和“总导演:陆伟”几个字晃得她眼晕。
《名侦学院》?
那个以高智商解谜和一群学霸帅哥“神仙打架”闻名的综艺?荒谬感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她只想在这座音乐圣殿里安静地练习、学习、毕业,然后进入某个顶级的乐团,像她父亲期望的那样。
镜头?
综艺?
那完全是另一个疯狂运转的星系。
“我……”穆今安找回自己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导演,我可能不太合适。我只是个学古典钢琴的……”
“太合适了!”陆导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煽动性
“我们需要的就是打破常规!用音乐思维解谜,想想看,多酷的碰撞?而且…”他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的蛊惑,“报酬非常优厚,足够你换台顶级斯坦威的练习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