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草木间:文学院学茶的那些年
本书标签: 现代  师姐弟  师徒   

跨考之路

草木间:文学院学茶的那些年

与此同时,A大中文系名师梁砚之教授办公室。

夕阳的余晖透过高大的落地窗,斜斜地洒在堆满古籍和文献的红木书桌上。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墨香和一丝茶香。梁砚之端坐在宽大的扶手椅里,脊背挺直,一丝不苟。他手中拿着新一届研究生的资料,目光落在最上面那份,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

陆简,本校2019级茶学专业本科生,2023级中文系研究生。”茶学跨考中文跨度不小。他指尖无意识地在那行字上点了点,抬起了眼。

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得到一声冷淡的“进”后,一个穿着中式长裙的女孩子走了进来。她气质娴静大方,眉眼间带着书卷气,正是陆简。

陆简走到书桌前约三步远的地方站定,规规矩矩鞠了一躬。

陆简老师好

梁砚之为什么选择了跨考到中文系?

梁砚之中文系不比其他,需得有深厚的文学底蕴,非一时热情可支撑。

陆简因为我热爱文学,那些文字构筑的世界,那些穿越时空的情感与哲思,让我着迷

梁砚之热爱是起点,但绝非通行证。我见过太多因‘热爱’而入门,最终因畏难、因懈怠、或因分心旁骛而半途荒废的例子。(他的目光锐利地锁定陆简)你的简历显示,你在茶学系成绩优异

陆简是。(陆简应下)我对文学的热爱支撑了我跨考,更是仰慕您的学问而考到您门下。

梁砚之既然你考到了我这(梁砚之的声音平稳无波,没有丝毫被热情打动的迹象,反而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疏离)我自然会尽到导师的责任,好好带你。日常的功课,也要用心。

导师的责任——这五个字像一道无形的鸿沟,清晰地划分开了师生与师徒的界限。

一股浓烈的苦涩在陆简弥漫开来。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深深地弯下腰,鞠躬的幅度比之前更大,仿佛想用这恭敬的姿态掩藏住瞬间涌上眼眶的酸热。

陆简是,谢谢老师

门外走廊的光线有些刺眼。陆简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闭上眼,胸腔里翻涌的苦涩和失落几乎要将她淹没。她考上了,她站在了离他最近的地方,却仿佛隔着一道天堑。

此刻,办公室内,梁砚之的目光落在陆简那份资料上,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本批次专业课最高分,不然也分不到他这里来,他并非完全无动于衷,这分数确实证明了她非凡的应试能力和积累。但……再看看吧

梁砚之并未降低要求。相反,他第一份布置的作业就极具分量——要求她就一本论文集,撰写一篇深度读书笔记。这不仅仅是检验她的阅读理解和笔记能力,更是要“探探她的底”,看她是否能沉入理论的深海,而非浮于表面的赏析。

陆简的性格里没有“放弃”二字。于是,A大校园里多了一道执着的身影

但凡梁砚之给本科生上的《文学理论基础》、《古典诗词鉴赏》等基础课,只要她自己没课,必定早早坐在阶梯教室的角落旁听

梁砚之常去的古籍阅览室角落和他偏好的靠窗位置,在他沉浸于泛黄的书页,眉头微蹙思索时,会有一盏清茶被轻轻放在桌角。梁砚之起初会微微一怔,抬眼看到是陆简,她只是微微欠身示意,便悄然退开,找一张桌子坐下学习,仿佛只是尽一份学生的心意。

那份作业,陆简更是倾注了全部心力。她精读了每一篇论文,梳理了核心观点和论证逻辑,更在笔记中融入了自己深刻的思考与质疑。字迹工整,逻辑清晰严密,观点虽显稚嫩但充满灵性和探索的勇气。

交作业的日子到了。陆简将那份厚实、装订整齐的笔记本轻轻放在梁砚之堆满文献的办公桌上。

梁砚之(正在批改另一份作业)放那吧

几天后,笔记本回到了陆简手中

翻过前面细致严谨的批注,最后一页,写着十二个字:基础扎实,思考深入,用心良苦。可圈可点。

上一章 回门之难 草木间:文学院学茶的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