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如果人生是一场跋涉,那么有人识金于尘埃,有人仰望于星月。《月亮与六便士》便是这样一部在物质与理想之间展开深思的作品,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 人生可以不平庸,灵魂可以不妥协。
整本书让我最震撼的点是他一直是个知道要去哪里的人,像一个朝圣者,历经种种遭遇,却仍日夜渴望抵达圣地。在这个地方他仿佛变温和了,接收善意,融入自然的土著生活,开始自己到死真正的创作。六便士和月亮哪个重要呢?追求一个标准答案,何尝不是一种枷锁,他抛弃家庭和职业,不顾一切投入艺术创作也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为了给出答案,不管你是选择了世俗既定的人生路线,还是按照自己意愿,过虽然怪异但满足的一生,都是成功的,问题在于你心知肚明。
“六便士”是城市的象征,是稳定的工作、温暖的家庭、社会的认可;而“月亮”则是理想的象征,是灵魂的自由、艺术的光芒、自我实现的顶峰。在大多数人追逐六便士时,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仰望月亮。他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道德瑕疵满身,但他最可贵的是: 忠于内心,不向世界低头。即使步履孤单,即使前路荒凉,他依旧步步坚定,不问归途,只问初心。他用一生诠释了“活成自己”的真谛。
现实冰冷,理想灼热。这样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是极为罕见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困于温饱与安稳之间,踟蹰于责任与欲望之下。而毛姆的伟大之处便在于他不粉饰理想,也不讽刺现实。他用平时的语言把这两个世界并列呈现,让我们在思特里克兰德的疯狂与坚持中,反观自己的怯懦与妥协。
《月亮与六便士》的积极意义在于提醒我们: 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都不应熄灭对理想的向往,不应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即便不能成为思特里克兰德那样的“艺术先知”,也要学会在平凡中守住一份热爱,让灵魂不至于干枯。
人生或许无法两全,既揽月华,也拾尘光,也许我们不能抛弃一切去追月,但我们可以在拥有六便士时,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在责任与梦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在柴米油盐之外,保留一块精神的净土。
毛姆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思特里克兰德的选择,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他提醒我们,在被世俗裹挟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自己心中的星辰大海。也许现实会给我们泼冷水,生活会让我们低头,但只要心中上有一盏灯未灭,就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生命的意义,从不在于他人评判中寻得;真正的光芒,只能由内而发。每一个不愿意屈服的灵魂,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或许我们无法成为思特里克兰德,但我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时光里,活的朴实,活的滚烫。
用我们在追求安稳与成功的路上,别忘了给理想一点时间,给灵魂一点空间。哪怕不能成为点亮天际的月亮,也要成为照亮自己脚下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