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逆火向你走来
本书标签: 都市  用专业对付狗血 

不作为正文.来个开胃菜

逆火向你走来

苍龙山脚下,晨光将起跑线染成金色。随着发令枪响,上千名参赛者如潮水般涌入青灰色石阶,欢呼声混着脚步声回荡在山谷。这座海拔3000多米的苍龙山,又名苍龙脊,山体近乎垂直,云雾在嶙峋的山脊间翻涌,石阶如一条细带缠绕在巨龙的脊背。

"注意脚下碎石!保持间距!"东麟特警支队长沈君彦在旁边陪跑,目光警惕地扫过密集的人流。二十余名特警身穿作训服,腰间别着急救包和对讲机,早已分散在险要路段。"报告!三号观景台有人晕倒!"对讲机刺啦作响,沈君彦立刻带领队员挤进人潮,盾牌组成的临时通道在拥挤的参赛者中开辟出一条缝隙。

所有游客头顶传来消防直升机的轰鸣,而消防救援支队的红色救援车已经停在半山腰,他们全部爬山救人。东麟副消防救援总监贺玺指挥队员展开救援,"西侧山脊有人踩空坠落!"新的呼救让空气瞬间凝固。沈君彦带领特警组成人链疏导人群,贺玺则带领消防员沿着近乎垂直的崖壁攀爬。当救援直升机的绳索放下时,山风掠过崖壁上"生命至上,使命必达"的标语,苍龙山的云雾依旧翻涌。藏蓝色的人墙与橙红色的身影在陡峭山路上交织,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长城。而山脚下,消防救援总队的广播正在回荡:"无论多远,只要你在东麟,我们必翻山越岭接你回家!"

网络上,网友们的讨论愈发激烈,一条新评论突然引发刷屏:"真的,如果上不去不要爬!听说当初国家要把苍龙救援任务划分给山下的消防大队,愣是没人敢接!"配图是泛黄的文件截图,申请报告里赫然写着"苍龙山地形复杂、年均救援超百次,现有装备与人力难以保障任务完成"。很快有知情人跟帖:"老消防员都知道,十年前苍龙山连像样的救援通道都没有,全是野路。有次暴雨救援,三名队员被落石砸伤,担架根本运不下来,最后是军用直升机冒险低空悬停才把人救走。"评论区瞬间安静,取而代之的是满屏的致敬表情包。有网友翻出官方数据:苍龙山海拔3000多米,坡度超60度的路段占总长40%,近五年累计救援376次,其中因高估体能导致的意外占比达65%。一张对比图更是引发热议——左侧是早年消防员背着简易担架攀爬悬崖的黑白照,右侧是今年骨骼竞速时,特警与消防联动搭建的金属救援栈道。

热搜视频的评论区炸开了锅,一条高赞弹幕飘过:“好家伙,出发前喊着‘征服苍龙脊’,现在全成了被抬下山的‘显眼包’!”画面里,躺在橙色担架上的年轻人用运动衫死死蒙住脸,只露出泛红的耳尖,方才还在社交平台立下“不登顶不罢休”flag的他,因逞强攀爬陡坡体力透支,被消防员半抱半抬着撤离。

暮色渐浓时,苍龙山的石阶上又出现晃动的橙红色身影。消防员半跪在近乎垂直的台阶上,肩头的担架带深深勒进作训服,汗水顺着战术头盔的边缘成串滴落。担架上的年轻游客用湿透的卫衣死死蒙住脸,露在外面的手指却因过度紧张而发白—他方才执意挑战未开放的野路,结果踩碎松动的山石滚落,若不是下方特警伸手拦截,后果不堪设想。

热评区突然被一段真实到扎心的吐槽刷屏:“说好的‘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结果刚过售票处就蔫了!那台阶根本不是人爬的!目测每级台阶至少30厘米高,跨过五六个就开始怀疑人生。”发帖人还附上手机运动记录——仅仅攀爬半小时,海拔才上升200米,步数已经破万,心率直逼150。“救命!爬了两小时,感觉肺要炸了!”跟评区全是“受难者”的哀嚎。有人晒出对比图:出发前活力四射的自拍VS两小时后扶着栏杆喘气的狼狈照;更有博主用专业设备测算:苍龙山的石阶平均坡度达45度,部分路段接近垂直,每向上100米,相当于普通楼梯的40层。“原以为2000多米海拔能轻松拿捏,结果现实教我做人,现在腿抖得像筛子,连自拍杆都拿不稳。”

“爬完才知道官方宣传有多良心!”一条高赞评论让网友恍然大悟。配图是景区警示牌的特写:“全程2386级石阶,预计耗时4-6小时”,下方用红字加粗标注:“请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以前总嫌提示啰嗦,现在恨不得给每个扬言‘说走就走’的人焊死在这条评论里!”调侃背后,是无数人对苍龙山险峻的后怕。而在这场“血泪经验分享会”中,几张偷拍的照片悄然走红——转角处,年轻游客扶着护栏大口喘气,身后默默跟着的消防员攥着急救包,随时准备上前支援;补给点旁,特警队员帮累瘫的老人揉着小腿,自己膝盖上的旧伤贴着的膏药早已被汗水浸透。评论区突然安静下来,有人默默转发:“原来我们咬牙坚持的‘挑战’,背后是他们寸步不离的守护。”

评论区的调侃声里,一条带着苦笑的回复被疯狂点赞:"哈哈,爬不动别慌!消防员主打一个'来者不拒'——只要你敢瘫,他们就敢抬!担架不够还能公主抱,主打免费'送货上门'!"配图是救援现场抓拍,两名消防员半蹲在台阶上,小心翼翼将体力透支的游客挪上担架,背后是陡峭得令人眩晕的山壁。"亲测有效!"亲历者的留言引发共鸣,"我当时累得眼前发黑,刚往路边一坐,立马有消防员冲过来问'需要担架吗'。被抬下山的时候,听着他们呼哧带喘还安慰我'别紧张',尴尬得想连夜逃离东麟。"这条动态下,满是"同款社死经历"的跟评:有人被救援时哭着说"我还能走",结果腿软得根本站不起来;有人戴着墨镜装酷,实际手心冒汗把救援队员的手抓出红痕。

但笑声背后,是对守护者的心疼。当有人晒出救援队员磨破的手套和淤青的肩膀时,评论区突然安静。取而代之的是刷屏的"别拿生命开玩笑",还有网友严肃提醒:"消防员的免费护送,不是任性冒险的底气!"一段现场怒斥视频随之流传

许肆·领导十分钟前,有个小伙子非要爬野路,这根承载3吨重量的专业登山绳,就这么生生被坠断了。现在他悬在半空,我的队员要冒着二次坍塌的危险去救他!苍龙山专治不服,要知道,你们看看这些队员

镜头扫过正在接力抬担架的消防员,他们膝盖处渗出的血迹已经和泥浆混在一起

许肆·领导他们平均年龄23岁,家里也有等他们平安回去的父母!我们消防员可以免费抬下山?但你们给我记住——我们是去救你的,不是去送你的!担架上的人但凡清醒着,哪个不是攥着我们的手哭着说‘对不起,拖累你们了’!活着下山,是你们能给救援人员最起码的尊重

许肆·领导听话好不好

热搜新爆的短视频里,七个消防员组成的担架小队正沿着苍龙山近乎垂直的石阶下移。最前方的副消防救援总监贺玺走在旁边,脖颈青筋暴起;后方队员单膝跪地,用身体缓冲担架的晃动。画面中央,年轻女生蜷缩在担架上,整张脸埋进被汗水浸透的防晒衣里,只露出通红的耳尖—方才在观景台信誓旦旦“自己绝对能登顶”的模样,与此刻狼狈形成刺眼对比。评论区瞬间沸腾,热评第一的网友贴出景区警示牌截图:“全程2386级石阶,建议配备专业装备”,配文哭笑不得:“当代年轻人的嘴,骗人的鬼!说好的‘姐体力逆天’,结果连急救包都没用上就喜提VIP担架服务。”更有现场目击者爆料:“当时她还喊‘我还能走’,结果刚被扶起来就腿软,最后是其他帅哥消防叔叔半扶半架弄上担架的!”

小红书上一条新帖突然爆火,九宫格照片里,沈玦半蹲在石阶上,双手稳稳搀扶着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身后六名消防员组成人墙护住两侧。画面中,老人攥着沈玦作训服的手微微发颤,而消防员们紧绷的身体与关切的眼神,让陡峭山路上的这段搀扶显得格外惊心动魄。标题“救命!苍龙山惊现人形安全绳!这山真有这么恐怖?”下,评论区瞬间涌入3000+留言。热评第一的用户晒出自己的“受难照”:瘫坐在石阶上大口喘气,配文“别问,问就是被苍龙山的‘爱’教育了,爬了半小时感觉像被十头牛追着跑”。紧跟其后的网友跟帖吐槽:“这山专治各种不服!我闺蜜出发前说要‘征服龙脉’,结果现在膝盖贴满膏药在家躺平。”

争议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质疑:“这么大年纪就别来冒险,不是给消防员添乱吗?”这条评论立刻被数十条反驳淹没:“谁规定老人不能登山?消防员守护的是每一个生命!”“看见沈队弯腰的姿势了吗?那才是真正的安全感!”评论区里,一条带着感叹号的长评被疯狂点赞:"一定要听劝!千万别信网红说的'轻松登顶'!我在山脚下便利店当了三年收银员,亲眼看着救护车一趟趟拉人下山。消防员的救援车就没熄过火,午休时间都在给游客处理擦伤!"配图是手机相册里存的抓拍——暴雨天里,消防员背着中暑的游客在积水台阶上疾行,雨水顺着他们的帽檐成串滴落。

"救命!上周刚经历社死现场!"新跟评的网友晒出自己裹着绷带的脚踝,"以为自己体能不错,结果踩空摔下十级台阶。被抬担架的时候,听见沈队在对讲机里说'今天第七趟了',当时尴尬得想立刻消失..."这条评论下,有人贴出景区救援记录截图:近半年苍龙山日均救援3.2次,非火灾时期的救援占比高达87%。更扎心的细节不断被爆出:当地居民透露,消防员们的作训靴平均两个月就要报废一双,膝盖旧伤几乎是"全员标配"。一张偷拍的照片在评论区疯传——深夜山下临时消防救援支队的休息点内,年轻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边给膝盖缠冰袋边复盘当日救援,桌上堆着没吃完的泡面早已凉透。

这条评论刚发出就引发热议,有人立刻甩出对比图:泰山十八盘的石阶宽阔规整,两侧设有坚固护栏;而苍龙山的台阶高低错落,部分路段近乎垂直,外侧仅有一道细铁链作为防护。配文犀利:“泰山是‘征服’,苍龙山是‘玩命’!”亲历者的血泪分享迅速刷屏:“泰山我三小时登顶,苍龙山我连三分之一都没爬到!石阶又窄又陡,踩上去像踩在刀刃上,一低头就是万丈深渊,腿直接软成面条!”另一位网友补充:“泰山人多有安全感,苍龙山某些野路半天见不到人,摔了连喊救命都没人听见!”还有地理博主专业分析:“泰山海拔1545米,苍龙山2000多米,且后者坡度普遍超60度,局部接近90度。更别提泰山开发成熟,救援点百米一个;苍龙山很多区域连信号都没有,救援全靠消防员肩扛手抬!”评论区瞬间沸腾,有人后怕:“幸好当初选了泰山,不然现在就是救援视频里的‘显眼包’了!”

评论区突然跳出一条震撼留言:“上周在苍龙山亲眼看见军人抬担架!迷彩服和消防服混在一起,在暴雨里组成人链往山下撤伤员!”配图中,几名肩扛军衔的军人半跪在台阶上,冲锋舟的绳索勒进肩头,与消防员合力稳住滑向悬崖的担架,溅起的泥水糊满了所有人的脸。“不是演习!是真的!”亲历者激动地补充,“当时山体滑坡,普通救援绳根本扛不住,驻军部队直接开着直升机来支援!有个年轻战士背着老人下山时,自己脚踝扭伤了还咬牙坚持,最后是被战友架回去的。”这条动态下,满是“军民同心”的刷屏,有人翻出三年前的旧闻:有一次特大暴雨救援中,隐麟军们连续72小时未合眼,用背包带和树干临时制作担架,救出63名被困游客。

更戳心的细节被陆续曝光:军人救援时携带的压缩饼干,常常分给受伤游客,自己一个都没有吃;而且野战医疗箱里的最后一支葡萄糖,永远留给最虚弱的伤者。当网友晒出军人与消防员挤在急救帐篷吃冷馒头的照片,评论区瞬间泪目。有在东麟管辖内的玉龙军留言:“我们脱下军装也是普通人,但只要群众需要,我们随时能扛起担架——因为守护生命,从来不分兵种。”

上一章 人物介绍 逆火向你走来最新章节 下一章 小剧场(不作为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