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我,会在任何地方看着这个世界
本书标签: 现代  社会  社会与现实 

星轨日志:时间观测报告

我,会在任何地方看着这个世界

我悬挂在猎户座旋臂的第三颗观测点,舷窗外的蟹状星云正以每秒1200公里的速度膨胀。这是我记录的第734个文明周期,眼前这颗被蓝色海洋包裹的行星,编号HD-149026b,他们称自己的母星为"地球"。

此刻我的观测镜头正聚焦于北纬30度的一座玻璃幕墙建筑。第108层的会议室里,穿深灰西装的男人将镀金腕表摘下放在桌上,表盘反射的光在他眼底游移。"项目必须在季度末落地,"他指尖敲击桌面的频率与心率同步,"延期一天,违约金会吃掉我们半年的利润。"

桌对面的年轻人喉结滚动了两下,我调阅他的生理数据:肾上腺素浓度超标40%,瞳孔在提及"违约金"时收缩了0.3毫米。他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三次,是医院发来的催款短信——他女儿的免疫抑制剂即将断供。

这就是时间在碳基生物身上的具象化表现。我记录过更早的形态: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板刻下灌溉周期,尼罗河畔的祭司用星象校准播种日期,而现在,他们把时间切割成毫秒,用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衡量生存价值。

三百年前我曾观测过一场有趣的博弈。南方大陆的矿工们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举着火把游行,火焰在他们瞳孔里跳动的亮度,与今天写字楼里程序员盯着屏幕的光强度惊人地相似。那时他们抗争的是时间的剥夺,如今却在主动献祭睡眠,把咖啡渍印在键盘上当作勋章。

上周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我目睹了更原始的时间仪式。部落长老用骨刀在树干上刻下第27道刻痕,那是雨季来临的信号。刻痕深浅不一,像他们祖先延续了八百年的呼吸节奏。而三十公里外的港口,集装箱吊臂每72秒完成一次装卸,控制系统的代码里还残留着三年前某个程序员失恋时误写的注释。

时间从不修改自己的运行轨迹。我数据库里存着白垩纪末期的小行星撞击数据,尘埃遮蔽天空的8760个小时里,恐龙的瞳孔如何从聚焦猎物变成涣散的灰白。也存着中世纪黑死病时期的佛罗伦萨,钟表匠在瘟疫肆虐时依旧校准齿轮,钟摆声穿透空荡的街巷,像死神的节拍器。

昨夜的观测目标是太平洋上的一座珊瑚岛。原住民的独木舟在月光下划出银弧,他们用贝壳记录潮汐周期,每一枚贝壳的摆放角度都对应着祖辈的航海日志。而海底电缆里的光信号正以接近光速传递着华尔街的交易数据,某笔价值数十亿的期货合约,其生命周期比珊瑚虫分泌钙质的速度还要短暂。

那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终于结束了会议,他把腕表重新戴上时,表链在手腕上勒出的红痕与三年前他签署裁员协议时留下的印记完全重合。年轻人走出写字楼时,手机屏幕显示凌晨两点十七分,他抬头望了一眼月亮,这个动作与他女儿在病房里数星星的频率同步。

我放大镜头,看见年轻人口袋里露出半截纸条,上面是手写的计算公式:加班费÷药价=可延续的生命天数。这让我想起五千年前幼发拉底河畔的泥板,上面刻着:谷物产量÷人口数=可度过的旱季周数。

时间的算法从未改变,只是载体从泥板变成了液晶屏。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穿深灰西装的男人坐进轿车,后座的报纸上印着"某科技巨头突破量子计算瓶颈,将运算时间缩短万分之一秒"。与此同时,雨林里的部落长老正用指尖抚摸新刻的第28道痕,露水在刻痕里积成小小的银河。

我的观测日志自动生成了新的条目:在HD-149026b星球,碳基生物用创造的规则囚禁自己,又在规则的缝隙里寻找救赎。他们咒骂时间的无情,却从未意识到,那些被他们称为"利"的东西,不过是时间流动时携带的沙砾。

蟹状星云的膨胀还在继续,它的每一缕气体都记得恒星死亡时的最后一次闪光。而这颗蓝色星球上,某个程序员终于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他望向窗外泛起鱼肚白的天空,眼里的红血丝像极了星云的脉络。

我关闭了今日的观测记录,准备转向下一个目标。数据库提示有新的异常波动,来自南极冰盖下三千米处——那里冰封着一百万年前的病毒,它们的休眠周期,比人类文明的历史还要漫长。时间正在悄悄解冻它们,就像解冻所有被遗忘的真相。

上一章 星图编号7342的蓝色星球观测日志 我,会在任何地方看着这个世界最新章节 下一章 深空观测档案:关于“时间”的行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