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金属舱壁紧贴着后背,带来一种令人心安的坚实感。左肩的伤口在净化光柱的作用下已经结痂,不再有腐蚀的剧痛,只剩下深层的钝痛和拉扯感。
左臂的麻痹感也基本消退,恢复了基本功能,只是依旧虚弱无力。肺部虽然不再火烧火燎,但每一次深呼吸,深处依旧能感受到一丝滞涩的摩擦感,如同砂纸在轻轻刮擦。
那是孢子纤维化留下的印记。
精神上的疲惫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得陈默眼皮发沉。
但他不敢睡。安全屋倒计时在视线角落冰冷地跳动着:【25:17… 25:16…】
时间宝贵。
他靠着舱壁,迅速检查自身状态。腰包还在,里面的东西基本完好。撕下来包裹手脚的布条早已污秽不堪,沾满了暗红和紫色的粘液、血痂,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混合气味。
他将其解下,塞进腰包角落。脖子上,【万维星图残片】紧贴着皮肤,微凉的触感如持续抚慰着透支的神经,让思维保持着一种疲惫却异常清晰的奇妙状态。
他的目光落在右手紧握的那半截断裂的黑色金属棒握柄上。
冰冷的触感,粗糙的纹理,断口处残留的灼热和微弱电弧感。
这是那个可能死在这里的“玩家”的遗物,也是他死里逃生的关键。
【物品:断裂的制式力场发生器握柄(损毁)】
【状态:核心能量回路彻底损毁,发生器矩阵崩溃。】
【可尝试解析:内部残留微弱力场干涉符文结构(需相关权限或知识)。】
权限?知识?
陈默尝试集中意念,试图“感知”这握柄内部的结构。星图残片微微发热,一股清凉的感知力如同无形的探针,小心翼翼地探入冰冷的金属。
嗡……
一丝极其微弱、仿佛风中残烛般的能量波动反馈回来。混乱、破碎、充满了狂暴的干扰杂波。在这混乱之中,似乎隐藏着某种极其精密、如同微雕艺术品般的能量回路片段——那是关于“高频震动”、“能量定向干涉”、“空间结构短暂扰乱”的破碎信息流。
仅仅是触及这些破碎的符文片段,就感觉大脑一阵轻微的刺痛,图书馆副本中获得的基础物理和结构知识,在这更加高阶、更加偏重于能量应用的符文结构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警告:解析尝试遭遇高阶信息扰流!精神负荷过载风险!】
【解析进度:0.7%…(停滞)】
【建议:获取更高阶能量知识模块或提升相关权限后重试。】
冰冷的提示音带着警告。0.7%?杯水车薪。陈默无奈地叹了口气,停止了这种徒劳的尝试。
这玩意儿暂时就是个坚固点的金属棍,也许能当个撬棍或者钝器?他将握柄插在腰包外侧一个便于取用的位置。
他需要休息,更需要思考下一步。门后是什么?“猩红回廊”?听名字就不是善地。
就在他准备闭目养神片刻时——
嗡!
一股远比之前更加清晰、更加结构化的信息流,毫无征兆地直接涌入他的意识!眼前瞬间展开一个半透明的、散发着微光的虚拟界面!
界面简洁而冰冷,背景是深邃的宇宙星图,中央清晰地显示着几行信息:
【玩家:默(匿名)】
【当前副本:血肉行星的活体迷宫(进行中)】
【副本阶段:第一阶段(初生之巢)探索完成】
【积分系统激活!】
---
【积分获取明细:】
- 成功脱离“初生之巢(边缘区)”:+500 积分
- 首次发现并标记“惰性孢子苔藓源”:+200 积分
- 首次触发并利用环境(粘液潭)清除“基础构装畸变体(哨兵型)”:+300 积分
- 发现并回收“未知玩家遗物(损毁)”:+100 积分
- 遭受环境伤害(腐蚀、毒素、孢子)并成功存活:生存韧性奖励 +150 积分
- 第一阶段综合探索评价:B+(良好) → 额外奖励 +500 积分
---
【当前总积分:1750 积分】
【积分用途(待解锁):】
1. 【游戏内商城(副本结算后开启)】:使用积分兑换装备、消耗品、知识模块(基础)。
2. 【直播打赏结算(多人模式开启后生效)】:观众打赏将按比例转化为玩家积分。
3. 【权限升级(累积积分达标后解锁)】。
---
【积分已记录。请玩家再接再厉。】
冰冷的提示音伴随着虚拟界面的展开,如同在陈默疲惫的心湖中投入了一块巨石!
我靠!积分!1750点!
虽然还不知道具体购买力,但这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它意味着风险与收益并存!意味着在这个残酷的游戏里,除了知识、体能和意志,还多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可以量化积累的“货币”!可以用来换取生存的资本!
商城!装备!知识模块!还有……直播打赏?
陈默的目光在“直播打赏结算”那行字上停留了片刻。
多人模式?观众?一股难以言喻的荒谬感和冰冷的压力同时袭来。
他们这些玩家在副本中挣扎求生,难道如同角斗士般,被未知的存在围观、打赏?
他甩甩头,将这些杂念暂时压下。
眼下最重要的,是利用这宝贵的积分和剩余的安全屋时间,为即将到来的“猩红回廊”做准备!
商城还没开,积分暂时只能看。他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
他迅速打开腰包:
- 瑞士军刀(完好)
- 高强度鱼线(剩余约50米)
- 医用酒精(消耗近半)
- 绷带(部分用于简易口罩,剩余不多)
- 高热量压缩饼干(3块)
- 打火机(燃料充足)
- 污秽的布条(若干,已无大用)
物资匮乏。
尤其是净水和医疗用品。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扇紧闭的银色圆形舱门。门后就是“猩红回廊”。
根据名字和环境推测,很可能还是血肉环境,但结构可能更复杂,威胁可能更诡异。
“净化中转舱……”陈默咀嚼着这个名字,目光扫过光滑冰冷的金属舱壁和头顶那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圆形顶灯。
这里能净化伤势和毒素,抑制孢子……那空气呢?
他尝试着深呼吸。
空气带着淡淡的臭氧和金属味,冰冷干燥。
吸入肺部,没有在血肉迷宫里的灼痛和阻塞感,也就是说这里的空气是“干净”的!!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
他立刻拿出那瓶只剩小半的医用酒精,又翻找出腰包里一个原本装压缩饼干的、相对厚实的小型铝箔袋(内部有防水涂层)。
他将铝箔袋小心地撑开,袋口尽量张大。
然后,他拧开酒精瓶盖,将里面剩余的酒精(大约30ml)小心翼翼地全部倒进了铝箔袋里。
浓烈的酒精味弥漫开来。
接着,他拿起绷带卷,用瑞士军刀割下大约一米长的一段。
绷带是棉质的,吸水性很好。
他将绷带的一端浸入铝箔袋的酒精中,让绷带充分吸收酒精,另一端则小心地搭在袋口边缘。
一个极其简陋的、利用酒精挥发带走热量并吸附微量水分的“简易空气冷凝/脱水装置”完成了。
虽然效率极低,但在这种相对干燥洁净的封闭环境里,或许能收集到一点点凝结水?
他将这个简陋的装置放在远离净化光柱的舱壁角落,尽量增大空气接触面积。
做完这一切,他靠着舱壁坐下,拿出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小口小口地、珍惜地咀嚼着。
干硬粗糙的口感混合着淡淡的盐味,却成了此刻无上的美味。
食物能补充体力,水……只能寄希望于那个简陋装置和接下来的探索了。
他闭上眼睛,一边缓慢恢复体力,一边在脑海中梳理在“初生之巢”的经历。
血肉环境的特点:腐蚀粘液、致幻孢子、会移动重组的肉墙(通道)、依靠心跳或声音感知的畸变体、以及那利用环境(粘液潭)反杀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