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何时渡鱼
本书标签: 现代  HE  作品已签约     

第四十九章 破绽

何时渡鱼

午后的小雨没有停歇的迹象,反而织成了一张细密的网,笼罩着安静的校园。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在雨水中显得模糊而肃穆。

  师渔坐在监视器前,屏幕被分割成数块:图书馆入口、历史文献区的实时监控、李教授办公室门口的影像,以及一个代表着何渡生命体征和实时音频的波动条。

  她戴着一只小巧的无线耳麦,低声道:“目标已进入图书馆七分钟,预计两分钟后抵达东方历史文献区C区。你还有时间。”

  耳机里传来何渡平稳的回应:“收到。”

  图书馆内,何渡穿着一件简单的灰色毛衣,戴着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看起来与周围埋首书海的学生别无二致。

  他漫步在高大的书架间,目光扫过书脊,最终在标注着“西域佛教艺术”的区域停下,抽出一本厚重的图册,假装翻阅,眼角的余光却时刻留意着通道入口。

  “她来了。”师渔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地传入耳中,“方向C区,步速正常。”

  何渡深吸一口气,将身体姿态调整得更加松弛,眉头微微蹙起,仿佛被书中的难题所困扰。

  脚步声渐近。

  李悦教授的身影出现在书架的另一端。她穿着素色的衬衫和长裤,外套一件卡其色针织开衫,一如既往的严谨朴素。她目标明确地走向一个特定的书架,伸手去取高处的一本典籍。

  就是现在。

  何渡仿佛不经意地转身,恰好挡住了李悦的去路,他像是刚发现对方,立刻后退半步,露出略带歉意的表情:“抱歉,教授。”

  李悦的手顿在半空,看了他一眼,目光在他手中的书上停留了一瞬:“没关系。”

  她的声音平和,带着学者特有的冷静腔调。

  何渡顺势而为,脸上适时的浮现出惊喜和一丝腼腆:“李教授?太好了,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您。我……我旁听过您的《丝路文化交流史》课程,有几个关于于阗佛教壁画风格演变的问题,一直想请教,不知是否耽误您时间?”

  他的措辞和表情都完美复刻了一个充满求知欲又有些忐忑的年轻学子。

  李悦的手收了回来,打量了他一下。何渡的外形极具欺骗性,认真起来时眼神清澈诚恳,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她似乎没有起疑,只是淡淡道:“你说。”

  “谢谢教授。”何渡立刻翻开手中的图册,指向一幅色彩绚丽的壁画临摹图,“关于于阗早期壁画中‘凹凸法’的运用,与龟兹、高昌地区的明显差异,除了颜料和地仗层的因素,是否更深层地反映了于阗本地信仰与外来佛教仪轨融合时的独特选择?

  我在您去年发表的论文里看到了相关论述,但还有些不解……”他提出的问题精准地切中了李悦的研究领域,并且显示出确实阅读并思考过她的著作。

  这成功引起了李悦的兴趣。

  她镜片后的眼睛微微亮了一下,对于学者而言,遇到认真研读自己作品的读者总是愉快的,即使对方只是一个旁听生。

  “你的观察很细致。”

  李悦的语气缓和了些,她走近一步,看向何渡指着的图片,“于阗的情况确实特殊,‘凹凸法’在那里不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视觉隐喻……”

  她开始简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逻辑清晰,引经据典。

  何渡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并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几个关键词,适时地插入一两个追问,引导着话题的方向。

  师渔在耳机里保持静默,只有极轻微的呼吸声,表明她正在全程监听。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学术交流的气氛融洽。

  突然,李悦的话语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停顿,几乎难以察觉。她正在解释一个关于于阗王室供养人画像的细节,但在提到某个特定年代时,她的指尖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正如在神鹰寺遗址发现的,公元七世纪中叶的那批供养人像,其服饰纹样明显带有……”她的语速恢复了正常。

  但何渡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不自然。耳机里,师渔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低而迅捷:“注意,她提到‘神鹰寺遗址’和‘七世纪中叶’时,有细微的生理应激反应,心率可能瞬间加快。追问这个点。”

  何渡面上不动声色,在李悦解释完一段落后,露出恍然大悟又带着新的好奇的表情:“原来如此。教授,您刚才提到的神鹰寺遗址,我最近正好看到一篇考古简报,说其中部分壁画的年代判定可能存在争议,似乎有晚唐甚至五代风格的渗透?这会不会动摇我们对于阗佛教艺术分期断代的传统认知?”

  这个问题略显尖锐,但以一个好奇学生的身份提出,并不突兀。

  李悦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何渡注意到她的视线微微下垂,落在了书架的木纹上,停顿了大约一秒。这是一种典型的回避思考性眼神。

  “学术争议一直存在。”

  她的回答四平八稳,听不出情绪,“新的发现总会挑战旧有的认知。但就神鹰寺而言,主流观点依然支持其主体为盛唐时期作品。你看到的那篇简报,作者的观点比较前沿,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她巧妙地将问题归咎于“学术争议”和“作者个人观点”,将自己摘离出来。

  “是这样啊。”何渡点点头,装作受教的样子,却没有完全放过,“那真是太遗憾了。我还以为能有更惊人的发现呢。教授,您认为在现有的考古发现里,有没有哪一处遗址,是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可能隐藏着颠覆历史认知的、还未被发现的秘密呢?”他试图用一种略带天真和浪漫化的提问方式,触碰更核心的领域。

  这个问题似乎触及了某种边界。

  李悦抬起头,目光重新聚焦在何渡脸上,那眼神依旧平静,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意味。她没有立刻回答。

  图书馆里只有纸张翻动和远处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雨声被隔绝在外,室内空气仿佛凝滞了。

  几秒钟后,她才缓缓开口,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了一些:“历史研究基于实证,年轻人。想象力和浪漫情怀是很好的驱动力,但最终,我们要对历史的真实负责,而不是去追求‘颠覆’和‘秘密’。”她的话像是一种温和的告诫,又像是一种划清界限的自我声明。

  说完,她微微颔首:“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我还有些资料需要查阅。”

  “没有了,非常感谢您,教授!”何渡立刻礼貌地道谢,表现得恰到好处。

  李悦不再多言,取了她要的那本书,转身走向阅览区。

  何渡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书架尽头,才缓缓吐出一口气。他合上图册,放回书架。

  “通话结束。她离开了。”师渔的声音传来,“你做得很好。”

  “她最后那段话,滴水不漏。”何渡一边低声说,一边自然地朝图书馆外走去。

  “是的。但她的生理反应和短暂的迟疑无法掩饰。

  ‘神鹰寺’、‘七世纪中叶’,这两个关键词对她而言很特殊。还有她对你最后一个问题的反应——一种下意识的防御姿态。”师渔的分析冷静而迅速,“她肯定有所隐瞒,或者,某些东西触及了她深层的不安。”

  “嗯。突破口可能就在这里。”何渡走出图书馆,细雨拂面,带来一丝凉意。他拉高了毛衣的领口,“我马上回来。”

  半小时后,何渡回到安全屋。带着一身潮湿的水汽和图书馆里那种旧书与消毒水混合的气息。

  师渔已经将刚才的对话录音和监控画面关键片段提取出来,正在反复播放李悦微表情和动作的特写。

  “看这里,”她暂停画面,指着李悦蜷缩的指尖和下垂的视线,“经典的应激反应。她在听到你追问神鹰寺时,产生了抗拒和戒备。”

  何渡脱下微湿的外套,走到她身后,俯身看着屏幕:“她试图用学术争议来掩盖。但她最后的告诫,听起来像是……经验之谈?”

  “像是在提醒别人,也像是在提醒自己。”师渔若有所思,“‘对历史的真实负责’,这句话重复了两次。”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确定。李悦教授绝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她平静的学术生活下,一定隐藏着某个与“神鹰寺”或“七世纪中叶”这个时间点相关的秘密。这个秘密让她如此谨慎,甚至对偶然提及的陌生学生都下意识地筑起防线。

  “需要深入调查神鹰寺遗址相关的所有资料,尤其是近十年的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特别是那些存在‘争议’的。”师渔迅速制定下一步计划,“还有李悦所有涉及这个遗址的学术活动记录。”

  “我来处理。”何渡直起身,“不过,在那之前……”

  他顿了顿,看向厨房的方向。

  “番茄和牛腩,应该已经准备就绪了。”

  师渔愣了一下,从高度紧张的分析状态中脱离出来,这才嗅到空气中不知何时弥漫开的淡淡香气。

  厨房的灶台上,一只砂锅正用小火咕嘟咕嘟地炖着什么东西,温暖的水汽氤氲在玻璃锅盖上。

  她这才想起他出门前说的话。原来他早就处理好了食材,设定了火候。

  一种极其陌生的感觉包裹了她。

  就像是紧绷的弦被轻轻松开,外面是冷雨淅沥,屋内是暖粥温汤,有人记得她随口一提的“comfortfood”,并在执行任务的间隙,悄然为她备好。

  她看着何渡走向厨房的高大背影,心里那片被羽毛搔过的涟漪,似乎又轻轻荡漾开来。

  “数据分析可以稍后。”何渡回头看她,眼神在厨房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现在,是‘修养’时间。师渔同志,请补充糖分和……舒适度。”

  师渔推了推眼镜,试图维持冷静的专业面具,但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

  “嗯。”她轻声应道,关掉了屏幕上的监控画面。

  窗外的雨还在下,室内的番茄牛腩汤的香气却越来越浓,暖意驱散了所有从外面带回来的潮湿和寒意。任务依旧疑云密布,但此刻,他们拥有了一段短暂而真实的休憩时光。

上一章 第四十八章 何渡:嗯,鱼鱼喜欢,下次再买 何时渡鱼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一份来自“鸽王”候选人的紧急避世(开学)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