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雪落离殇
本书标签: 古代  小虐文  短故事 

番外篇:桃源旧梦·山河长念

雪落离殇

第一章:铁匣惊梦

元和十五年春,新任桃源县令程砚之在整理县衙旧档时,发现一只生满红锈的铁匣。匣上贴着的封条早已斑驳,却仍能辨认出"军机重地,擅启者斩"八个朱砂大字。

"大人,这..."随行的师爷面露惧色,"此物恐是十年前那场大战的遗存,不如..."

程砚之的指尖拂过匣上刻痕,忽然触到一处凹陷。借着昏黄的油灯,他看清那竟是一朵桃花印记,与县衙大门上的纹饰如出一辙。

"开。"他斩钉截铁道。

铁匣开启的瞬间,一股陈年的血腥气扑面而来。最上层是几份染血的军报,其下压着厚厚一叠信笺。程砚之小心翼翼地取出最上面那封,泛黄的封皮上赫然写着:"吾妻阿念亲启——夫阿衍绝笔"。

窗外春雨忽然变得急促,打得瓦片噼啪作响。一滴雨水顺着窗棂滑落,正巧洇在"念"字上,仿佛迟来了十年的泪。

第二章:血书千言

信纸已经脆薄如蝉翼,程砚之不得不屏住呼吸展开:

"阿念: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桃源镇的槐花该开了吧?记得你说最爱把槐花拌在糯米里蒸,我总笑你贪吃,其实每次都会多采一捧藏在袖中..."

字迹到这里突然变得凌乱,大片褐色的污渍晕染开来。程砚之翻过信纸背面,发现后续内容竟是用木炭写在碎布条上的:

"三月初七,赵老三带着敌军从后山小道偷袭。我率三十死士断后,兄弟们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我握着半截断剑。阿念,那时我忽然想起你送我的护身符——你说里面缝了桃源寺的香灰,能保平安。我把它捂在心头,竟真的杀出一条血路..."

接下来的字迹开始歪斜颤抖:

"他们把我吊在辕门三天三夜,用蘸盐水的马鞭抽打。最疼的时候,我数着青石板路上的裂缝熬时辰。第九十八道裂缝最宽,小时候你总在那里绊跤,我便日日去磨平它..."

程砚之突然停住。信纸最后夹着一片干枯的花瓣,旁边写着:

"这是从你送我香囊里找到的桃花。十年了,颜色竟还没褪尽。阿念,你说人死后真有魂魄吗?若是有,我定要化作春风,年年都来看你。"

第三章:故园遗踪

次日拂晓,程砚之带着衙役寻到了阿衍旧居。推开腐朽的木门时,檐角铜铃突然无风自动,惊起一群栖息的麻雀。

"大人小心!"衙役突然指着房梁,"那上面..."

阳光穿过破败的屋顶,照出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程砚之搭梯查看,发现全是深浅不一的"正"字,整整一百七十六个。

"是...是牢里记日子的法子。"老衙役声音发颤,"衍将军被囚禁的那半年..."

后院那株老槐树已经枯死,但树洞中竟藏着一个油布包裹。程砚之解开时,一柄锈迹斑斑的短剑"当啷"落地,剑柄上缠着的红绳早已褪色,却还系着半块玉佩——正是周铁匠熔炉中发现的那枚的另一半。

"大人!"师爷突然惊呼。只见树根处的泥土里露出个陶瓮,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封未寄出的信。每封信上都标注着日期,从元和五年腊月一直到元和六年秋——正是阿衍生命的最后时光。

第四章:山河回声

程砚之在油灯下读到三更。当他展开最后一封信时,一片梧桐叶飘落而出,叶脉上竟用针尖刻着一幅画:两个小人儿并肩坐在屋顶,远处是桃源镇连绵的青瓦。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

"阿念:

今夜狱卒多给了半碗饭,想必是要送我上路了。别难过,我听见镇上的更鼓声了,还有卖糖糕的梆子响——和你十四岁生辰那晚一模一样。记得那时你说..."

字迹在此中断。信纸右下角有个未写完的"笑"字,最后一捺拖得很长很长,像极了那年阿念没等到的归人身影。

五更鼓响时,程砚之独自撑伞来到后山。阿念的坟前不知何时摆上了一碟槐花糕,旁边是用桃枝编的小小指环——正是桃源镇嫁娶时的习俗。

雨幕中忽然传来孩童的歌声:

"青石板,九十八..."

"阿衍哥,不回家..."

"等到桃花变白发..."

"阿念姐,不说话..."

程砚之循声望去,几个总角小儿正在石板路上跳格子。他们脚下的裂缝里,一株野桃树苗倔强地探出新芽。

第五章:长明灯火

三日后,程砚之在县衙设了间小小的祠堂。正中的青玉案上,左边供着那叠血迹斑斑的家书,右边摆着两半重逢的玉佩。案前长明灯的灯油里,浸着那片刻画的梧桐叶。

"大人何苦..."师爷欲言又止。

程砚之将最后一封家书供上香案:"你看这字里行间,可曾有半句悔恨?"

窗外春雷滚滚,一道闪电照亮香案上的题字:

"相思始觉海非深"

上一章 雪落离殇 雪落离殇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篇:桃源幻梦·浮生一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