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许最终选择了留下。
面对宏景娱乐S+级大制作《凤唳九天》的天价片酬和顶级资源诱惑,以及经纪人陈姐苦口婆心的利弊分析,她只在短暂的沉默后,给出了清晰而坚定的回答:“我签了《寻》的合同,看中了陆知遥的剧本和导演能力。演戏,不全是为了片酬和曝光度。”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佩服她的魄力与眼光,有人嘲讽她“自降身价”“恋爱脑”,更有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陆知遥和她的《寻》究竟有何种魔力。面对各种声音,沈清许一概不予回应,只全身心投入到《寻》最后的拍摄中。
**
电影的最后一场戏,是林晚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找到了隐姓埋名、已成为乡村教师的苏雨。两人隔着一群嬉戏的孩童遥遥相望,没有激烈的拥抱,没有痛哭流涕的忏悔,只有漫长时光沉淀后,一个包含了千言万语的眼神交汇。
“Action!”
沈清许(林晚)站在校门口,风尘仆仆,行李箱上沾满尘土。她的目光穿过奔跑的孩子,精准地锁定了那个在阳光下带着孩子们做游戏的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她的眼神复杂至极——有难以置信的确认,有如释重负的疲惫,有近乡情怯的惶恐,有多年寻觅终得结果的巨大冲击,最终,所有这些汹涌的情绪都化为一种极其克制、几乎凝滞的平静,只有微微颤抖的指尖和瞬间泛红的眼眶,泄露了她内心滔天的巨浪。
镜头推近,捕捉着这无声胜有声的一刻。
“卡!”
陆知遥的声音透过喇叭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她盯着监视器,久久没有说话。全场寂静,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导演的最终判决。
几秒钟后,陆知遥抬起头,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落在沈清许身上,然后,她拿起喇叭,清晰地、大声地说道:
“我宣布,电影《寻》,杀青!”
短暂的寂静后,片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工作人员相互拥抱,庆祝这数月艰苦拍摄的圆满结束。沈清许却还停留在林晚的情绪里,她缓缓蹲下身,将脸埋在手心,肩膀微微抽动。这不是剧本里的动作,却是角色情绪最真实的宣泄和延续。
一件带着熟悉清冽气息的外套轻轻披在了她的肩上。沈清许抬起头,泪眼朦胧中,看到陆知遥不知何时来到了她面前,正低头看着她,眼神是她从未见过的柔和,甚至带着一种深沉的、类似“懂得”的悲悯。
“结束了,林晚。”陆知遥轻声说,向她伸出了手,“辛苦了。”
沈清许握住那只骨节分明、带着凉意的手,借力站了起来。两人在喧闹的、庆祝杀青的人群中静静对视了几秒,一种无需言说的共鸣在空气中流淌。
**
当晚的杀青宴,气氛热烈而温馨。数月共同奋斗积攒的情谊在酒杯碰撞声中升华。沈清许礼貌性地敬了几杯酒后,便悄悄退到了露台。晚风带着凉意,吹散了她脸颊的微热。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陆知遥拿着两杯香槟走了过来,递给她一杯。
“恭喜你,沈清许,”陆知遥与她轻轻碰杯,“你完成了一次非常出色的表演。”
“也恭喜你,陆导,”沈清许微笑回应,“你得到了一部好电影。”
“是我们,”陆知遥纠正道,目光真诚,“是我们一起,完成了这部电影。”
两人并肩靠在栏杆上,看着城市的夜景。沉默了片刻,沈清许忽然开口,声音很轻:“陆导,其实最开始接触这个项目,我承认,有我自己想要转型、打破标签的私心。”
陆知遥似乎并不意外,喝了口香槟,淡淡地说:“我知道。这个圈子里,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活不下去。你有你的考量,很正常。”
“但现在,”沈清许转过头,看着陆知遥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的侧脸,“我觉得很值得。不仅仅是这部戏可能带来的评价,更是……这个过程本身。”她顿了顿,补充道,“谢谢你,没有因为那些传闻和压力放弃我。”
陆知遥也转过头,与她对视。露台昏暗的光线下,她的眼睛亮得惊人。“我也要谢谢你,”她说,“谢谢你的信任,和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站在我和这部电影这边。”
又一阵晚风吹来,带着深秋的寒意。沈清许下意识地拢了拢披着的外套。陆知遥很自然地将自己杯中剩余的香槟饮尽,然后说:“外面冷,进去吧。接下来还有漫长的后期制作和宣发,路还长。”
沈清许点点头,随着她往灯火通明的室内走去。在踏入光亮的刹那,她忽然停下脚步,轻声问:“陆知遥,电影拍完了,我们……还是朋友吗?”
陆知遥闻言,脚步一顿,转过身。光影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轮廓,她的嘴角微微向上弯起一个清浅却真实的弧度。
“你说呢?”她不答反问,眼神里带着一丝难得的、近乎狡黠的笑意,“戏拍完了,联系方式和微信,总还是留着的吧?”
沈清许先是一愣,随即也笑了起来,心中最后一点不确定悄然消散。她知道,这段始于算计、历经考验的关系,已经悄然生根,无法轻易割裂了。
电影的旅程暂告一段落,而属于沈清许和陆知遥的故事,似乎才刚刚揭开新的篇章。前方等待她们的,是电影上映后的荣光或是争议,是更加复杂的娱乐圈生态,也是两人之间这份微妙情感将如何发展的未知旅程。
但此刻,杀青的喜悦和彼此间建立的信任,让她们有勇气共同面对未来的一切。夜色温柔,预示着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