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子文凝视着眼前这位新君,心底忍不住啧啧称奇。这少年君主的点子还真是够别出心裁呐。他眼皮微垂,目光若有所思地落在对方脸上,仿佛能透过那张年轻的面庞看见时光在悄悄流转,那些尘封已久的回忆慢慢浮现出来。
当年的公子聿,为了把朝中那些老顽固拉拢到自己这边,又是送礼又是拍胸脯许诺,忙得像个陀螺一样脚不沾地,好容易才把公子艰和公子恽一个个踢出了局。那时的公子聿,意气风发得不得了,走路带风,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对手的脊梁上,扬眉吐气得很咧。
可眼下的新君呢?斗子文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这张略显稚嫩却沉稳如水的脸。这少年比起当年的公子聿,似乎多了几分内敛,少了几分张扬,连坐着的姿态都透着一股让人琢磨不透的镇定。
“改制之事,臣觉得皇上考虑得周全。”斗子文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不失恭敬,“皇上年纪轻轻就登上大位,根基还未稳固,眼下正需要一件亮眼的政绩来立威。”
说着,他抬手轻抚胡须,动作舒缓而从容。稍作停顿后,他又压低了几分嗓音,语气中多了点意味深长的味道:“正巧啊,臣近日得到些风声——靠近丹阳的绞国,似乎受了周王室的暗中鼓动,蠢蠢欲动,意图对我们不利。”
斗子文顿了顿,目光微微闪烁,像是在观察新君的反应。“依臣之见,这倒是个好机会。借着这个由头发兵讨伐绞国,既能替皇上挣下一份功绩,稳固您的威望,又能为改制铺路,岂不是一举两得?”
他捋了捋胡须,声音愈发悠然,却带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分量:“不过,皇上千万要记住,改制这种事情,急不得,就像温水煮食物一样,火候不到,味道可就变了……”
熊聿深以为然的点头,感叹道:“令尹为楚国为朕可是费心呐,这题仪朕采纳了,改制之事由你提出,那么也交由你办,今尹的能力朕放心。”
他说的慢斯条理,话语间却又透露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信任。
斗子文起身,躬身领命道。
“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