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采女初封暗流涌
场景:静怡轩偏院、内务府分派处。秋风瑟瑟,落叶纷飞。
青禾跪在内务府青石地上,听着太监尖细的声音宣读封赏旨意。从八品采女的服饰和月例被呈上——两套素色宫装、一支银簪、三两银子。同入选的王若薇站在不远处,正八品选侍的湖蓝色宫装衬得她容光焕发,腰间玉佩随着她得意的步伐轻轻晃动。
"沈采女,这是您的住处对牌。"年迈的太监将一块乌木牌递来,上面刻着"寒香阁西偏殿"几个小字。青禾接过时,老太监忽然压低声音:"寒香阁临近冷宫,夜里风大,姑娘多备些厚被褥。"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怜悯。
搬入寒香阁那日,青禾独自抱着包袱穿过三道宫墙。西六宫最偏远的院落门漆斑驳,阶前杂草丛生。推开吱呀作响的殿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屋内只有一床一桌,窗纸破了几处,秋风直往里灌。青禾放下包袱,忽然听见墙角窸窣声——一只灰鼠从破洞钻出,与她四目相对。
"倒是比人坦诚。"青禾轻笑,从包袱里取出一块干粮掰碎放在地上。灰鼠警惕地嗅了嗅,叼起就跑。她望着老鼠消失的墙洞,若有所思地蹲下身,指腹摸到洞沿一些奇怪的粉末,凑近闻了闻——是雄黄混着朱砂。
当夜,青禾被一阵刻意放轻的脚步声惊醒。借着月光,她看见门缝下塞进一张字条。展开后是歪斜的字迹:"明日寅时三刻,浣衣局后巷。事关沈太医。"字迹与先前警告信如出一辙。青禾将纸条放在烛火上烧成灰烬,盯着跳动的火苗直到天明。
浣衣局后巷堆满破旧木盆,青禾躲在晾晒的床单后,看见一个佝偻身影闪进巷子。那人掀开兜帽,露出张布满疤痕的脸——竟是太医院打杂的老仆郑三!他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姑娘别露面,老奴长话短说。这是你爹当年最后开的药方真迹,被李太医私藏了二十年..."
话音未落,一支弩箭破空而来,正中郑三咽喉!鲜血喷在青禾藏身的床单上。她死死咬住嘴唇不敢出声。脚步声逼近,有人粗暴地拖走尸体。透过床单缝隙,她看见一双绣金线的官靴——是太医院院判的制式靴子!
回到寒香阁,青禾在墙角发现一个沾血的油纸包。郑三临死前竟将药方塞进了墙缝!展开泛黄的纸张,父亲熟悉的字迹让她眼眶发热。药方角落有个奇怪的墨点,对着阳光细看,竟是极小的"慕容"二字!
伏笔:郑三之死暗示太医院有人灭口;药方上的"慕容"二字指向皇后家族;寒香阁墙洞的雄黄粉暗示此处曾有人做法事。
第十二章:冷宫夜话惊秘辛
场景:寒香阁、冷宫夹道。秋雨连绵,夜色如墨。
连日的秋雨让寒香阁更加阴冷。青禾半夜被一阵似有若无的哭声惊醒,循声来到后院。残破的月亮门外,一条狭窄夹道通向更幽深的宫苑。雨幕中,隐约可见"静心苑"三个斑驳大字——那是冷宫的别称。
哭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铁链拖地的声响。青禾攥紧父亲留下的玉佩壮胆,踩着湿滑的青苔向前。忽然,一只枯瘦如柴的手从破窗伸出,死死抓住她的手腕!青禾险些惊叫出声,却见窗内是张苍白如鬼的脸——约莫三十岁的女子,双眼却浑浊如老妪。
"你是新来的采女?"女子声音嘶哑,"我见过你爹...沈太医...他给我送过安神汤..."青禾心头剧震。女子神经质地左右张望,突然塞给她半块玉珏:"拿着!去御花园东北角的第三棵老梅树下...挖..."
"哐当"一声巨响从冷宫深处传来,女子触电般缩回手。青禾听见沉重的脚步声和嬷嬷的呵斥:"疯妇又跑出来了!"她慌忙退回夹道,却踩到个软物——是只死去的黑猫,脖子上系着红绳,猫眼被人挖去,空洞的眼窝对着冷宫方向。
次日请安,青禾故意落在最后。经过御花园时,她假装遗落手帕,蹲在老梅树下快速挖掘。指尖碰到硬物,挖出个生锈的铁盒。盒中是一本残缺的《女则》,书页间夹着张发黄的懿旨——"静嫔巫蛊惑主,着废为庶人,赐...",后半截被血污浸染。翻到末页,几行娟秀小字记载着二十年前的秘辛:"慕容氏以吾儿性命相胁,逼我认下谋害先帝之罪。沈太医察觉端倪,已被设计构陷..."
回宫路上,青禾与一顶华贵轿辇擦肩而过。轿帘微掀,露出半张精致侧脸——是柳如烟!她似乎对青禾手中的包袱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瞥。当夜,青禾在灯下细看《女则》,发现某些字迹微微凸起。用父亲教的显影法涂抹后,浮现出一张宫廷密道草图,其中一条竟通向皇帝寝宫!
伏笔:冷宫疯妇身份与先帝时期冤案有关;密道图暗示后续重要剧情;柳如烟的出现暗示她已注意到青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