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满是被手机震动活活“摇”醒的。
一睁眼,世界末日仿佛提前降临到了她的私信列表里。
成千上万条消息顶着鲜红的“99+”,像一群饿疯了的丧尸,嘶吼着要冲破屏幕啃噬她的血肉。
她那篇名为《暗角》的条漫,在公众号上经过一夜的发酵,转发量已经冲破天际,但标题却在各路营销号的“传花游戏”里变得面目全非。
最初还只是中规中矩的“警惕!这位网红漫画家在传递什么价值观?”,到后半夜,已经进化成了骇人听闻的“煽动校园暴力!揭秘毒漫画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更绝的是,一篇匿名长帖横空出世,以“知情人”的口吻,图文并茂地“科普”了顾昭在校外打黑拳的“光辉事迹”,然后话锋一转,直指苏小满就是那个躲在幕后,靠着压榨顾昭的血汗钱来支撑自己“不入流梦想”的吸血鬼。
帖子最后还附上了一张她和顾昭在画室熬夜的照片,配文阴阳怪气:“看,多般配的一对,一个出卖拳头,一个贩卖灵魂。”
这操作,属实是给我方水晶来了个精准空投,还是带斩杀效果的那种。
评论区早已沦陷,污言秽语和正义审判齐飞,仿佛苏小满不是画了部漫画,而是往互联网的粪坑里扔了颗原子弹。
“删评吧,小满,这帮人疯了!”室友凑过来,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恶毒言论,气得直哆嗦。
苏小满划动着屏幕,眼神异常平静,仿佛在欣赏一出现代艺术。
她非但没有删掉任何一条评论,反而慢条斯理地将那篇黑得最离谱、传播最广的长文从头到尾截了个长图。
然后,她登录自己的账号,敲下一行字,连同截图一起发了出去。
“谢谢各位KOL帮我免费做用户传播调研,数据很可观。为了回馈大家的热情——现在,我正式发布《创作日记》系列视频第一期。”
这一手“感谢投喂”的操作,直接把等着看她崩溃的黑子们给整不会了。
什么情况?
这剧本不对啊!
说好的痛哭流涕道歉退网呢?
怎么还借着东风上新品了?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一期视频已经上传。
视频的开头,镜头缓缓推近,对焦在一本泛黄的、边角起毛的日记本上。
那是苏小满的高中日记,镜头下,她娟秀又带着一丝稚气的笔迹清晰可见。
“X月X日,晴。今天我被李思思推下了楼梯,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说我画的画抢了她的风头。膝盖好疼,比不上心里的疼。”
画面一转,是另一页。
“X月X日,阴。作业本散了一地,所有人都绕着我走。只有顾昭那个拽得二五八万的家伙,弯腰帮我一本本捡了起来。他什么都没说,但把最上面一本的褶皱抚平了。”
弹幕瞬间炸了。
“卧槽!是我想的那个李思思吗?那个现在天天在网上晒岁月静好的闺蜜婊?”
“原来《暗角》里主角被背叛的情节是真的!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刀刀扎心!”
“呜呜呜顾昭大神,高冷学霸的人设下原来是颗温柔的心!”
紧接着,画面暗了下去,一段经过处理的录音响了起来。
背景是沙沙的铅笔摩擦声和深夜的寂静。
是顾昭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纵容:“不行,这一格,主角的眼神再亮一点,要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就像你高一开学那天,硬是把我同桌挤走,抢了我旁边座位时的那种眼神。”
录音里,传来苏小满的轻笑声,和一句模糊的嘟囔:“那时候你多讨厌啊……”
“嗯,”顾昭低声应着,“现在也讨厌。”
声音戛然而止。
评论区彻底沸腾,无数粉丝当场泪目,之前的黑评被迅速淹没。
“破防了家人们!原来漫画里的每一个笔触,都藏着这样的故事和温度!”
“这哪里是贩卖灵魂,这分明是两个灵魂在相互救赎!黑子们滚出来挨打!”
与此同时,一间灯火通明的电竞酒店房间内,顾昭的指尖在键盘上敲得快出残影。
屏幕上,无数代码如瀑布般滚落。
“昭哥,查到了,”耳机里传来阿飞懒洋洋的声音,“这波水军的IP地址非常集中,基本都来自校外的几个固定服务器。不像是散户,倒像是专业的团队在干活。”
顾昭的眼神冷了下来。
他早就觉得不对劲,那些攻击的角度刁钻得不像普通学生能想出来的。
“阿飞,换个身份,伪装成接单的营销中介,混进几个黑稿交易群里看看。”
“得嘞!”
阿飞的技术堪称一流,不到半小时,他就顶着一个“预算到位,啥都敢黑”的中介马甲,成功潜入了一个匿名交易群。
果不其然,群里最顶上的一个高价悬赏任务,赫然写着:“急收!苏小满情绪失控、崩溃发飙的现场视频,价格好商量,越真实越好!”
顾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想看苏小满崩溃?做梦。
他随手指挥阿飞用AI合成了一段模糊的、只能看到苏小满背影在砸东西的“监控视频”,打上“任务完成”的水印,当作敲门砖,成功混进了对方交接任务的加密资料库里。
一番操作猛如虎,一份名为“舆论压制执行清单”的加密文档被成功下载。
打开文档,里面的内容触目惊心。
整个计划被分成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是“抹黑作品”和“攻击私德”,而他们正在执行的,就是第三阶段:“制造师生矛盾,放大负面影响,诱导校方介入,实现永久封杀。”
另一边,苏小满的第二波反击也已悄然打响。
她趁着《创作日记》的热度,在所有社交平台发起了一个名为“创作者共证行动”的话题。
她邀请所有和她一样,曾因为作品风格“不够阳光”、观点“不够主流”而被退稿、被删帖、被误解的同学们,匿名或实名地分享自己的经历。
这个话题,精准地戳中了无数艺术生的痛点。
一时间,无数压抑已久的声音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投稿如雪片般飞来。
第二天一早,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苏小满所在学院的辅导员,竟然亲自下场,将这个话题链接转发到了学院的官方公众号上,并配上了一段掷地有声的评论:“我们致力于培养的,从来不是只会顺从一种声音的木偶,而是敢于思考、敢于表达的独立灵魂。”
这一下,性质彻底变了。
校方宣传部也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价值,悄悄将此事列入了下一期“青年思潮与校园创作生态”的专题报道计划中。
社团办公室里,林浩宇一拳狠狠砸在桌子上,震得水杯嗡嗡作响。
“废物!一群废物!她怎么越黑越红了?!”他面目狰狞地冲着面前几个技术组的成员低吼。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战战兢兢地小声汇报:“林哥……我们发现,顾昭的手机信号,昨晚在城西的一个校外数据中转站有过长时间逗留……他……他可能在反向追踪我们。”
林浩宇的瞳孔骤然一缩,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抓起沙发上的外套,一边往外冲一边吼道:“立刻通知沈若曦,别等了!提前启动‘终极预案’——用她妈当年的事做文章!”
夜,已经深了。
舆论的喧嚣暂时平息,苏小满却没有丝毫睡意。
她从抽屉最深处翻出一个旧款手机,那是她母亲生前用过的。
手机早已没电关机,她充上电,按下开机键,熟悉的开机动画让她一阵恍惚。
她只是想翻翻母亲留下的旧照片,寻找一丝慰藉。
手机屏幕亮起,信号格从无到有,就在这时,一条沉寂了多年的彩信,伴随着“叮”的一声,突然弹了出来。
发信人是一个陌生号码。
彩信里是一张照片,画质陈旧而模糊。
背景是医院长长的、泛着白光的走廊,一个女人佝偻着背,低着头,正抬手用力地抹着眼泪。
那正是她年轻时的母亲。
照片下方,跟着一行冰冷的文字:“你爸当年欠下的债,现在,该你还了。”
苏小满盯着那张母亲无声哭泣的照片,捏着手机的手指控制不住地发抖。
但她没有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