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轩离开的第三天,林溪的手机里多了一个相册,命名为“第七束光”。
里面只有三张照片。一张是签售会那天他低头写字的侧影,一张是后台走廊里他比“七”的手势,还有一张是合影时他悄悄偏过来的肩膀——被她用修图软件放大了无数倍,能看清他袖口沾着的、舞台上的银色亮片。
她很少点开这个相册,却记得每一张的细节。就像记得他离开那天,粉丝群里疯传的机场图:他穿着黑色冲锋衣,戴着口罩和帽子,手里却拎着个透明袋子,里面装着那个蓝绿色的挂饰,被阳光照得发亮。
“听说他把挂饰挂在化妆镜上了。”室友一边刷着视频一边说,“站姐拍到了,就在他座位的正前方。”
林溪“嗯”了一声,低头继续整理课堂笔记。其实她早就看到那张图了,凌晨三点在超话刷到的,盯着那个小小的挂饰看了半个小时,直到手机屏幕自动暗下去,映出自己泛红的眼眶。
原来有些承诺,真的会被认真对待。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那个熟悉的号码发来的:“录节目间隙,看到外面有卖这个。”
附带的照片里,是两只握在一起的棉花糖,粉色和蓝色缠成螺旋状,像天空里的云。背景能看到电视台的logo,还有工作人员匆匆走过的影子。
林溪看着那张照片,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她和室友在学校门口买棉花糖,老板说粉色是草莓味,蓝色是薄荷味。当时她还开玩笑说,这两种味道放在一起,像极了宋亚轩的声音——清透里带着点甜。
“看起来很好吃。”她回复。
“嗯,”对方回得很快,“就是有点粘手。”
紧接着又发来一张自拍。他举着棉花糖,只露出半张脸,嘴角沾着点粉色的糖霜,眼睛弯成月牙,背景里的时钟指向晚上八点,正是他结束录制的时间。
林溪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手指不自觉地碰了碰屏幕上他的嘴角。冰凉的玻璃触感,却好像能透过屏幕,感受到那点甜甜的温度。
“注意牙齿。”她敲下这四个字,突然觉得自己像个操心的长辈。
“知道啦,”他回了个吐舌头的表情,“对了,你上次说的信,什么时候给我看?”
林溪的心猛地一跳。
那封信还藏在挂饰里,被她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每天睡前都会摸一摸,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机会送出去。现在隔着几百公里的距离,这个约定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等你回来。”她回复。
“好。”
这个字后面,跟着一张照片。是他对着镜子拍的,镜子里映出电视台的化妆间,他的座位上方挂着那个蓝绿色的挂饰,旁边还贴了张便签,上面用马克笔写着个小小的“七”。
林溪突然想起签售会那天,他在专辑上写的“平安”。字迹和这个“七”很像,都是圆圆的,带着点孩子气的认真。
她把手机放在胸口,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和他在舞台上唱慢歌时的节拍重合在一起。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书桌上的应援棒上,反射出淡淡的蓝绿色光晕。林溪拿起应援棒,按亮开关,光在墙上投出一个小小的圆点。
她把圆点移到手机屏幕上他的脸上,像在替他补一束专属的光。
“晚安。”她对着屏幕轻声说。
手机很快震动了一下,只有两个字:“晚安。”
后面跟着一个星星表情,和他眼睛里的光一模一样。
林溪把应援棒放在枕边,蓝绿色的光透过眼皮,在黑暗里织出一片温柔的海。她好像听见几百公里外的风,正带着某个少年的声音,穿过屏幕,落在她的梦里。
那里有第七束光,还有一封没送出的信,和一个等待被兑现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