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将尽,年味渐浓。北京城褪去了初冬的清冽,裹上了一层银装。一场大雪过后,世界变得素白而寂静。卯书云租住的小公寓里,暖意融融。外婆秦蕴芝已于前几日返回上海筹备年节,留下卯书云独自在京完成《父债》后期的配音工作,以及享受一段难得的清净时光。
窗外,雪后的阳光格外明亮,透过洁净的玻璃,在木地板上投下斜斜的光格。卯书云裹着奶奶新寄来的、更厚实的玉兰提花羊绒披肩,坐在窗边的书桌前。电脑屏幕上显示着《父债》林小雨一段无声哭泣的镜头,她戴着监听耳机,正全神贯注地对着画面,用气息和细微的喉音捕捉角色内心撕裂般的痛苦。她的表情随着画面中的林小雨而细微变化,眉头轻蹙,唇线紧抿,仿佛再次沉入那片冰冷的水域。
配音是另一种形式的表演,需要同样极致的专注和投入。房间里只有她压抑的呼吸声和耳机里传来的电影原声。
工作告一段落,卯书云摘下耳机,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能听到窗外雪水滴落的细微声响。她起身走到小小的开放式厨房,灶上小火煨着一个精致的珐琅锅——是外婆临走前特意为她准备的八宝暖胃粥。揭开盖子,浓郁的米香混合着红枣、桂圆、莲子、薏仁的甜香扑面而来,氤氲的热气瞬间模糊了窗玻璃。
她盛了一小碗,坐在窗边小口吃着。温润粘稠的粥滑入胃中,带来熨帖的暖意,也带着外婆指尖的温度和无声的牵挂。窗台上的几盆绿植在暖气和阳光的滋润下,舒展着翠绿的叶片。其中一盆玉兰小苗,是奶奶寄来的,说是用老宅院里的玉兰树籽培育的,嘱咐她好生照料,“见它如见家”。
手机屏幕亮起,是卯家的家族群消息。
**舅妈林微:[分享图片:上海老字号新出炉的蝴蝶酥、蟹壳黄].jpg** “书云,侬看,格年货都备起来了!侬外婆讲侬欢喜吃格个蝴蝶酥,帮侬留好两盒,等侬回来!(书云,你看,这些年货都备起来了!你外婆说你喜欢吃这个蝴蝶酥,帮你留好两盒,等你回来!)”
**舅舅卯文洲:** “北京冷,注意保暖。配音工作别太拼,劳逸结合。”
**奶奶沈静仪:[分享图片:一块极其雅致的香云纱料子,旁边放着绣花针和丝线].jpg** “囡囡,旗袍料子寻好了,清爽来西!等侬回来量尺寸!(囡囡,旗袍料子找好了,清爽极了!等你回来量尺寸!)”
**父亲卯文渊:“[分享图片:哈勃望远镜拍摄的、色彩斑斓的星云,命名为‘冬日暖星’].jpg” “暖星伴你。爸。”
**外公苏明远:“书云,近读《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此‘情’字,非独指男女,亦可指对角色的痴。然切记,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张弛之道,亦是表演之道。外公字。”
卯书云看着屏幕上跳跃的家人头像和充满烟火气的关怀,唇边泛起清浅的笑意。她放下粥碗,指尖在屏幕上轻点:
“谢谢大家。蝴蝶酥收到图片已馋。料子很美。星云壮丽。外公教诲谨记。我很好,勿念。配音顺利。”
放下手机,窗外阳光正好。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花园里几个孩子在堆雪人,笑声隐约传来。独居的寒假,清冷却不孤寂,家人的爱意如同这碗温粥,暖在胃里,也暖在心里。
中国的另一端,时代少年团的演出正如火如荼。严浩翔的世界被机场、酒店、排练厅、巨大的舞台和山呼海啸的呐喊填满。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连轴转的疲惫和嗓子不堪重负的嘶哑。
此刻,他正蜷缩在某个城市体育馆后台休息室的沙发里。演出服还没来得及换下,脸上带着浓重的舞台妆,额发被汗水浸湿贴在额角。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他乡的沉沉夜色和飘飞的雪花。休息室里人声嘈杂,队友们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演出,工作人员来回奔忙。
严浩翔闭着眼,手指无意识地按压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喉咙干涩刺痛,每一次吞咽都像砂纸摩擦。他摸索着从随身的背包夹层里,拿出那个熟悉的素色小纸袋。里面依旧是满满的梨膏糖,还有那个贴着“卯氏特供·雪梨枇杷膏(浓缩版)”的小玻璃罐。
他拧开罐子,用瓶盖舀了一点浓稠深琥珀色的膏体,直接含进嘴里。霸道而浓烈的枇杷叶和川贝的苦涩药味瞬间弥漫开来,冲得他眉头紧锁!但随之而来的深沉回甘和清凉感,也迅速地、扎实地抚慰着灼痛的喉咙。他又剥了一颗梨膏糖压住那浓郁的苦味,清甜微凉在舌尖化开。
他靠在沙发里,含着糖,目光有些放空地看向窗外纷飞的雪花。手机屏幕亮着,是出发前保存的一张照片——北电初冬校园,铺满金黄银杏叶的小径,一个围着米白色围巾的纤细背影,正低头看着一片落叶。照片有些模糊,显然是偷拍。
手指划过屏幕,点开置顶的聊天框。上一条信息,还是他落地报平安时,卯书云回复的简短的“收到,顺利”。他指尖在输入框停留片刻,最终没有打字。只是点开相机,对着落地窗外他乡的雪夜,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体育馆巨大的钢架结构在夜色中轮廓分明,雪花在灯光下飞舞,玻璃窗上凝结着室内的水汽,模糊地映出他疲惫的侧影和休息室顶灯的倒影。
发送。
没有配文。
几乎是同时,手机轻微一震。来自卯书云的回复。
也不是文字。
是一张照片。
照片拍的是她公寓的窗台。窗玻璃上,用手指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小小的雪人图案(显然是卯书云自己画的),旁边还用指尖写着一个小小的“安”字。窗外,是北京雪后初霁的湛蓝晴空,阳光明媚。
照片下方,同样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简笔画的玉兰花苞表情。
严浩翔看着屏幕上那个小小的、笨拙的雪人和那个“安”字,再看看窗外陌生的、冰冷的他乡雪夜。喉咙里枇杷膏的苦涩和梨膏糖的清甜交织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悄然注入疲惫冰冷的心田。他捏着手机,唇边勾起一抹极淡、却真实的弧度,将额头轻轻抵在冰凉的手机屏幕上,闭上了眼睛。
休息室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被隔绝在外。只有嘴里那份清甜的回甘,和屏幕上那个来自故乡的、带着阳光温度的小小雪人,是这漫长巡演途中,最静默也最温暖的慰藉。
****
腊月二十九,北京城张灯结彩,年味十足。卯书云完成了《父债》最后一段关键配音,走出录音棚时,天色已近黄昏。雪后的空气清冽干爽,呼吸间带着寒意。
回到公寓楼下,门卫大爷笑呵呵地叫住她:“卯姑娘!有你的包裹!看着挺沉!”
卯书云有些意外。签收后,发现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没有任何品牌标识的硬纸箱,寄件人信息只有简单的英文名缩写和某个城市的邮戳。
她抱着箱子上楼。箱子不算太重,但抱在怀里有种实在的份量感。拆开层层防震泡沫,里面的东西露了出来:
* **一个包装精美的、印有当地特色花纹的铁盒。打开,里面是码放整齐的、各种口味的…润喉糖。不是她熟悉的梨膏糖,而是当地特色的草本润喉糖,包装精致,色彩缤纷。
* **一个造型古朴的锡罐。 拧开盖子,浓郁醇厚的热可可粉香气扑面而来。
* **一本厚厚的、装帧精美的画册。封面是某个严浩翔演出城市的标志性歌剧院夜景,内页是这座剧院百年来的经典舞台设计手稿、剧照和建筑细节摄影,充满了厚重的艺术气息。画册扉页,没有签名,只有一行打印的、极其简洁的字:
**“给卯同学。舞台的光,永不落幕。新年安。”**
* 在铁盒和锡罐下面,还压着一个小小的、密封的玻璃瓶。瓶子里,装着大半瓶…纯净的白雪。瓶身上贴着一个手写的标签(字迹略显潦草,显然是匆忙写就):
**“他乡的雪。冷。但干净。新年快乐。”**
卯书云看着摊开在桌上的年礼:缤纷的润喉糖,温暖的可可粉,厚重的艺术画册,还有那瓶来自遥远的地方的、正在缓慢融化的白雪。没有昂贵的奢侈品,却件件都落在她最需要或最能理解的点上——保护嗓子的润喉糖,寒冬里的温暖慰藉,对舞台艺术的共同热爱,以及一份来自异乡的、带着寒意的纯净问候。
她拿起那个装着白雪的小玻璃瓶,指尖感受着瓶壁的冰凉。瓶中的雪正在暖气房里慢慢融化,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挂在瓶壁上。她仿佛能看到严浩翔在繁忙的演出间隙,蹲在某个后台出口,小心地将这捧他乡的雪装进瓶子的画面。
她剥开一颗他寄来的、不知名味道的润喉糖放进嘴里。是一种混合着薄荷和柠檬草的清新味道,微微刺激,却也提神醒脑。她翻开那本厚重的剧院画册,指尖拂过那些跨越百年的舞台设计图,眼神沉静专注。
窗外,北京的夜色渐浓,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公寓里暖意融融,飘散着可可粉的甜香和润喉糖的清新。卯书云将那个装着融雪的小瓶子,轻轻放在窗台上那盆玉兰小苗旁边。
一盆是故乡的根,一瓶是他乡的雪。
静默无声,却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对话。
除夕夜。卯书云的公寓没有刻意布置,显得格外清静。她婉拒了金蔓“一起守岁看《父债》粗剪版”的疯狂提议,也推掉了同学热闹的聚会邀请。
她为自己煮了一小锅外婆远程指导的上海风味腌笃鲜,汤色奶白,笋尖鲜嫩,咸肉与鲜肉的味道交融,香气四溢。这是家的味道。又蒸了一小碟奶奶寄来的、亲手包的**荠菜冬笋肉馅小笼包**,皮薄馅大,汤汁饱满。
电视里播放着热闹的春晚,声音调得很低,只作为背景。她坐在窗边的单人沙发上,腿上盖着那条玉兰提花披肩,小口吃着晚餐。窗外,北京的夜空不时被璀璨的烟花照亮,映在玻璃上,转瞬即逝。
手机屏幕不断亮起,是家人群里热闹的拜年消息、红包雨,还有舅舅发来的上海家中年夜饭的丰盛照片。外公分享了一幅他手写的春联照片,笔力遒劲:“**玉兰静放迎新岁,梅香暗涌报春晖**”。
临近零点。卯书云的手机再次亮起。这次是严浩翔。
没有照片,没有文字。
只有一个系统自带的、动态的【烟花】表情。金色的烟花在手机屏幕中央无声地炸开、消散,循环往复。
几乎是同时,窗外的夜空被一大片绚烂的烟花照亮,伴随着沉闷而遥远的轰鸣声。零点到了。
卯书云看着手机屏幕上那朵无声炸开的金色烟花,又看看窗外真实世界里此起彼伏的璀璨光芒。她放下筷子,拿起手机,对着窗外正在盛放的烟花,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烟花的流光溢彩在玻璃窗上留下朦胧而美丽的光斑。
她将这张照片,连同那个系统【烟花】表情,一起发送了回去。
依旧没有配文。
屏幕两端,相隔万里,时差颠倒。
一边是异国巡演后台的短暂寂静,一边是京城独居公寓的温暖清灯。
没有热闹的团聚,没有喧闹的祝福。
只有一朵无声的电子烟花,一张隔窗的烟火光斑。
以及,彼此心照不宣的、对这份静默陪伴的珍重。
卯书云端起温热的茶杯,里面是外婆寄来的、加了冰糖的桂花茶。她小口喝着,看着窗外连绵不断的烟花将夜空染成流动的锦缎。唇齿间是桂花的甜香和腌笃鲜的余味,腿上披肩的暖意融融。
严浩翔的润喉糖盒子就放在手边的茶几上,旁边是那瓶已完全融化成清水的“异国雪”。
寒假将尽,年节已至。
静水深流,自有暖意相伴。这份淡而有味的日常,便是他们之间,最熨帖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