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城中,孙策与千珏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攻打庐江的事宜。孙策麾下的将士们听闻要随将军出征,各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昂。
千珏则每日穿梭在军营之中,仔细观察着士兵们的训练情况,还不时地与将领们交流战术。她手中的本子,此刻已密密麻麻记录了许多关于此次战事的细节,从粮草储备到行军路线,无一遗漏。
“姑娘,我想了下此次出征庐江战事凶险,刀剑无眼,你便留在寿春,也好有个照应。”孙策看着千珏,眼神中透着关切。
千珏轻轻摇头,坚定地说道:“既然决定与将军同行,自当与将军共赴艰险。况且,这作战的谋略还需随时根据战况调整,我留在将军身边,也能及时出谋划策。”
孙策见千珏心意已决,也不再强求,笑道:“有姑娘在,我如虎添翼,何愁庐江不下!”
大军开拔,一路浩浩荡荡向庐江进发。行至离庐江不远的地方,孙策按照千珏的计策,分兵两路。一路由部将徐琨率领,佯装从正面进攻,虚张声势,吸引庐江守军的注意力。而孙策则亲自带领着以程普、黄盖等猛将为首的精锐部队,悄悄绕向城西的山谷。
“将军,这山谷寂静无声,不会有诈吧?”程普皱着眉头,握紧手中的长刀,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孙策目光坚定,说道:“千姑娘已提前派人探查过,此处并无异常。我等只管按计行事,定能成功。”
就在此时,前方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众人顿时警觉起来,孙策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小心翼翼地向前靠近。借着月光,他们发现原来是几只受惊的野兔从草丛中窜出。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而在庐江城中,太守陆康听闻有敌军从正面进攻,急忙调遣大部分兵力前去抵御。他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的敌军,冷笑一声:“哼,就凭这些人,也想攻下我庐江?”
然而,就在他得意之时,城西方向突然喊杀声四起。孙策率领的精锐部队如神兵天降,迅速冲破了城西的防线。
“不好!中计了!”陆康脸色大变,急忙下令分兵回援城西。但此时已为时已晚,孙策的部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杀到了城门下。
“开城门!”孙策长剑一挥,大声喊道。
城楼上的守军见状,纷纷吓得瘫倒在地。一些胆小的士兵甚至直接打开了城门,迎接孙策的大军入城。
陆康见大势已去,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想从北门逃走,却被孙策一剑斩于马。
千珏第一次直面如此鲜血淋漓的场面不免被吓到了,双手有点颤抖。孙策见状用手挡住她的视线,掰过她的身体面向自己,柔声道,“怕就不要看。”
千珏推开他的手,倔强的看着他,“既然决定走这条路,那就应该习惯。”
孙策的心口好像被什么挠了一下,大笑,“好!”
就在众人欢庆胜利之时,千珏却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她在庐江太守府的书房中,发现了一本与自己那本有着相似奇怪符号的古籍。千珏心中一惊,难道这一切背后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她拿着古籍,匆匆找到孙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他。孙策看着那本古籍,也是一脸疑惑。
“姑娘,这古籍上的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会与你本子上的相似?”孙策问道。
千珏摇头道:“我也不知。但这绝非巧合,或许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就在他们准备仔细研究古籍之时,士兵来报,说在城中抓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此人一直鬼鬼祟祟地在太守府附近徘徊,似乎在寻找什么。
孙策与千珏对视一眼,决定亲自审问此人。大堂之上,那人被五花大绑地押了上来。
“你是何人?为何在太守府附近鬼鬼祟祟?”孙策怒目而视,大声喝问道。
那人低着头,一言不发。
千珏走上前,轻声说道:“你若如实招来,或许将军还能饶你一命。否则,后果你应该清楚。”
那人犹豫了一下,缓缓抬起头来,眼神中透着一丝恐惧与犹豫。就在他准备开口说话之时,突然口吐白沫,倒地身亡。
“不好!他服毒自尽了!”千珏惊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