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才刚准备走。
太太身边的蓉妈妈领着一个陌生妇人过来,那妇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泛着乌黑油亮,身上的衣服看着虽然旧了些,洗得却有些发白,凑近了还有一股皂角味儿。
显然是进来之前特意拾掇过。
蓉妈妈叫停了浣碧,看她手里的东西笑着说:“哟,这怎么还让姑娘自个儿去拿吃食了,下回你吩咐一声,让采买的婆子买了给姑娘送去。”
浣碧嘿嘿一笑,露出一排小白牙,也不解释,而是看着陌生妇人转移话题:“家中新请的?”
蓉妈妈点头,喜气洋洋地说:“是啊,老爷升了官,夫人叫把整个儿院租下,人手有些不够使,这才又添了一个里头侍候的丫头,和一个厨娘。”
身子一让,给浣碧看人,“这位就是了,以后便是由她专管厨房里的主食和茶点。”
浣碧一听兴奋了,“你叫什么?可有什么拿手的?”
妇人弓身回话,“奴婢家的叫赵六,是给甄老爷打理旗田的,姑娘叫我赵六家的便是,我祖籍山东,别的不敢说面食还算擅长。”
浣碧笑得更欢了,“面食好啊,家中上下都爱吃面食。”似是想起什么,转头跟蓉妈妈说:“蓉妈妈,家中好像许久没吃面了吧?”
蓉妈妈是太太的陪嫁,替太太管着宅子里的一应大小事,所以这点事她还是能做主的,配合着点头:“嗯,是有些日子了,不如今儿晌午吃面?”
浣碧思忖了一番才说:“那就卤汁拌面吧,多做几种卤汁。老爷喜欢吃宽面,煮软些;太太和大小姐不喜太糊,煮熟了冷淘一遍;二小姐爱吃鸡蛋,你擀面条的时候打个鸡蛋加进面粉里……”
一说起吃,浣碧就有点收不住话头了,连谁喜欢什么卤汁、谁有什么忌口、饭后各屋里要上什么茶,一股脑全交待给了赵六家的。
自从她看到医书上所说的药食同源,就对吃食尤其上心,顺带着连甄家上下的饮食习惯也给摸得透透的。
说完了话,她本想功成身退,看了看手里冷掉的肉饼,旋即塞进赵六家的手里。
笑的跟朵太阳花似的,“赵家嫂子,反正你刚来也要练手,这个你帮我煎了热热,最好外皮煎得酥酥脆脆的送来,麻烦了。”
蓉妈妈见赵六家的愣住,显然还没从刚才那一大堆话中理出头绪,她替赵六家的应下:“姑娘放心吧,做好了我就叫玢儿给你送去。”
话风一转,继续说:“马上要过中秋了,家中也要置办些东西,姑娘什么时候得闲儿,我可还有事儿求姑娘呐。”
浣碧也不推辞,“行啊,就下晌吧。”
说完便颔首走了。赵六家的见她走了,长出一口气:“乖乖,吃个面条要这么些讲究啊。”
蓉妈妈却笑着说:“碧姑娘这是心疼你,细细教给你了才不至于出错,要是全凭你自个儿摸索,不但你不得要领,主家进的也不痛快。”
赵六家的一想还真是,看着浣碧的背影,好奇地问:“这姑娘是谁,怎么看着在甄家很是说得上话?”
蓉妈妈拉着她边走边说:“这是陪着大小姐读书的侍女,名叫浣碧。近些年正钻营医术,别看她年纪小,家中谁有个头疼脑热都来请她,也是因着她聪明,又通医理,很得主家看重,眼下就连宅中的嚼用也要过她的眼,才好安排采办。”
赵六家的恍然大悟,“难怪我瞧她穿的戴的,不似旁的下人,竟是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