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形式的善良
平日里我们说的善良是什么,好说话,待人和善。乐于助人,性格稳定,
也能称之为善良称之为好人,只不过这是小的善良。
我们有的时候会惊讶,当我们得知一些所谓伟人的真相,比如说书本华把一个老妇人推下楼,让她做了一辈子轮椅,在那个妇人死了之后,叔本华就在日记上写着这个老太婆终于死了,如释重担
我在想为什么犹太人被杀害了?为什么这种大团体排斥小团体的一个简单的排斥性行为就能够造成1200万人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犹太人没有给基督教面子,基督教说有上帝,犹太教他就是说没有,好好好,你居然不承认有上帝你该下地狱啊,基督教禁止犹太教从事其他的东西 ,就让犹太人放贷,等到犹太人放了贷之后,基督教反手一说,你看这个犹太人真是一个贪婪的民族啊,天天在这儿剥削底层民众。后来发生的瘟疫都说是犹太人放的毒,发生的战争也说是犹太人搞的鬼,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歧视,叔本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说,任何种族都是平等的,犹太人跟我们大家都一样,可想而知他在欧洲过的不太好,大家都歧视犹太人,就你搞平等,你这个想法有点偏激啊,贫瘠的人怎么能够教育子弟呢?那不误人子弟了,你想当大学教师,没门儿,驳回。那舒本华他不管这一套,在他的哲学体系里面就是反对种族歧视,在著作中公开批评反犹主义,并在抗议书上签名。
叔本华的道德不怎么样,他不是个好人,他甚至就是个坏人,为人不怎么样,也不和蔼可亲,他为人很孤僻,看事情也悲观,对亲戚朋友啊,邻居啊都很冷淡,唯一的一点好的就是他对真理的执着,他能够付出一切去维护真理。
至于萨特跟波夫娃,他们成为存在主义实践失败的一个历史符号。所谓的存在主义实践被人性弱点打败,关键在于尽管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要求自由的同时需要承担责任,但是萨特在实践中并未做到此点,相反他逃避责任,原因在于萨特过于注重个人的社会形象,学术权威,将自己的开放式关系公开,让存在主义实践形式化,向公众证明自己是绝对自由的,
那么实际上犯了如下的错误
权力关系不对等,萨特跟波夫娃在这次实践中双方占有的权力是不同的,萨特因为学术权威和社会形象,以及男性优势,在这次对自由主义的实践中,虽然声称自己与波芙娃的爱才是唯一的真实的爱,但是这份爱没有他应有的重量,没有尽到他应有的责任,根据常识就能够得到,这种开放式关系明显更利于男性,为了维持他跟萨特的唯一的真实的爱,波夫娃不得不放弃了众多的其他的感情。
否认他者的主体性,这不可避免的让萨特丧失了对他情人的尊重,因为萨特认为他人及地狱也就是说会对相互的主体性不停的循环否定,那么萨特就想固定住,把它定为永恒的主体,把对方定为永恒的客体,这点是非常悲观的
否定人的本能
我想说的是,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愿意抛弃名誉,放弃稳定的秩序,放弃稳定的爱情,稳定的家庭,背负世人的骂名,用一生的时间追求真理
我也想到一句话,英勇献身固然是可贵的勇气,但更高形式的勇敢是为了真理而苟且痛苦的活着。他可以宣告,他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他走的路是错的,他告诉后来者,你们可以踩着我的尸体去寻找一条更可能正确的道路。
据说氰化氢剧毒,苦杏仁味儿就是哪个化学家啊,习惯性的鼻子闻了一下,43岁就死了
这群人,追求真理,超越了生命,超越了道德,也超越了法律,他们不是道德法律的遵守者,他们是道德与法律的创造者。在这条人迹罕至的路上,注定孤独,注定被人误解。
大善若恶
我得沉默一会儿,因为你说的这个叫苦难。因为出轨是普遍现象。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觉得实在太无力了。一夫一妻制固然优于一夫多妻制,可与人性却并不是完全匹配的。所以这是必然趋势。
其中所造成的理想与现实之参差,就是社会层面的需求与个人的需求之间的参差
这其中的参差也就是社会螺旋式上升的部分
如果对这一点有清醒的准确的洞察力
那么就应该可以根据当下的社会情况进行个人行为的微调。
我自己是知道该怎么办的,但是我也影响不了其他人。
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陷入到一种无意义的痛苦当中,自我制造敌人。因为认知维度实在太过难以跨越。所以惨痛的代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历。
关于年轻女性的穿着问题
看了一个视频,一个老师说你穿着暴露吸引来的是好色之徒,我感觉打击面有点儿太广了,实际上整个社会除了金字塔尖儿的那一群人之外,其他的人都好色,而金字塔尖儿的那群人为什么不好色呢?是因为性资源充足了之后,他会更加注重于内在。
但我觉得他想表达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个意思
呃,这里的话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看的电影片段说了一个风骚跟风情之间的差别风骚让人想上,风情让人想爱,说完还搞了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
是的,在衣着暴露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之上还有一个风骚与风情的区分
那么显而易见的,这位老师强调的是内在要多于肉体的占比。
招阅读搭子,思想交流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