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约等于蝉 我们共振过的夏天约等于永远”
-怯夏.63.平行成长
.

武汉的夏天比想象中更加闷热。翟潇闻走出检chá院大楼,热浪扑面而来,让他不禁想念起沿海城市略带咸腥的海风。
这是他来武汉协查案件的第五天,进展比预期顺利。
“翟检,嫌yí人已经交代了大部分犯罪事实。”
当地检chá官递过一份文件。
.“这是最新笔录。”
翟潇闻快速浏览着内容,突然在一个细节处停下。
“这里提到的那家空壳公司,和我们正在调查的金融案有关联。”
这个发现让案件的重要性陡然提升。
他立即联系本市的专案组,要求并案调查。工作电话打了整整两个小时,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
回到酒店房间,翟潇闻脱下被汗水浸湿的衬衫,打开手机。闵知许发来了几张西安古城墙的照片,还有一条语音消息。
“今天在会上遇到了北大的一位教授,他对我的论文很感兴趣,邀请我参与一个合作研究项目。”
她的声音充满兴奋,翟潇闻能想象出她眼睛发亮的样子。
他回复了一条祝贺消息,然后拨通了视频电话。
翟潇闻.“会开得怎么样?”
电话接通后,他问。
闵知许.“很成功!我的报告引起了不小反响。”
闵知许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酒店房间。
“你呢?案件有进展吗?”
翟潇闻简要分享了今天的发现,省略了其中可能让她担心的部分。
他们聊了十分钟,直到闵知许那边有人敲门,似乎是同行学者邀她讨论。
挂断电话后,翟潇闻站在窗前,望着武汉的夜景。虽然身处不同城市,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这种奇妙的连接。
通过简短的对话分享彼此的世界,然后回到各自的工作中。
这种相处模式,与他们大学时代何其相似。
那时,他在法学院图书馆熬夜准备司法考试,她在历史系资料室查阅古籍,深夜才在宿舍楼下匆匆见面,交换一个晚安吻。
西安的学术研讨会规模超出预期。
闵知许的报告被安排在第二天上午,这意味着她有一整天可以自由活动。
同行学者们相约游览兵马俑,她却选择独自留在酒店修改讲稿。
下午,闵知许接到一个意外来电,是翟潇闻的母亲。
.“知许啊,听说你在西安?”
翟母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柔。
“潇闻爸爸正好在西安出差,晚上想请你吃个饭,方便吗?”
闵知许有些紧张,但还是答应了。
与翟潇闻恋爱七年,她与他的家人已经相当熟悉,但单独与翟父吃饭还是第一次。
晚餐地点选在一家精致的陕菜馆。
翟父是位严肃的法学教授,与儿子有着相似的眼神和轮廓。
.“潇闻告诉我,你可能会去剑桥交流。”
翟父开门见山地说。
闵知许点头。
闵知许.“是的,如果申请通过的话。”
“这是个好机会。”
翟父切着盘中的菜。
.“年轻人应该多看看世界。”
令闵知许意外的是,翟父并未如她预期的那样提及婚事或未来的规划,而是与她讨论了汉代法律制度与现代司法的比较,一个她专业领域内的话题。
“历史是面镜子。”
翟父说。
“潇闻选择检察官这条路,是因为高中时看到我处理的一起冤案平反。那时他明白,法律不仅是条文,更是人性的体现。”
这番话让闵知许看到了翟潇闻性格中她不曾完全理解的侧面。
晚餐结束时,翟父递给她一个小盒子。
.“潇闻妈妈让我带给你的。”
回到酒店,闵知许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精致的胸针,造型是交织的书籍与法典,象征着她与翟潇闻的专业结合。
她拍照发给翟潇闻。
“和你爸爸晚餐很愉快。谢谢妈妈的礼物。”
几分钟后,翟潇闻回复。
“爸爸刚给我打电话,夸你学识渊博。”
这种来自家庭的认可,比任何浪漫约会都让闵知许感到温暖。
回到各自城市后,生活重回正轨。
闵知许的论文正式接受发表,而翟潇闻负责的金融案也即将开庭。
周六早晨,他们难得都有空闲,便一起去新家查看装修进度。
工人们正在粉刷墙壁,空气中弥漫着油漆的味道。
.“书房的书架下周就能安装。”
工头向他们介绍。
“按照您的要求,做了加厚处理,可以放重一点的法律典籍。”
闵知许想象着这个空间被书籍填满的样子,突然感到一种奇妙的满足感。
从高中时代在教学楼走廊的偶遇,到今天共同规划一个家的每一个细节,时光赋予了爱情最踏实的形态。
“下周三开庭。”
回家的路上,翟潇闻说。
翟潇闻.“可能又要忙一阵子。”
闵知许.“我的书下个月出版。”
闵知许回应。
“编辑说要安排一些宣传活动。”
他们相视一笑,没有抱怨,只有理解。
这种平行成长的关系,比依赖和牺牲更加持久。
傍晚,翟潇闻在厨房准备晚餐,闵知许在书房整理资料。
突然,她发现一份翟潇闻遗忘在书桌上的文件,国际sī法交流项目的申请材料副本。
她翻开一看,申请理由一栏写着。
“希望学习英国金融犯罪调查机制,更好地服务国内sī法实践。同时,该项目时间可与伴侣的学术交流期重叠,实现共同成长。”
最简单的理由,最真诚的心意。
闵知许轻轻合上文件,没有提及这个发现。有些爱,无需言说,只需在平凡的日子里静静感受。
窗外,夏日的蝉鸣此起彼伏,如同时光的伴奏。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周末,两个灵魂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却又因爱而紧密相连,如同宇宙中双星系统,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与永恒的距离。
•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