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其实也是个阳光的女孩,可是从她六年级开始便经历了许多孩子未经历的事....
起初,她不被任何人理解。家人禁止她外出,没收了所有可能与外界联系的通讯工具,将她禁锢在家中,日复一日。孤寂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的世界笼罩得密不透风。这孤独不仅让她感到窒息,还让她逐渐落后于同龄人的步伐——她跟不上网络上的潮流,与同学们的交流也显得格格不入。那些带着讥笑的目光和嘲讽的话语,如针般刺痛了她的心。“土包子”这个称呼成了她难以摆脱的标签。然而,在这片冷漠的荒原中,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自我。为了攒钱购买一部可以连接世界的手机,她每日只吃一顿饭,用省下的零星金额填补内心对自由的渴望。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她忍受着饥饿,把微薄的生活费一点点积攒起来。终于,当手中的钞票达到了五十多元时,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同学帮忙挑选了一部智能手机——尽管它已是三年前的老款,内存仅32G,甚至没有插入SIM卡,但对于她来说,这是通往新世界的一扇窗。拿到手机后,她迫不及待地尝试操作,尽管运行速度极慢,画面常常停滞或卡顿,但她依旧感到满足。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点光亮。她知道,自己手里的“自由”微乎其微,但即便如此,她依然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每次打开屏幕,她都怀着虔诚的好奇,想要触碰那个未知而又鲜活的虚拟世界。然而,这份小小的喜悦背后,却是更大的隐痛。父母对她的管束犹如铁锁一般死死束缚住她的灵魂。他们似乎只关心她的成绩和奖学金,而忽略了她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陪伴、理解和关爱。她无数次问自己,是否真的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又或者,她只是个注定无法挣脱控制的提线木偶?每一次思考,都让她心如刀绞。可即便如此,她仍旧努力说服自己去接受现实。“或许他们只是希望我过得更好吧?”她喃喃自语,试图用这句话缓解内心的矛盾与不安。她不愿相信父母不爱她,也不愿承认自己早已被逼至崩溃边缘。在漫长的挣扎中,她固执地认为,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她的真实感受。而在此之前,她只能继续扮演那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压抑着自己的情绪,默默等待属于她的那一天来临。
上了初中父母更加咄咄逼人,整日吵架,刚进屋她有次就听到
安宁母亲(雪慕)宁宁都这么大了,你还不想接送她了?
安宁父亲(安华知)我何时这么说过
安宁母亲(雪慕)那你怎么不去
安宁父亲(安华知)你怎么不去
安宁母亲(雪慕)你也父亲,这个家要你付出点怎么了?
安宁父亲(安华知)呵,付出?这个家从来都是付出,回报在哪里?我打工了这么多年,哪一次钱不是给你了?你还想怎么样啊?我赚的钱你还总是不满意,整日说别人家的男人多好,那你去啊,你跟我说这么多想干嘛,说白了你就是觉得我懒是吧?好啊,有本事离婚啊,这样的日子,我受够了,你若要洁,那你去啊,你还跟我说什么
安宁母亲(雪慕)你怎么好意思说这话的?我每个月给你两百生活费,饭都是我做,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宁宁这么大了,你还推辞,你个大男人,说这么多干什么?啊?你想离婚?你以为我不想,我当初就是眼瞎了,才会看上你这种货色,你真以为你很好吗?现在好男人多的是,我一抓一大把,要不是有宁宁,你看我离不离
安宁父亲(安华知)好啊,你愿意就行,你这些话我没逼你说,你自己说的,拿孩子说事儿,你也就只会这样了,以后和今天我去接,以后我就在外边租房住,你也别烦我,我不吃你的,不穿你的,你爱咋就咋,眼不见心不烦
安宁静悄悄地伫立在门外,默默倾听屋内的动静。她选择了沉默,只是安静地坐在门口,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困意却悄然袭来,让她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睡。当家长发现她时,那熟悉的温暖怀抱将她轻轻抱起,带回了家。然而,这份温柔并未驱散她内心的疑虑,反而令她再次坠入那个缠绕已久、难以挣脱的漩涡——家人究竟是爱她,还是不爱她?这个问题如同阴影一般,在她心底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