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两点,北宸综合性大学广播站录音室内,红灯亮起。 贺峻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脸上挂着专业而亲切的笑容,对着话筒流畅地念出开场白
贺峻霖“各位听众下午好,欢迎收听本期的《校园相对论》,我是主持人贺峻霖。今天我们的节目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变动,原定的植物学专题呢,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一位特别的跨界嘉宾——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严浩翔同学!他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和我们聊聊最近风靡的……多肉植物现象!严同学,欢迎你!”
严浩翔坐在贺峻霖对面,面前也摆着一个麦克风。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扣子一丝不苟地扣到第一颗,金丝眼镜后的目光略显紧绷,放在桌上的手微微蜷着。听到贺峻霖的介绍,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声音努力保持平稳
严浩翔“大家好,我是严浩翔。很高兴……参与讨论。”
声音透过高质量的设备传播出去,比平时更显得清冷低沉,带着一种奇异的磁性。
贺峻霖“严同学,我们都知道你是经济建模方面的大神,”
贺峻霖开始引导话题,
贺峻霖“怎么会对多肉植物产生兴趣呢?这两者听起来似乎……有点距离?”
严浩翔推了推眼镜,进入了熟悉的领域,语气自然了许多
严浩翔“兴趣谈不上。但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其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传统领域。任何存在稀缺性、选择、交易和信息不对称的地方,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框架进行观察。多肉植物市场,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微观案例。”
他顿了顿,继续道:
严浩翔“比如,多肉植物品种繁多,但真正能成为‘网红’、产生高溢价的,往往是那些在外观、颜色、形态上具有稀缺性,且易于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视觉传播的品种。这背后涉及到了供需关系、消费者偏好、信号理论,甚至是……凡勃伦效应。”
录音室外,透过玻璃墙围观的工作人员和偶尔路过的学生都听得有些愣神。本来以为是来凑数的,没想到这经管学院的帅哥一开口,就这么……硬核?而且,“凡勃伦效应”是什么鬼?
贺峻霖适时地插话,进行“人话翻译”:
贺峻霖“哇!所以严同学的意思是,咱们买多肉,有时候不光是因为它好看好养,还可能是因为它‘稀有’、‘流行’,买它能带来一种……嗯……社交满足感?或者说,显得自己很有品味?”
严浩翔“可以这么理解。”
严浩翔点头,
严浩翔“价格本身在某些情况下也成为了一种消费的动力,而不仅仅是成本的反映。”
贺峻霖“哦~~”
贺峻霖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贺峻霖“那像‘桃蛋’、‘奶酪’这些贵得要死的品种,就是多肉里的‘奢侈品’了?”
严浩翔“类比并不完全准确,但逻辑上有相似之处。”
严浩翔严谨地补充。
接下来的访谈,就在这种奇妙的节奏中进行。严浩翔负责抛出专业概念和数据分析,而贺峻霖则负责插科打诨、提问引导、以及最关键的把那些晦涩术语翻译成大白话。
严浩翔起初还有些放不开,但谈到自己擅长领域时的那种专注和自信,透过电波清晰地传递了出去。他逻辑清晰,引用的数据虽然来自“野路子”但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偶尔被贺峻霖逗得无奈反驳一句“不能简单归结为‘看脸’……”,反而显得真实可爱。
连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广播站站长都听得津津有味,对着玻璃墙外的副站长比口型:
万能人物「站长」这期……好像有点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