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再回归义
本书标签: 脑洞 

第二十三章 怛罗斯遗迹,纸墨传薪

再回归义

怛罗斯的风沙比轮台更烈,卷着千年的硝烟味,打在李归唐的铠甲上。他站在一片断壁残垣前,脚下的夯土城砖上,还能辨认出模糊的“唐”字——这里正是唐玄宗年间,高仙芝与大食决战的古战场。

“归唐兄,你看这!”张淮鼎从废墟里捡起一块残破的麻纸,纸上还留着几行褪色的汉文,“是《金刚经》的残页!”

李归唐接过麻纸,指尖抚过粗糙的纸面,心中一动。他记起陈景的记忆:怛罗斯之战后,被俘的唐朝工匠将造纸术传到了西域,甚至远及欧洲。这片废墟下,或许藏着比金银更珍贵的东西——造纸术的传承。

“挖!”李归唐下令,“仔细搜,特别是那些带窑址的地方!”

归义军将士们拿着铁锹、锄头,小心翼翼地挖掘。果然,在一处坍塌的窑洞里,发现了完整的造纸工具:石臼、纸帘、烘纸的竹架,甚至还有半缸没用完的纸浆原料——桑树皮和破麻布。

“是造纸坊!”张淮鼎激动地喊道,“归唐兄,我们能在这里重建造纸坊!让汉文典籍传遍西域!”

“不止于此。”李归唐看着这些工具,眼中闪着光,“还要造‘活字’——用胶泥刻字,火烧坚硬,排版印刷,比雕版快十倍!”

活字印刷术!这个想法让张淮鼎目瞪口呆,随即狂喜:“若能成,《汉书》《后汉书》就能传遍河西,甚至波斯、大秦!”

可没等他们动手重建,大食的骑兵就杀到了。这次来的不是阿米尔那样的莽夫,而是大食哈里发亲自任命的“呼罗珊总督”穆萨——此人不仅善战,更懂谋略,带了一万精锐,号称“圣战军”,要“夺回怛罗斯,清除异教徒”。

“李归唐,交出造纸坊,皈依真主,我饶你不死!”穆萨在阵前喊话,他的阿拉伯弯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身后的骑兵列成整齐的方阵,比阿布的军队精锐十倍。

李归唐冷笑:“穆萨总督,怛罗斯是大唐的土地,造纸术是汉人的智慧,你想要,得问我手中的刀答应不答应!”

他早有准备。怛罗斯城外有片盐碱地,他让人在地下埋了数百个“土雷”——用陶罐装着硫磺、硝石和碎石,引线从地底引到远处的沙丘后,只需点燃,就能引爆。

“圣战军,前进!”穆萨挥刀下令。

大食骑兵如潮水般冲向盐碱地,马蹄踏在白色的盐壳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在前锋即将冲出盐碱地时,李归唐猛地挥下红旗——

“轰!轰!轰!”

数百个土雷同时引爆,盐碱地瞬间变成火海,碎石混合着盐粒飞溅,大食骑兵惨叫着从马上跌落,阵型大乱。

“就是现在!”李归唐亲率骑兵冲杀,破甲弩专射穆萨的亲卫。他知道对付这种宗教狂热的军队,必须先斩其首。

穆萨没想到李归唐有如此狠辣的手段,亲卫被射倒一片,自己也险些被流矢击中。他又惊又怒,指挥残余骑兵反击,却被归义军分割包围在盐碱地边缘。

激战至黄昏,大食军损失过半,穆萨带着残兵逃回呼罗珊,临走前对着怛罗斯方向怒吼:“李归唐!我会带着十万大军回来的!”

“随时恭候!”李归唐勒住战马,看着夕阳下的怛罗斯废墟,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知道,穆萨的威胁不是空话,大食在中亚的势力根深蒂固,迟早会卷土重来。

“归唐兄,我们真要在这里建造纸坊?”张淮鼎看着满地的碎石,有些犹豫,“这里离大食太近,不安全。”

“越不安全,越要建。”李归唐指着那处窑洞,“你想,为什么大食要毁了这里?因为他们怕——怕汉文典籍传播,怕汉人文化影响西域。我们偏要让这里的纸,比大食的羊皮卷还便宜,让每个西域人都能读得起书!”

他让人从龟兹请来造纸工匠,以废墟里的工具为基础,重建造纸坊。又让人在附近开垦土地,种植桑树——桑皮是最好的造纸原料,桑叶还能养蚕,一举两得。

可造纸坊刚开工,长安就来了个不速之客——宦官田令孜,新帝唐僖宗最宠信的“阿父”,带着圣旨,说是要“巡查西域,宣慰军民”。

“李都护,”田令孜捏着兰花指,阴阳怪气地说,“陛下听说你在怛罗斯‘私造军械,意图不轨’,特命咱家来看看——这造纸坊,怕不是个幌子吧?”

李归唐心中冷笑,知道这是田令孜想敲竹杠。他不动声色地让人抬来一箱东西:“公公远道而来,辛苦。这点‘薄礼’,是西域的特产,还请公公笑纳。”

箱子里不是金银,而是怛罗斯新造的纸——雪白、光滑,比长安的宣纸还要好。田令孜本想发作,拿起一张纸对着阳光看,突然眼睛一亮:“这纸……竟比宫里的还好?”

“公公若是喜欢,归义军愿每月给宫里送一万张。”李归唐笑道,“另外,我让人用这纸印了些《金刚经》《道德经》,公公带回长安,分赠贵戚,必能积德行善。”

田令孜最爱附庸风雅,一听能得好纸,还能落个“善举”的名声,顿时眉开眼笑:“李都护果然懂事!那些‘不轨’的谣言,咱家回去定会帮你澄清——对了,这纸叫什么名?”

“就叫‘怛罗纸’。”李归唐道。

送走田令孜,张淮鼎松了口气:“归唐兄,你这招‘以纸行贿’,真是绝了!”

“不是行贿,是让他们看到好处。”李归唐看着造纸坊里忙碌的工匠,“长安的官员或许会猜忌我们,但绝不会拒绝更好的纸、更便宜的书——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刀枪更能深入人心。”

数月后,怛罗纸传遍西域。克孜尔千佛洞的僧人用它抄写经文,龟兹的商人用它记账,连波斯的使者都求购了数百卷,说是要带回巴格达,献给哈里发。

更让人惊喜的是,李归唐改良的“泥活字”试验成功了。工匠们用胶泥刻出单字,火烧后坚硬如石,排版时灵活组合,十日内就印出了《孙子兵法》百卷——这速度,让雕版工匠们瞠目结舌。

消息传到漠北,连黠戛斯的可汗都遣使来求购活字版的《汉礼》,说是要“学习大唐制度”。李归唐趁机与他签订盟约:“只要黠戛斯不犯河西,怛罗纸和活字版,随便你们买。”

西域的格局,悄然改变。归义军不再仅仅是军事力量,更成了文化传播的使者。李归唐站在怛罗斯的造纸坊前,看着满载纸张的商队驶向西方,忽然明白:真正的“归唐”,不是把西域变成另一个中原,而是让中原的文明,与西域的风情交融,开出新的花。

这年深秋,敦煌传来急报:张议潮的旧部、瓜州刺史王宗实,勾结吐蕃残部,在瓜州叛乱,声称要“恢复张家旧制”,还说李归唐“用妖术惑众,造纸是为了传播异端”。

“王宗实?”李归唐捏紧了手中的怛罗纸,纸上刚印好的《河西律法》还带着墨香,“他早不反晚不反,偏在怛罗纸传开时反,背后定有大食或吐蕃的影子。”

张淮鼎怒道:“这老匹夫!张公待他不薄,竟敢叛乱!我去平叛!”

“你留下守怛罗斯,防止穆萨偷袭。”李归唐摇头,“我亲自去瓜州——有些旧账,该算了。”

他点齐五千骑兵,带着新造的“飞火枪”和活字版的《告瓜州百姓书》,往瓜州而去。书里写得明白:“王宗实勾结外敌,拆毁棉田,焚毁仓库,实乃河西罪人。归义军只诛首恶,不伤百姓,凡献城者,免三年赋税。”

这是李归唐第一次用“纸”来打仗——他相信,民心比刀枪更重要。

瓜州城外,王宗实站在城头,看着远处扬起的烟尘,冷笑道:“李归唐想用几张破纸收买人心?太天真了!传我命令,把城里的百姓赶到城头当肉盾,我看他敢不敢开枪!”

可他没想到,归义军还没到,城里就乱了。百姓们偷偷传阅着《告瓜州百姓书》,想起李归唐推广棉花、兴修水利的好处,再看看王宗实带来的吐蕃兵烧杀抢掠,早已心生不满。

当李归唐的骑兵抵达城下时,一个年轻的棉农突然举起锄头,砸向守城的吐蕃兵:“别信王宗实的!归唐郎君是来救我们的!”

“开门!开门!”百姓们呼应着,冲向城门。王宗实的旧部本就不愿叛乱,见状纷纷倒戈,有的甚至直接绑了王宗实,打开城门投降。

兵不血刃,瓜州平定。李归唐看着被押下城头的王宗实,没有杀他,只是让他去怛罗斯的造纸坊——不是坐牢,是让他看着那些雪白的怛罗纸,想想自己究竟背叛了什么。

夕阳下,瓜州的棉田随风起伏,像一片白色的海洋。李归唐站在田埂上,张淮鼎从怛罗斯传来的信鸽落在肩头,信上只有八个字:“穆萨动向不明,当心。”

他抬头望向西方,怛罗斯的方向,隐约有烽烟升起。

李归唐握紧了腰间的短刀,刀柄上的“归唐”二字,在夕阳下泛着光。

上一章 第二十二章 佛窟火光,智取龟兹 再回归义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葱岭伏击,双线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