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夜晚,紫禁城内外张灯结彩,万盏彩灯流光溢彩,辉映在夜色中,如昼般璀璨。宫廷中的每一处都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流光溢彩的灯火映照着盛大的灯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带着欢声笑语,满城春色,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温暖与祥和。
御前赐赏已是惯例,今天却尤为特别。金丝灯笼、上元糕、玉兔香囊,种种美物层层递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然而,最受宠的却是那位从未正式现身后宫的“雍宸妃”,清清。
雍正今日特意不设排场,只带着她微服,悄然步入这场盛大的灯会。他亲自为清清选了件红底绣梅枝细纹的汉服,金线绣出蝴蝶穿花之姿,衣裙虽素雅,却透露出她与生俱来的气质,雍容中又藏着活泼。她低着头,面纱掩住了半边脸,只露出那双清澈的眸子,眼中满是好奇与惊艳。她的眼里映着灯火,身子未动,心却早已醉倒。雍正牵着她的手,一步步穿过人潮,时而停下,注视着她惊叹和嬉笑的模样。她像个小姑娘一样,被糖人、纸鸢和捏面人吸引,连灯谜都认真猜了几句,笑靥如花。
雍正站在她身旁,目光温柔,似乎所有的欢庆都不过是为了她一人而绽放。宫中诸多的复杂与冷漠,在这一刻都变得遥远而陌生,他的眼中,只剩下眼前这个笑得如花似锦的女子。
“夫君,看,那个糖人做得真像呀!”她突然指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糖人兴奋地说道,声音清脆如银铃。
雍正轻笑,眼中满是宠溺:“若你喜欢,随你拿。”
她的眼睛亮了亮,像是找到了童年的秘密,兴奋地点头:“好!”她手里拿着糖人,甜甜地笑着,看着他,目光中全是依赖和欢喜。
不远处,三位王爷携福晋同行,老八、老九和老十原本被安排在亭楼上包厢,远远一眼便看到了那一对身影。几人微微一怔,赶紧上前行礼:“吾皇万岁万万岁!”
雍正转头,笑了笑,点头示意:“都起来吧。”
他没有理会旁人的眼光,依然牵着清清的手,与他们一同入座。福晋们则在另一边相伴而坐,气氛显得温馨而亲切。清清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看着舞台上的戏剧,偶尔轻咬一口糕点,纤指雪白,微微抬起的眼眸中满是温柔。灯火照在她肌肤上,她的美丽如瓷,宛如一幅画,勾人心魄。所有人的目光似乎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停留在她身上。
十福晋悄悄凑到九福晋耳边,小声说道:“我们换个位置吧,我要挨着娘娘。”
九福晋无奈地笑了笑:“你少吓着人家。”
十福晋却毫不在意,笑吟吟地起身,轻轻地蹭到了清清身边:“娘娘要吃什么呀?”她语气俏皮,眼中含笑。
清清顿了一下,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声音轻柔如风:“糖果吧,甜甜的。”
十福晋如献宝一般拿出一包甜豆,递给她,笑着说道:“这是我家最好的甜豆,娘娘尝尝看。”
清清轻轻点头,眼角微弯,谢过她。十福晋忽然又不由自主地轻轻一抱,嘴里喃喃道:“娘娘太香太软了,和我小时候抱着的奶白狐皮披肩好像……”
清清愣住了,睁大了眼睛,眼神中带着几分不解与错愕。十福晋见状,慌忙转过头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八福晋忙笑着解围:“十弟妹是蒙古人,性子直,最喜欢可爱的小动物,见了娘娘这般模样,哪能忍住啊。”她的声音温和且带有一丝调侃。
清清低下头,心头掠过一丝无措与委屈,她不禁看向了雍正,眼中带着些许的不安与询问。
雍正见状,轻轻摇头,朝她温柔地笑了笑,示意她不必担心。虽然他没有说话,但她能感觉到他的安慰和支持。
“没事,”清清柔声说道,目光与雍正相交,“她不是恶意的。”
她这样说着,心中的那份不安逐渐消散。于是她转过头,继续专心看着戏台上表演的《贵妃醉酒》,看着那动情之处,她不禁看入了神。余光中,她注意到坐在她左边的三位福晋,时不时偷偷望着她一眼,眼神各异,似有些许好奇和探究。
而雍正从头到尾,一直牵着她的手,十指交握,牢牢相扣。无论戏台上演什么,他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她,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
那一刻,宫灯万盏,星火漫天,也不及他温暖的掌心来得真实。她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那份无形的保护与深情,充盈着她的整个心房。她靠在他肩上,目光透过微弱的灯光,轻轻地闭上眼睛,任凭这份温暖和安宁包围着自己,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