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直球 (โต๊ะริม (Melt) 心动版)》
后面的一周,姜宓像是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再也没出现在张凌赫的实验室门口、图书馆座位旁,甚至连微信都没再发过一条。
起初,张凌赫只当她是新鲜感过了,注意力被别的事吸引,心里甚至还有点“总算清静了”的轻松。可过了两天,当他习惯性地在走出研究室时往走廊瞟,却没看到那个笑盈盈的身影;去图书馆坐下时,对面的空位空荡荡的;连去食堂吃饭,都没再听到那句“学长我跟你点一样的”,心里竟莫名空了一块。
他是典型的摩羯座,习惯了规律和掌控,突然被打破的节奏让他浑身不自在。周三下午去网球场,连朋友都察觉到他的不对劲:“怎么回事?你今天打球跟丢了魂似的,那丫头没来给你加油,你就蔫了?”
张凌赫握着球拍的手紧了紧,冷着脸反驳。
张凌赫胡说什么
可挥拍的力道却明显乱了,连简单的发球都出了界。他烦躁地抹了把汗,目光不自觉地往场边瞟——还是没人。
周末系里开学术研讨会,他作为主讲人之一,结束后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屏幕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消息。周扬凑过来,小心翼翼地问:“赫哥,姜宓同学这几天好像没找你……你俩是不是吵架了?”
张凌赫皱起眉。
张凌赫没有。
可心里那股莫名的烦躁却越来越浓。他点开微信,看着姜宓那个七岁的头像,手指在对话框上悬停了很久,最终还是什么都没发。摩羯座的骄傲让他拉不下脸主动联系,可心底的失落却像潮水般蔓延。
他开始控制不住地留意哲学系的方向,甚至在去图书馆时,会特意绕到哲学系的书架区晃一圈,期待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听到同学议论姜宓参加辩论赛拿了最佳辩手,他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忍不住想:她连辩论都这么厉害?
周五晚上,他坐在书房写论文,却频频走神。电脑屏幕上的文献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脑海里全是姜宓的样子——她递糖葫芦时狡黠的笑,网球场边用力加油的样子,还有跳舞时自信张扬的身影。他第一次发现,那个叽叽喳喳的小太阳不在身边,他规律的生活竟然变得如此乏味。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他以为是姜宓发来的消息,立刻抓起来看,结果只是一条推送新闻。失望瞬间涌上心头,他烦躁地把手机扔到一边,靠在椅背上闭着眼。占有欲在这一刻悄然苏醒,他甚至开始胡思乱想:她是不是去追别人了?是不是觉得自己太冷,所以放弃了?
这种从未有过的患得患失让他感到陌生又无措。他承认,自己好像真的被那个明媚热烈的女孩吸引了。从最初的无奈、烦躁,到后来的习惯、在意,再到现在的失落、想念,心动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
_
而另一边,姜宓的校园生活却过得无比热闹。哲学系的课堂上,她总能提出独到的观点,和教授讨论得热火朝天;周末还跟着志愿者团队去社区教小朋友画画,朋友圈里晒出的照片里,她蹲在孩子们中间,笑得一脸温柔,浅褐色的眼眸里满是暖意。
有次张凌赫去校图书馆查资料,远远看到姜宓抱着一摞绘本从少儿阅览区走出来,身边跟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拉着她的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姜宓耐心地听着,时不时弯腰回应,阳光落在她浅棕色的卷发上,温柔得像幅画。他站在书架后,看着她把小女孩送到家长手里,又笑着挥手告别,全程没注意到不远处的他。
还有次晚上,他开车经过学校的露天剧场,看到舞台上正在举办小型音乐会。姜宓穿着白色长裙坐在钢琴前,指尖在琴键上跳跃,弹奏的曲子轻快又明亮。台下的学生跟着节奏鼓掌,她抬头微笑时,月光洒在她脸上,和那天在网球场边活力四射的样子截然不同,多了几分安静的温柔。
张凌赫坐在车里,听着那首没听过的曲子,直到音乐会结束才开车离开。他拿出手机,点开和姜宓的对话框,上次的聊天记录还停留在那句“晚安”。他犹豫着要不要发点什么,指尖划过屏幕,最终还是锁了屏。
这一周,姜宓的朋友圈更新得很频繁,有课堂笔记的照片,有操场跳舞的抓拍,还有和小朋友们的合影,每条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张凌赫看着这些动态,心里那点莫名的失落越来越清晰——原来习惯了一个人的热闹后,突然的安静会这么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