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休息后,录制继续。
徐今安感觉自己稍微适应了一些镜头的存在,至少不会像刚开始那样僵硬得像个提线木偶了。
“刚才的逻辑题大家表现都很棒!”
齐思钧站在白板前,笑容可掬,“特别是今安,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解题视角。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更加考验团队协作的游戏——”
工作人员推上来一个奇怪的装置:
一个倾斜的多层支架,上面布满了各种弯曲的轨道和小球,旁边还放着磁铁、挡板、漏斗等各式工具。
“——轨道接力!”
齐思钧宣布道,“规则很简单:我们需要让一个小球从起点顺利到达终点的杯子里。但问题是,轨道并不连续,有很多缺口和岔路,我们需要利用这些工具搭建桥梁、改变方向,确保小球不会中途掉落。”
黄子弘凡已经跃跃欲试:“这个好玩!”
“但有个限制,”齐思钧补充道。
“每人每次只能操作一个工具,且必须在前一个人完成操作后才能接上。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极强的配合和时机把握。”
蒲熠星推了推想象中的眼镜:“需要精确计算小球的滚动速度和每个人的反应时间。”
郭文韬已经默默开始观察轨道的结构和工具的用途。
徐今安看着那个复杂的装置,职业病又犯了——她在脑海中自动将整个结构分解成点、线、面,分析着角度和轨迹。
这跟她平时设计游戏场景中的机关有异曲同工之工。
“我们先演练一次吧?”齐思钧建议道。
大家一致同意。
第一次尝试果然混乱不堪:石凯放挡板太早,黄子弘凡用磁铁太晚,唐九洲差点把整个装置碰倒...小球在轨道上磕磕绊绊地滚了一段,最终在一个缺口处坠落。
“哎呀!”大家齐声惋惜。
“我们需要一个策略。”郭文韬冷静地说,“先规划好小球的行进路线,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干预,然后分配每个人的任务。”
蒲熠星点头:“我建议我们先...”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时,徐今安悄悄走近装置,用手指轻轻测量着几个关键点的角度和距离。
这个举动被唐九洲注意到了。
“今安,你有什么想法吗?”他问道。
徐今安吓了一跳,像是做坏事被抓住的小孩,迅速收回手:“我只是觉得...第三个转弯处的角度有点太陡了,小球到那里速度会很快,可能需要提前减速。”
郭文韬闻言,也凑过去仔细观察:“她说得对。这里可以加一个缓冲装置。”
蒲熠星若有所思:“所以我们需要有人在第二段就开始控制速度,而不是等到第三段。”
策略讨论继续,徐今安的提议被纳入方案。
最终,大家决定由郭文韬负责起始段的导向,蒲熠星控制初速度,徐今安被安排在第三个位置——负责她刚才提到的减速操作,唐九洲接在她后面改变方向,石凯和黄子弘凡负责后续段落,曹恩齐和齐思钧压阵。
正式挑战开始。
小球被放入轨道,开始滚动。
“文韬,稍微往左一点!”齐思钧指挥道。
郭文韬冷静地用一个小挡板微调了小球的初始方向。
蒲熠星紧接着用一块磁铁影响了小球的速度:“速度控制好了!”
小球顺利通过前两段,正向徐今安负责的区域快速滚来。
她的心跳加速,手握着一个绒毛垫——这是她选择的减速工具。
时机必须恰到好处:太早会挡住路线,太晚就来不及减速。
就在小球即将到达临界点的瞬间,徐今安稳稳地将绒毛垫放在了预定位置。
小球滚过垫子,速度明显减缓,完美地进入了下一段轨道。
“漂亮!”唐九洲脱口称赞,同时迅速用导向板调整了小球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