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点点头,把排骨塞进嘴里,酸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眼眶却有点发热——她想起第一次在国家队见到孙颖莎时,自己还是个连发球都发不稳的新人,孙颖莎正对着墙壁练反手,看见她笨拙的样子,走过来手把手教她握拍
孙颖莎手腕要稳,发力点在小臂,不是肩膀。
那时候她就想,要是能有一天,能站在和孙颖莎一样的高度就好了。
决赛当天的阳光格外刺眼,透过球员通道的玻璃窗,把地面照得发白。林夏站在通道里,听见外面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有中文的“加油”,也有英文的“Come on”。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球拍,用拇指蹭了蹭拍柄上的胶带——那是孙颖莎帮她缠的,去年全运会前,她的球拍胶带松了,孙颖莎坐在训练馆的地上,帮她缠了整整十分钟,还说
孙颖莎缠紧点,手感好。
王楚钦紧张吗
王楚钦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她身边,他今天穿了件白色的队服,胸前印着五星红旗,手里还拿着瓶冰水,瓶身冒着冷汗。
她抬头看向王楚钦,他正挠着头笑,耳朵尖有点红
王楚钦别担心,我坐在你一眼能看到的地方给你加油
林夏深吸一口气
林夏放心吧
赛前热身时,球台两端的灯光亮得有些晃眼。林夏握着球拍,对着球网练正手攻球,每一次击球都能听见球与球拍碰撞的清脆声响。对面的孙颖莎正在练反手衔接,动作舒展流畅,球拍在她手里像有了生命,每一次挥拍都带着十足的力量。突然,孙颖莎停下动作,走到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运动服传过来
孙颖莎别紧张
林夏点点头,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她知道,这场比赛,不仅是为了金牌,更是为了她们彼此——为了那些在训练馆里一起流的汗,为了那些互相纠正动作的瞬间,为了那句“想和你站在最高的赛场”的约定。
裁判吹响哨声时,林夏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她走到球台一侧,弯腰系紧鞋带,再抬头时,正好对上孙颖莎的目光。两人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那是她们之间的默契,从省队时就有,不管是训练赛还是正式比赛,赛前总会用这样的方式互相打气。
第一局开始,孙颖莎率先发球。她的发球又快又转,手腕轻轻一旋,球贴着球台白线落地,林夏下意识地侧身拉冲,却判断失误,球擦着球拍边缘飞了出去。“1:0”,裁判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清晰地落在场馆的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的几个球,孙颖莎完全掌握了节奏。她的反手衔接快得像闪电,正手攻球又准又狠,林夏有些跟不上,连续丢分。7:10,孙颖莎拿到局点,观众的欢呼声像潮水一样涌来,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
她走到场边,拿起毛巾擦了擦汗,抬头就看见王楚钦坐在第一排
林夏深吸一口气,把冰水放在额头 冰凉的触感让她彻底冷静下来。最后一个球,孙颖莎发了个反手长球,林夏侧身拉冲,球却擦着球台边缘飞出了界。裁判举起手,示意孙颖莎赢下第一局,比分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