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渐渐习惯了他的存在。
每次听到风铃响,她都会下意识地抬头,看到是他,心里会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
她已经决定放下了,所以面对他时,反而比以前更加坦然。
她发现,张真源虽然看起来清冷矜贵,不好接近,但其实并不难相处。
他说话总是很温和,语气里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礼貌,不会让人觉得有距离感,但也绝不会过分亲近。
她还发现,他对花似乎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总能准确地说出哪种花搭配起来好看,哪种花的状态最好。
这让沈知意有些惊讶,一个看起来像是从事严肃工作的人,竟然对这些细微之处如此留意。
沈知意张……先生,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有一次,沈知意忍不住好奇地问。
她记得毕业典礼上他穿着西装,现在看他的穿着打扮,也像是出入正式场合的人。
张真源正在看一束刚到货的蓝色绣球,闻言转过头,看着她:
张真源外交官
外交官,沈知意恍然大悟。
难怪他身上总有一种不卑不亢、从容得体的气质,也难怪他会对花的选择和搭配如此讲究,那大概是他工作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沈知意很厉害的工作
沈知意由衷地说。
张真源淡淡一笑,那笑容很浅,却让他原本有些冷硬的轮廓柔和了许多。
张真源还好,只是一份职业
他没有多说,沈知意也没有再追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她和他,不过是店主和顾客的关系罢了。
只是,随着他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对话也渐渐超出了“花”的范畴。
他会问她:
张真源今天生意好吗?
她会回答:
沈知意还好,下午来了几个老顾客
她也会问他:
沈知意最近天气热,您要注意防暑
他点头:
张真源谢谢,你也是
有一次,下了一点小雨,他来买花,看到沈知意在搬一个较重的花盆,便主动上前帮了她一把。
沈知意谢谢!
沈知意有些不好意思。
张真源举手之劳
他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目光落在她沾了点泥的围裙上。
张真源以后这种重活,可以找个人帮忙
沈知意嗯,好的
沈知意低下头,脸颊微微发烫。
这样的相处,平静而自然,像夏日里的一缕微风,不热烈,却让人感到舒适。
沈知意有时会忍不住想,他为什么会频繁地来她的花店?
是真的喜欢花,还是……有别的原因?
但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她就会立刻掐灭。
她不能再对他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了,他是外交官,是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太阳,而她,只是一个平凡的花店老板。
他们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八年的时光,还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她把他的频繁光顾,归结为“知意花坊”的花确实不错,或者,只是他刚好住在附近,图个方便。
而张真源,每次走进这家小小的花店,闻到那混合着泥土和花香的清新气息,看到那个在花丛中忙碌的、身影明媚的女孩,心里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平静。
他第一次来,是因为那天心情有些烦躁,路过这条安静的巷弄,被这家花店的名字和里面透出的暖光吸引。
买白玫瑰,是因为那是他母亲最喜欢的花。
后来再来,是因为觉得这里的花很新鲜,店主很安静,不会过分热情地推销,让他觉得舒服。
再后来,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来这里。
习惯了进门时那声清脆的风铃声,习惯了看到沈知意抬起头时,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习惯了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几句。
他注意到她喜欢穿浅色系的衣服,注意到她修剪花枝时专注的神情,注意到她笑起来时,嘴角会有两个浅浅的梨涡。
他还注意到,她看他的眼神,总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闪躲和……怀念?
他想起第一次雨天相遇,她送他伞和风信子,说花语是道歉和告别。
她到底在和谁告别?
这个问题,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埋下,随着每次的相遇,慢慢生根发芽。
秋天悄然而至,巷弄里的老槐树叶子渐渐变黄,随风飘落。
“知意花坊”里换上了应季的秋花,向日葵、小雏菊、乒乓菊,还有各种颜色的洋牡丹,把小店装点得温暖而明亮。
张真源依旧每周都会来店里,有时是买花,有时只是进来看看,站一会儿,说几句话就走。
沈知意渐渐摸清了他的一些习惯。
他不喜欢太艳丽的颜色,偏好素雅的花。
他对花粉似乎有些轻微的过敏,每次接过花束,手指都会不自觉地蜷缩一下。
他说话时习惯微微侧着头,眼神专注。
这些细微的发现,像一颗颗细小的珍珠,被沈知意悄悄收藏在心底。
她知道自己不应该再这样,但有些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
尤其是,当那个人就真实地出现在你面前,触手可及,那种深埋心底的喜欢,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只是,她学会了掩饰。
她会在他来的时候,递上一杯温水。
沈知意天气凉了,喝点热水吧
她会在他挑选花的时候,适时地给出建议。
沈知意今天新到的洋牡丹
沈知意颜色很温柔
沈知意适合送给女士
她会在他离开时,提醒他。
沈知意外面风大,把外套扣好
这些举动,自然而体贴,像对待一个熟悉的朋友,恰到好处,不越雷池一步。
张真源都默默接受了。
他会接过温水,道一声“谢谢”;
会采纳她的建议,买下那束洋牡丹;
会在她提醒后,将外套的扣子扣上,然后对她点点头,转身离开。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来这里的时光。
即使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看她忙碌,听她和顾客说话,也觉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