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音乐学院·秋季学期)
钢琴练习室的隔音门被推开时,俞明哲正把脸颊贴在琴箱侧面。琴弦的余震透过颧骨传来,与助听器接收的电子音形成微妙时差——这是他在新论文里研究的"骨传导延迟效应"。
"明哲?"华裔教授凯瑟琳敲了敲谱架,"心理声学系想借用你的数据,他们开发了新型..."
"振动触觉衣。"俞明哲头也不抬地调整着琴凳高度,"上周试过了,频率响应比皮肤慢0.3秒。"
教授挑眉:"你拒绝顶尖实验室的理由是...?"
"它让人变成声音的奴隶。"他指向自己耳后的设备,"就像这个,永远在提醒我'缺了点什么'。"
窗外,太平洋的风卷着梧桐叶拍打玻璃。他的手机屏幕亮起,周小棠发来的《听见寂静》样片正在缓冲,进度条卡在99%。
(同期·深城广播大厦)
"观众不需要聋哑人的苦难鸡汤!"总监把企划书摔在桌上,"要么加煽情BGM,要么换主持人!"
周小棠默默取下耳返。导播间玻璃映出她身后的陈毅——如今已是医疗器械公司的副总,正把玩着她落在会议室的水杯。
"考虑过AI语音重建吗?"他突然凑近,"我司技术能让你'说'得像正常人。"
她按下录音笔播放键,设备清晰地复读:"像·正·常·人——需要我把这段放进下期节目吗?"
(午夜跨洋通话)
视频里,俞明哲的床头灯在眼镜上投下菱形光斑。周小棠把手机架在微波炉上,边热牛奶边展示被总监驳回的字幕设计:"他们连手语窗口都要缩小到角落。"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俞明哲突然摘下眼镜,"我现在能靠声波衍射判断房间大小,却要通过助听器才能'听懂'导师的冷笑话。"
冰箱的运作声填满沉默。周小棠突然把掌心贴上屏幕:"感受这个。"她规律敲击玻璃杯,震波通过摄像头麦克风转化成像素颤动,"摩斯密码,意思是..."
"回家。"俞明哲同步翻译,指尖在枕边轻叩相同的节奏。枕下露出半张休学申请,署名栏的墨水被汗水晕开,像太平洋上的雨云