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美术学院的集训营报告厅,空气仿佛被抽成了真空,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陈屿,这位在艺术圈以毒舌和犀利著称的策展人,刚刚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本次集训营的最终主题——《并肩》。”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扫过全场,带着一丝看穿一切的玩味,“别搞错了,我说的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叙事,而是双向奔赴的命运交响。你们的作品,必须由两个人共同完成,呈现两个灵魂的交织与碰撞。”
话音刚落,全场“绷不住了”。
学员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声如潮水般涌起。
“搞什么呀?双人主题?这是艺术集训还是恋爱综艺现场啊?”
“完了完了,我社恐啊,跟谁组队?在线等,挺急的!”
“这不就是给那些本来就有苗头的人送福利吗?官方发糖,最为致命!”
苏小满的脑子也“嗡”的一声。
她下意识地转过头,目光精准地锁定了角落里的那个身影——顾昭。
他依旧是那副清冷的样子,仿佛周遭的喧嚣都与他无关。
但此刻,他并没有看向讲台,而是低着头,手指正轻轻摩挲着一本素描本的边角。
那本子,苏小满一眼就认了出来。
是她送他的,封面被他保护得很好,只是边角因为频繁翻看而微微卷起。
里面画的,全都是她视角下的他,是他打球时跃起的弧线,是他看书时专注的侧脸,是他趴在课桌上睡觉时,阳光洒在发梢的金色碎光。
那是她一个人的,小心翼翼的,不为人知的青春秘密。
似乎是察觉到了她灼热的视线,顾昭抬起了眼。
四目相对的瞬间,整个报告厅的嘈杂仿佛都按下了静音键。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浅的笑意,像是冬雪初融时,最先探出头的那一抹春色。
“你说过,画里有我们的青春。”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所有杂音,稳稳地落在苏小满的心尖上,“那这次,我来当你的模特。”
一句“我们”,让苏小满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说的是,“我们”。
创作时间,只有紧巴巴的四十八小时。
这对于一幅需要深度构思和精细打磨的作品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许多小组在短暂的头脑风暴后,就陷入了焦灼的争吵和分歧。
但苏小满和顾昭这里,却异常的和谐。
“我想画一幅双联画。”苏小满在数位板上快速地勾勒着草图,思路清晰,“左边,是你在拳台上的剪影,灯光从上方打下来,勾勒出你挥拳时肌肉的轮廓,汗水飞溅,是力量与抗争。右边,是我,坐在拳台下的角落里,只有一个背影,低头在画板上画着什么。中间……”她顿了顿,用红色的笔刷,在两幅画之间画了一条纤细的红线,“用一条红绳贯穿,代表我们之间看不见的羁绊。”
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构思,既符合主题,又充满了故事感。
顾昭安静地听着,黑曜石般的眸子映着屏幕的光。
他没有立刻点头,而是沉默了片刻,忽然伸手指了指两幅画的中央。
“这里,再加一幅。”
“嗯?”苏小满有些意外。
“加一幅我们牵着手,一起走出明华中学校门的那一刻。”顾昭的声音很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他主动从苏小满手里接过了数位笔,“我不会画画,但我可以帮你把构图的感觉画出来。”
苏小满彻底愣住了。
她看着顾昭,这个平时连握笔写字都带着一股锋利劲儿的少年,此刻却用一种她从未见过的细腻和温柔,在数位板上,一笔一划地勾勒着。
他的线条并不专业,甚至有些笨拙,但他对光影和透视的直觉却惊人地准确。
那个夕阳下的校门,那两道被拉长的影子,那只紧紧牵在一起的手的轮廓……一个她只敢在梦里描绘的场景,就这样被他笨拙而坚定地画了出来。
这哪里是不会画画?这简直就是隐藏的高手!
苏小满惊喜地看着他,心脏像是被泡进了温热的蜜水里,又酸又甜。
她忽然明白,这幅画,从一开始就不是她一个人的作品,而是他们共同的故事。
夜色渐深,集训营的画室里灯火通明。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焦虑和疲惫像病毒一样在空气中蔓延。
不断有学员发出崩溃的叹息,将画了一半的草稿揉成一团,宣布放弃。
画室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寥寥几对还在咬牙坚持。
苏小满也快撑不住了。
眼皮像挂了秤砣,脑袋一点一点的,手里的数位笔几乎要握不住。
咖啡因已经失去了作用,她感觉自己的电量只剩下1%。
“去睡一会儿吧。”顾昭的声音在身侧响起。
他一直没走,就静静地坐在她旁边,时而看看她的画,时而低头看自己的书,像一尊沉默的守护神。
“不行,时间来不及了。”苏小满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强打起精神。
顾昭没再劝她,只是忽然起身,走到了自己的行李箱旁。
他从里面拿出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旧铁盒,上面还带着斑驳的锈迹。
“咔哒”一声,铁盒被打开。
苏小满好奇地望过去,只见里面没有她想象中的任何宝贝,只有一堆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奖牌,和一张被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
顾昭将那些奖牌一枚一枚地拿出来,轻轻地放在了苏小满的画布旁。
拳击比赛的金牌、银牌、铜牌,每一枚都沉甸甸的,上面刻着不同的年份和赛事名称。
它们在灯光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汗水与荣耀。
然后,他展开了那张纸。
那是一张医院的病历诊断卡,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阿尔茨海默病”几个字,却像针一样扎进了苏小满的眼睛。
“这是我这两年打拳赛拿到的所有奖牌,为了凑够奶奶的医药费。”顾昭的声音很低,带着一丝压抑的沙哑,“这是我扛过的黑暗。现在,我想让它成为你画的一部分。”
那一刻,苏小满感觉自己的喉咙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眼眶瞬间发热。
她终于明白,顾昭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和沉默背后,究竟背负着怎样的重量。
他不是孤僻,他只是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格去享受那些轻松的少年时光。
他是在用自己的拳头,和命运赛跑。
她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奖牌,将它按在数位板上,用拓印的功能,将奖牌背后的纹路和刻痕,一点点融入到画作的背景里。
那些荣耀的伤疤,那些沉默的勋章,最终都化作了画布上一层沉静而坚韧的纹理,在光线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与画面中少年挥拳的剪影,和女孩专注的背影,完美地融为一体。
那是黑暗,也是光。
展览当天,人潮涌动。
苏小满和顾昭的作品《并肩》,毫无悬念地被放在了展厅最中央的“C位”。
那是一幅巨大的三联画。
左边,是少年在拳台上的逆光剪影,肌肉贲张,汗珠飞扬,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
右边,是少女坐在台下的安静背影,画笔飞舞,目光专注,世界只剩下眼前的一方画板。
而中间,最引人注目的,是黄昏的校门口,两只紧紧牵在一起的手的特写。
背景是模糊的教学楼和拉长的影子,整个画面温暖而治愈。
三幅画,由一条若隐若现的红线串联,背景中那些由奖牌拓印出的金属纹理,赋予了整幅画一种宿命般的厚重感。
陈屿站在画前,久久没有说话。
这位以挑剔闻名的策展人,此刻的表情异常严肃。
他身后的助理大气都不敢出。
良久,陈屿才拿起笔,在评审表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行字:
“这不是一幅画,而是一段命运的重写。”
人群中,一个高大的身影偷偷举起手机,拍下了这幅画。
学生会长林修远,这个在明华中学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却像个小粉丝一样,激动地将照片发回了学校的论坛,只配了六个字:“他们真的做到了。”
帖子瞬间被顶上了热门,整个明华中学的学生群都炸了。
闭幕式上,A大的招生办主任李女士亲自上台。
她清了清嗓子,面对着所有学员和媒体的镜头,微笑着宣布:“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一致决定,我们认为《并肩》这幅作品,完美诠释了成长中扶持与陪伴的深刻内涵。因此,A大决定,在原有奖学金的基础上,增设‘双人成长特别奖学金’,授予苏小满同学与顾昭同学!”
全场掌声雷动,闪光灯亮成一片。
苏小满站在台上,脑子还有些懵。
她感觉自己像是踩在云端,一切都那么不真实。
就在这时,身边的顾昭忽然动了。
他转过身,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无数镜头的聚焦中,准确而坚定地握住了苏小满的手。
他的手掌干燥而温暖,带着常年练拳留下的薄茧,却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安心。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看着苏小满,然后缓缓地转向镜头,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以前我说话少,是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我想说——”他顿了顿,目光穿透了所有镜头,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她是我这辈子,第一个想带回家见奶奶的人。”
全场寂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比刚才更加热烈的尖叫和掌声。
这简直是年度最佳“虐狗现场”,所有人都嗑到了。
苏小满泪中带笑,感觉自己所有的重生后的努力和等待,在这一刻,都有了最圆满的回响。
她举起手机,在顾昭依旧紧握着她的手的姿态下,飞快地自拍了一张。
然后,她登录了自己许久不用的微博,发了出去。
配文是:“《并肩》不是作品名,是我们的人生。”
当晚,明华中学,教务处。
高三年级组长周老师正在整理本届优秀毕业生的档案。
当她翻到苏小满那一份时,目光被一份附带的申请材料吸引了。
那是一份“校园原创漫画出版扶持计划”的申请表。
项目名称那一栏,清清楚楚地写着五个字:《重生回高二》。
周老师愣了一下,以为是学生的中二幻想,失笑着摇了摇头。
她翻到扉页,一行娟秀的钢笔字映入眼帘,那句话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她不由自主地轻声念了出来:
“这一次,我不仅要改写自己的命运,还要爱上那个,与我并肩而行的命运同行者。”
窗外,月光如水。
毕业照墙上,最新一届的照片已经挂了上去。
照片的正中央,少年和少女并肩而立,那只在所有人看不见的角落里紧紧扣住的手,在清冷的月光下,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什么。
一个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