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雨势稍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要走出家门,去感受这雨后的世界。阿桃拽着苏瑶的手腕,一路小跑到湖边,指着水面上漂浮的画舫,眼睛亮晶晶地说:“听说王家少爷今日设宴,这些画舫都是为宾客准备的,咱们偷偷上去瞧瞧?”
苏瑶有些犹豫,轻轻摇了摇头:“这样不好吧,万一被发现......”
“怕什么!”阿桃打断她的话,拉着她就往画舫边跑,“这么多画舫,咱们就上去看一眼,不会有人发现的。”说着,她先一步跳上最近的一艘画舫。船身微微摇晃,惊起一群红鲤,水面漾开细碎的波纹,如同撒了满湖的碎银。
苏瑶无奈,只好也小心翼翼地登上画舫。一进船舱,她就被眼前的景象惊艳到了。船舱内雕梁画栋,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字画,檀香袅袅,案上摆着新鲜的枇杷和青瓷茶具,处处透着雅致与奢华。
“这也太气派了!”阿桃摸着鎏金窗棂,惊叹道。她转身看向苏瑶,眼睛里满是兴奋,“瑶儿,你说住在这样的画舫里,该是什么滋味?”
苏瑶还没来得及回答,忽听隔壁画舫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那琴声如潺潺流水,清澈悦耳,又带着几分空灵,仿佛能洗净人心中的烦躁。苏瑶不由自主地走到窗边,顺着声音望去。
只见一艘装饰更为华丽的画舫缓缓驶来,船头站着一位白衣男子,负手而立,身姿挺拔如松。他身后的船舱内,坐着一位青衣琴师,正专注地弹奏着古琴。白衣男子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又仿佛沉浸在琴声之中。
阿桃也凑了过来,看到白衣男子,小声说道:“这人看着好眼熟,好像是前儿个经过咱们绣坊的那个......”
苏瑶心中一震,仔细看去,发现眼前的白衣男子,竟与那日马车中露出的手的主人极为相似。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目光紧紧地盯着那男子,舍不得移开。
就在这时,白衣男子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转过头来,与苏瑶四目相对。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苏瑶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心跳如擂鼓。白衣男子微微一愣,随即嘴角扬起一抹温和的笑意,向她点头示意。
苏瑶的脸瞬间红透,慌乱地低下头,心中却满是欢喜与羞涩。阿桃在一旁偷偷笑着,轻轻推了推她:“哟,还说不是看人家出神,脸都红成这样了。”
苏瑶嗔怪地看了她一眼,正想说些什么,却听那白衣男子朗声道:“在下林羽,见二位姑娘雅兴,冒昧打扰。不知可否一同品茗听琴?”
阿桃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好呀好呀!”说着,也不管苏瑶愿不愿意,拉着她就往隔壁画舫走去。
登上林羽的画舫,一股淡淡的松香味扑面而来。林羽亲自为她们斟上茶,笑道:“这是今年新制的雨前龙井,二位姑娘请尝尝。”
苏瑶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只觉茶香四溢,口舌生津,忍不住赞叹道:“好茶。”
林羽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苏姑娘懂茶,倒是让在下意外。方才见姑娘凝神听琴,想必也爱琴艺?”
苏瑶微微颔首:“只是略懂一二,比起公子的造诣,实在是相差甚远。方才那曲,意境悠远,让人沉醉。”
“姑娘谬赞了。”林羽说着,示意琴师继续弹奏。琴声再次响起,这一次,竟是一首《听夜雨》。那琴声时而轻柔,如细雨绵绵;时而急促,如暴雨倾盆;时而舒缓,如雨夜中的低语。苏瑶闭上眼,静静地聆听着,仿佛真的置身于一场滂沱大雨之中,感受着雨的温柔与磅礴。
阿桃却坐不住了,拉着苏瑶的袖子小声说:“瑶儿,这曲子和你绣的那幅《听夜雨图》好像啊!”
苏瑶睁开眼,看着林羽,眼中满是惊讶与欣喜。林羽似乎也听到了阿桃的话,笑着说:“看来苏姑娘与这《听夜雨》倒是有缘。”
就这样,三人在画舫中一边品茶,一边听琴,相谈甚欢。苏瑶发现,林羽不仅琴艺高超,而且学识渊博,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有独到的见解。而林羽也被苏瑶的温婉聪慧所吸引,两人越聊越投机,仿佛相识已久的老友。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湖面上,染成一片金黄。林羽起身,微笑着说:“今日与二位姑娘相聚,实乃人生一大幸事。天色不早,在下就送二位姑娘上岸吧。”
苏瑶和阿桃这才意识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心中竟生出几分不舍。下了画舫,苏瑶回头望去,只见林羽站在船头,白衣在风中飘动,宛如谪仙。他向她们挥手告别,大声说道:“苏姑娘,后会有期!”
苏瑶轻轻点头,心中默默想着:但愿真的能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